一种连体塑身内衣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50534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拉合部,如厕时,通过解开连体塑身内衣两侧的排扣400或拉链,使得连体塑身内衣背面200的下部分脱离上部分形成一个开口,实现如厕,不需要如厕时,通过扣上连体塑身内衣两侧的排扣400或拉上拉链,使得连体塑身内衣背面200的下部分顶端覆盖在上部分底端上面,关闭开口结构 300。
[0046]具体地,两侧排扣400设置的位置和数量也会影响实际如厕操作是否方便快捷,本实施例中,两侧排扣400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均对应一致,每一侧排扣400设置的数量为1-9个,最佳数量为6-9个。每一侧排扣400或拉链的最高点与裆部位置的最大垂直距离L31 <35cm,每一侧排扣400或拉链的最低点与裆部位置的最小垂直距离L32 > 12.5cm。
[0047]为了使本连体塑身内衣达到提臀的效果,在本连体塑身内衣的背面200下部分设置有具有弹力的第一弹力橡筋411、第二弹力橡筋412和第三弹力橡筋413,第二弹力橡筋412垂直设置于下开口边沿312与裆部之间,第一弹力橡筋411和第三弹力橡筋413分别设置在第二弹力橡筋412的两侧,第一弹力橡筋411垂直设置于下开口边沿312与左大腿底端之间,第三弹力橡筋413垂直设置于下开口边沿312与右大腿底端之间,在臀部位置设置有对应臀部形状的臀部封闭缝合线421,整个臀部封闭缝合线421设置成类椭圆形结构,臀部封闭缝合线421与第一弹力橡筋411、第二弹力橡筋412和第三弹力橡筋413的相交处均凹向臀部封闭缝合线421的内部,在臀部与两大腿连接处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大腿弹力橡筋414,在臀部封闭缝合线421与下开口边沿312之间、臀部封闭缝合线421与两大腿弹力橡筋414之间、臀部封闭缝合线421与背面200下部分两侧端线之间分别缝合有两层面料:第一弹力橡筋411、第二弹力橡筋412和第三弹力橡筋413有助于将整个臀部乃至大腿内侧的脂肪往上提,达到提臀的效果;而在整个臀部位置,只有臀部的封闭缝合线内缝合有一层面料,其他地方都是缝合两层面料,这样有助于将脂肪往臀部的封闭缝合线421内集中,使臀部达到浑圆上翘的效果。
[0048]为了进一步增加提臀的效果,防止臀部脂肪下垂到腿部,在大腿弹力橡筋的下面设置有大腿缝合线422,左大腿的大腿缝合线422置于第一弹力橡筋411与左大腿外侧端线之间,右大腿的大腿缝合线422置于第三弹力橡筋413与右大腿外侧端线之间,在大腿缝合线422与大腿弹力橡筋之间缝合有两层面料。
[0049]具体地,在第一弹力橡筋411、左大腿的大腿弹力橡筋414、左大腿内侧之间的区域内缝合有两层面料,在第三弹力橡筋413、右大腿的大腿弹力橡筋414、右大腿内侧之间的区域内缝合有两层面料:在第一弹力橡筋411与左大腿内侧之间、第三弹力橡筋413与右大腿之间分别缝合有两层面料,防止臀部脂肪往大腿内侧移动,进一步将脂肪锁紧在臀部位置。
[0050]为了防止背部脂肪囤积,在本连体塑身内衣的背面200上部分背部位置设置有X形交叉的背部缝合线(图中未画出),在背部缝合线、上开口边沿311和背面200上部分两侧端线形成的区域内缝合有两层面料。
[0051]为了使本连体塑身内衣方便与文胸配合使用,在本连体塑身内衣的正面100与胸部对应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承托文胸的U形承托结构431,U形承托结构431置于正面100顶端的中间位置。
[0052]为了提高本连体塑身内衣的美观性,在本连体塑身内衣的正面100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缝接装饰布料的装饰区域432。
[0053]为了防止胸部的脂肪下垂,在装饰区域432与连体塑身内衣正面100两侧端线之间分别设置有胸部缝合线433,胸部缝合线433置于胸部位置的下面,在两胸部缝合线433、装饰区域432、U形承托结构431和正面100顶端形成的区域内缝合有两层面料,这样,就可以把脂肪锁紧在胸部位置,防止胸部脂肪下垂。
[0054]为了使本连体塑身内衣可以适应更多的人群使用,在本连体塑身内衣的肩部位置设置内衣肩带松紧带,当需要调整本连体塑身内衣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时,只要通过调整肩部的内衣肩带松紧带就可以实现,操作简单方便。
[0055]如图1和图5所示,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本连体塑身内衣可以设置成无袖和有袖两种款式。而在有袖款式中,为了防止蝴蝶臂(是指当手臂足够肥的时候,特别是上手臂比较肥时,当手臂平举的时候会有从下到手肘之间的肥肉下垂,看上去是一个小扇形的)的出现,在袖子端部与腋下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的腋下缝合线(图中未画出),两条腋下缝合线对应设置在与上手臂底部接触的位置,在两条腋下缝合线之间缝合有两层面料:这样,脂肪不会在上手臂底部囤积,达到防止蝴蝶臂的塑身效果。
[0056]为了满足裆部位置透气的要求,本连体塑身内衣在裆部位置采用网格透气面料(图中未画出),这样,就可以增强裆部位置的透气性,使本连体塑身内衣满足使用要求。
[0057]为了满足裆部位置抗菌、除异味的要求,本连体塑身内衣在裆部位置采用抗菌除臭、除异味的MITI SPA活性炭面料(图中未画出),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去除裆部位置的异味,达到抗菌除臭的效果。
[0058]为了使本连体塑身内衣穿着起来更加舒适,本连体塑身内衣采用TriforceOpaque塑身面料,Triforce Opaque塑身面料是由意大利MITI SPA面料公司最新研发的2代升级版塑身保型面料;采用欧州原产的尼龙纱线和超强的弹性氨纶,满足女性对于S性曲线身材的追求。作为一款新型的塑身内衣面料,MITI公司针对性地开发出了子午线性的面料结构,可以很大提高面料表面的摩擦系数,减少塑身衣穿着过程中的滑移现象;子午性结构还可以减少面料和皮肤的整体接触,保留了皮肤和面料间的空气流通,提高面料的穿着效果,保持皮肤的干爽。Triforce Opaque塑身面料是MITI公司针对塑身调整性内衣特地开发的一款尖端性面料,特有的类似“子午性”面料结构,满足塑身衣的一般弹力和强力要求,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穿者的舒适度;由于“子午”结构是使面料50%面积接触皮肤,保持了身体和面料间的空气与外部的对流运动,保持皮肤的爽洁透气,子午线织造结构能提高塑型效果,而且透气、排汗的效果比普通纹理的面料更好;这种特殊结构还能符合随型裁,设计简单大方;Triforce Opaque塑身面料同时采用了西班牙咖啡因微囊纤维,咖啡因微囊纤维中富含可抑制脂肪堆积和有助脂肪燃烧的咖啡因成分、微量的松香油、脂肪酸、芦荟及维他命E等天然成分,具有塑身减肥、活肤滋养的效果。
[0059]本连体塑身内衣的伸缩弹性很好,整件塑身内衣能如影随形地贴服修身,提臀、平腹、挺胸,令脂肪呆在最佳的位置;通过巧妙的双层布料设计将背、肩、腋下的赘肉转移到前胸,使胸形圆润、饱满;通过本连体塑身内衣对背部、腰部方面的设计,使身材挺拔,避免含胸、驼背和胃下垂;而通过本连体塑身内衣将臀部赘肉收紧,引导腰腹和大腿赘肉向臀部转移,从而塑造出优美的臀形。
[0060]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连体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缝接在一起的正面和背面,在背面的腰部位置与臀部位置之间设置有方便如厕的开口结构,开口结构水平贯穿整个背面,将整个背面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结构的开设位置与裆部位置的垂直距离为27-35cm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体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结构的开设位置与裆部位置的垂直距离为27-33cm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体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结构包括设置在上部分底端的上开口边沿和设置在下部分顶端的下开口边沿,所述上开口边沿设置成凹向上部分的弧形线,下开口边沿设置成水平直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体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在连体塑身内衣两侧与开口结构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竖直开口,竖直开口的上端顶部连接至开口结构的下开口边沿,竖直开口的下端向下延伸与连体塑身内衣的下部分一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体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在连体塑身内衣两侧的竖直开口处设置有排扣或拉链,两侧排扣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均对应一致或两侧拉链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两侧排扣扣上或两侧拉链拉上时下部分顶端将上开口边沿完全覆盖,下开口边沿置于上开口边沿的上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体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扣包括设置在正面两侧的固定部和设置在背面两侧的扣合部或所述拉链包括设置在正面两侧的第一拉合部和设置在背面两侧的第二拉合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体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每一侧排扣或拉链的最高点与裆部位置的最大垂直距离< 35cm,最低点与裆部位置的最小垂直距离2 12.5c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体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侧排扣设置的数量为1-9个。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体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侧排扣设置的数量为6-9 个。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体塑身内衣,包括互相缝接在一起的正面和背面,在背面的腰部与臀部之间设置有方便如厕的开口结构,开口结构水平贯穿整个背面,在连体塑身内衣两侧与开口结构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多个排扣,两侧排扣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均对应一致,开口结构将整个背面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本连体塑身内衣通过在连体塑身内衣背面的腰部与臀部之间开设开口结构,在开口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数个排扣,这样,就解决了连体塑身内衣如厕的问题;通过解开两侧的排扣就可以实现如厕,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如厕时,把两侧排扣扣上就可以把腰部与臀部连接处完全覆盖,不会露出开口位置,既美观又能达到塑身效果,满足使用要求。
【IPC分类】A41C1/00, A41C1/12, A41B17/00, A41B9/08
【公开号】CN105614959
【申请号】CN201610154580
【发明人】梁志毅, 梁楚湧
【申请人】梁惠兴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