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9764阅读:1440来源:国知局
手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手杖结构」,尤指一种三截式手杖,让手杖完全回缩后整体长度可更短的新型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手杖60,多如图9所示,其包含有:一延伸管61与一握持管62,其中,延伸管61与握持管62是设呈内、外相套的形态,让延伸管61能在握持管62内伸缩平移,以用来调整手杖60的整体长度,透过手杖60上定位装置63的设立,还令延伸管61能在伸缩调动后获得固定,及该握持管62上设有握把621,让手杖60能便于被握持。
[0003]然而,如上所述的现有结构于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下述的问题点:现有手杖60是设呈二截式形态,故纵使将延伸管61完全内缩,仍无法大幅缩短其长度,让现有手杖60有缩短后长度仍过长,而难以被存放或随身携带等问题,其使用的便利性是大打折扣。
[0004]是以,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手杖结构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创作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实用新型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0006]现有手杖设呈二截式的形态,所能缩短的长度相当有限,此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0007]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杖结构,其包含有依序相套的一外管、一中管与一内管,让外管、中管与内管能进行相对的伸缩调动,用来改变手杖的整体长度,在外管与中管间、中管与内管间则分设有一第一伸缩控制件与一第二伸缩控制件,以该第一伸缩控制件与第二伸缩控制件的设立,使中管与内管能顺利完成伸缩,以在伸缩调动后获得固定,及该第二伸缩控制件由一扩张件、至少一止滑套、一升降离合座、一顶撑件、一弹簧与一轴杆构成,其中,外管上设有一握把,内壁形成有一闪避槽道,外周上、下则分设有一第一固定孔与一第二固定孔,中管内壁设有往外隆起的容伸通道,以该容伸通道对准外管的闪避槽道插入,使中管能顺利与外管完成套接,在中管外周上方则贯穿有一通过孔,第一伸缩控制件具有一V形或U形的弹性部,及一连接在该弹性部上的凸钮,该第一伸缩控制件是安装在中管内部上方,让凸钮能从通过孔穿出,选择卡入外管的第一固定孔或第二固定孔,扩张件为一管体,上方的封闭面中央贯穿有一结合孔,中段往下轴向延伸有多个剖槽,以该剖槽能将扩张件管壁下部隔成多个扩张片,在扩张片外周则共同套设有至少一止滑套,升降离合座为一中空环体,外周轴向延伸有一凸条,底端的两相对处各制设有一尖部朝上的锥状缺口,顶撑件具有一锥管,锥管外径是设呈由上往下逐渐扩张的锥状形态,下方接设有一中空管状的套接部,且该锥管与套接部交界,在顶撑件外周形成有一环凸,环凸上则设有两相对且尖部朝上的锥块,轴杆两端分设有一结合段与一扩大部,让轴杆能以结合段连续穿过弹簧、顶撑件的套接部、顶撑件的锥管、升降离合座与扩张件后,再从扩张件的结合孔穿出,以在扩张件顶端利用结合段与一挡件进行固接,透过弹簧撑抵在顶撑件与扩大部间,并以其弹力推动顶撑件向上,能在常态下以锥管插入扩张件底端,让各扩张片能受到锥管的迫抵而往外撑张,另利用锥管提供升降离合座套置,还能在常态下令锥块与锥状缺口产生契合,内管是以其上方的开口提供顶撑件的套接部穿入固结,让第二伸缩控制件能利用环凸抵止在内管顶端,透过升降离合座的凸条与容伸通道对正,再从中管底端穿入,使内管能顺利与中管完成套接,利用扩张片的撑张经止滑套抵紧在中管内壁,使其不会相互脱离,以达到固定长度的目的,由此,以得到一种手杖结构。
[0009]其中,外管上设有一握把。
[0010]其中,外管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与至少一第二固定孔,且该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是分设在外管外周上、下。
[0011]其中,第一伸缩控制件为一弹扣,让第一伸缩控制件能具有一 V形的弹性部。
[0012]其中,第一伸缩控制件为一弹扣,让第一伸缩控制件能具有一 U形的弹性部。
[0013]其中,中管末端安装有一限位套。
[0014]其中,扩大部为一套固在轴杆上的垫片。
[0015]其中,轴杆的结合段与挡件是设呈外螺纹与螺帽的配合。
[0016]其中,内管末端安装有一脚垫。
[0017]对照【背景技术】的功效: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手杖结构,其利用外管、中管、第一伸缩控制件、第二伸缩控制件与内管的配合,能完成本实用新型三截式的手杖,让手杖完全回缩后的整体长度可更短,以达到更方便被携带或存放的新型态手杖结构。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伸缩控制件的细部分解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管与内管完全内缩的剖面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管伸出的状态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管伸缩调整的动作图一。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管伸缩调整的动作图二。
[00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管伸缩调整的动作图三。
[0027]图9:是现有手杖的立体图。
[0028]【符号说明】
[0029]本实用新型部份:
[0030]外管------10握把------11
[0031]闪避槽道一一12 第一固定孔13
[0032]第二固定孔14
[0033]中管------20容伸通道——21
[0034]通过孔-----22限位套-----23
[0035]第一伸缩控制件-30弹性部-----31
[0036]凸钮------32
[0037]第二伸缩控制件-40扩张件-----41
[0038]结合孔-----411剖槽------412
[0039]扩张片-----413止滑套-----42
[0040]升降离合座---43凸条------43 I
[0041]锥状缺口——432顶撑件-----44
[0042]锥管------441套接部-----442
[0043]环凸------443锥块------444
[0044]弹費------45轴杆------46
[0045]结合段-----461扩大部-----462
[0046]挡件------47
[0047]内管------50开口------51
[0048]脚垫------52
[0049]现有部份:
[0050]手杖------60延伸管-----61
[0051]握持管-----62握把------621
[0052]定位装置——63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附图说明】】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
[0054]首先,请由图1至图3所示观之,其包含有依序相套的一外管10、一中管20与一内管50,让外管10、中管20与内管50能进行相对的伸缩调动,用来改变手杖的整体长度,在外管10与中管20间、中管20与内管50间则分设有一第一伸缩控制件30与一第二伸缩控制件40,以该第一伸缩控制件30与第二伸缩控制件40的设立,令中管20与内管50能顺利完成伸缩,以在伸缩调动后获得固定,及该第二伸缩控制件40由一扩张件41、至少一止滑套42、一升降离合座43、一顶撑件44、一弹簧45与一轴杆46构成,其中,外管10上设有一握把11,内壁形成有一闪避槽道12,外周上、下则分设有一第一固定孔13与一第二固定孔14,中管20内壁设有往外隆起的容伸通道21,以该容伸通道21对准外管10的闪避槽道12插入,令中管20能顺利与外管10完成套接,在中管20外周上方则贯穿有一通过孔22,第一伸缩控制件30具有一 V形或U形的弹性部31,及一连接在该弹性部31上的凸钮32,该第一伸缩控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