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胸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7396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7]111-第二透气眼;131-第一透气眼。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1]实施例1
[005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健胸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健胸罩,包括罩杯1,该罩杯I包括内贴层11、外壳12以及排泄筒13,其中该内贴层11呈凹形,该内贴层11用来与人体乳房的前部贴敷在一起。外壳12呈凸形,夕卜壳12的内侧扣合在内贴层11的外侧,外壳12的内表面与内贴层1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14。排泄筒13设置在空腔14的中心位置,排泄筒13的底端与内贴层11的层壁贯通,排泄筒13用来容纳佩戴该保健胸罩者的乳头部位。
[0053]本实用新型的保健胸罩,通过将罩杯I分成双层结构,具体包括内贴层11和外壳12,内贴层11可以贴敷在人体乳房的前部,该内贴层11可以制作成软性的,内贴层11可以采用透气棉材质,穿戴舒适,但是通过增设外壳12,整个胸罩不会塌陷,保持女性凸起美,由于外壳12不直接接触皮肤,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对其外形进行不同的设计,或者可以改变外壳12形状的大小,起到“隆胸”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保健胸罩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内外双层结构,两层之间形成空腔14,该空腔14可以方便气流流动,或者通过乳房挤压内贴层11发生形变,使空腔收缩,空腔类似于“排气肺”,排气效果好。如此,对于佩戴该保健胸罩的人群,保证乳房时刻处于自由呼吸之中,减少女性乳房的各种生理疾病。
[0054]作为一种优选实例,上述技术方案的中,排泄筒13的顶端向内收缩呈通孔。同时,可以将排泄筒13的顶端抵接在外壳12的内表面。本实施例中,排泄筒13的顶端向内收缩呈通孔增大排泄功能,因为人的乳头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成,乳头直径一般为
0.8-1.5厘米,且乳头的表面上有许多小窝,其为输乳管开口,还能排出其内容物,通过将排泄筒13的顶端向内收缩呈通孔,既可以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又可以顺畅的排除排泄物,不会引起乳头发炎。
[0055]另外,通过将排泄筒13的顶端抵接在外壳12的内表面,而且排泄筒13的顶端呈收拢状,其与外壳12的内表面随形配合,不会对外壳12的外表面造成尖锐凸起影响美观,而且可以对外壳12的中心部位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外壳12的顶部时刻处于隆起的状态。
[0056]为一种优选实例,上述技术方案的中,排泄筒13的底端与内贴层11的外表面一体连接。本实施例中,排泄筒13的底端与内贴层11的外表面一体连接,使得排泄筒13设置可靠,不会脱落。
[0057]为一种优选实例,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泄筒13的筒壁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眼13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排泄筒13的筒壁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眼131,方便排泄筒13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腔进行气流交换,使得容置在排泄筒13内的乳头时刻处于自由排气的环境中,不会捂住乳头。因为乳头是有呼吸性的,尤其是经过体温36、37度的熏蒸,所产生的废旧气体,不能够正常的、及时的经过乳头排出,足以让乳头变黑,本方案的排泄筒13的筒壁上设有第一透气眼131,可以杜绝黑乳头。另外,通过设计排泄筒13,使得乳头具有自由伸张的空间,相对于现有的胸罩,乳头是强行压制的,对乳头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方案中,通过设计容纳乳头的结构,可以起到保护乳头的作用。
[0058]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内贴层11的层壁上设有若干第二透气眼111,第二透气眼111设在排泄筒13与内贴层11的连接处的周围,第二透气眼111在内贴层11的表面上环形排列。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贴层11的层壁上设有若干第二透气眼111,第二透气眼111设在排泄筒13与内贴层11的连接处的周围。因为内贴层11是贴敷在乳房的表层组织上的,通过在内贴层11的层壁上设有若干第二透气眼111,可以使得内贴层11的内部与空腔发生气流交换。因为乳晕和乳头一样,是有呼吸性,乳晕和乳头的呼吸是肺的1%,另外,再经过体温36、37度的熏蒸,所产生的废旧气体,不能够正常的、及时的经过乳晕及乳房的相应部位排出,会让乳晕变黑。本方案中,通过在靠近乳晕的内贴层11的层壁上设有第二透气眼111,方便乳晕呼吸,杜绝黑乳晕。
[0059]实施例2
[0060]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保健胸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健胸罩,包括罩杯I及若干支撑件15,其中该罩杯I包括内贴层11、夕卜壳12以及排泄筒13,外壳12呈凸开$,外壳12的内侧扣合在内贴层11的外侧,夕卜壳12的内表面与内贴层1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14,若干支撑件15设在排泄筒13周围的空腔内。支撑件15可以采用支撑杆,支撑杆可以通过连杆联接。
[006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胸罩是双层结构,外壳12脱离人体乳房的支撑,会出现塌陷会变形的问题,而且外壳12也不适宜用硬性材料制成,通过在排泄筒13周围的空腔内设有若干支撑件15,可以让外壳12时刻保持原有的形状。
[006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件15的上端与外壳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支撑件15的上端与外壳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可以方便支撑件15的固定,保证整个胸罩的结构可靠。
[0063]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件15的下端设有凹形垫,凹形垫的内表面与内贴层11的外表面匹配,凹形垫用来抵接在内贴层11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5的下端不需要与内贴层11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对内贴层11留有足够的变形空间(因为乳房的大小会发生变化),此时,在支撑件15的下端设有凹形垫,凹形垫的内表面与内贴层11的外表面匹配,通过凹形垫抵接在内贴层11的外表面,可以通过乳房间接的对外壳12起到支撑作用,但是不会压迫乳房。同时,设置带有凹形垫的支撑件,可以随时起到对乳房的按摩作用,增加乳房血液流动,防止乳房增生。
[0064]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健胸罩,通过设置内外双层的罩杯,可以促进乳房的自由呼吸,使得女性乳房的各个部位时刻处于通透的环境中,减少女性乳房的各种生理疾病。
[006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保健胸罩,包括罩杯,其特征在于,该罩杯包括: 内贴层,该内贴层呈凹形; 外壳,该外壳呈凸形,所述外壳的内侧扣合在所述内贴层的外侧,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贴层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以及 排泄筒,其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中心位置,所述排泄筒的底端与所述内贴层的层壁贯通,所述排泄筒用来容纳佩戴该保健胸罩者的乳头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筒的顶端向内收缩呈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健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筒的顶端抵接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筒的底端与所述内贴层的外表面一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健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健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贴层的层壁上设有若干第二透气眼,所述第二透气眼设在所述排泄筒与所述内贴层的连接处的周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健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气眼在所述内贴层的表面上环形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筒周围的空腔内设有若干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健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健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有凹形垫,所述凹形垫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贴层的外表面匹配,所述凹形垫用来抵接在所述内贴层的外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健胸罩,包括罩杯,该罩杯包括:内贴层,该内贴层呈凹形;外壳,该外壳呈凸形,所述外壳的内侧扣合在所述内贴层的外侧,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贴层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以及排泄筒,其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中心位置,所述排泄筒的底端与所述内贴层的层壁贯通,所述排泄筒用来容纳佩戴该保健胸罩者的乳头部位。该保健胸罩使得女性乳房的各个部位时刻处于通透的环境中,减少女性乳房的各种生理疾病。
【IPC分类】A41C3-12
【公开号】CN204483093
【申请号】CN201520208706
【发明人】段军, 段豪帅
【申请人】段军, 段豪帅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