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折叠式便捷旅行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908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折叠式便捷旅行背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携物品或旅行品,尤其是一种分离折叠式便捷旅行背包。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同时城市里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以此缓解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上的压力。随着近年科技的发展,人们外出旅游时通常不仅需要携带一些生活用品,还要携带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单反相机等设备,因而人们通常选择容积比较大的背包,而人们在户外旅行时,都需要找较为平坦的地方将背包取下并打开以拿取物品,因此十分地不便,尤其对于喜欢摄影的旅行者而言,由于需要经常更换镜头,现有背包的这种使用方式更加剧了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离折叠式便捷旅行背包。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离折叠式便捷旅行背包,包括上箱体、下箱体、铰链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上箱体与下箱体均为独立的箱体结构,所述上箱体上设有肩带,所述下箱体设于上箱体的下方,所述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结构相连,所述铰链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转轴,使得所述下箱体可在水平方向绕所述转轴转动,以实现下箱体相对上箱体展开或收回。
[0005]进一步地,所述铰链连接结构上还设有锁紧装置,以用于将所述下箱体锁紧在上箱体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铰链连接结构包括背部支撑板、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其中所述背部支撑板设于所述上箱体的设有肩带的一侧,所述第一横板水平地设于背部支撑板的底端,所述第三横板水平地设于下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横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且所述第二横板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分别与第一横板和第三横板铰链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头、连接线、手拉开关,所述第三横板上设有锁孔,其中所述锁头固定于背部支撑板上,所述锁头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弹簧和锁栓,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和锁栓均设于第一外壳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弹簧抵在锁栓的上端,所述锁栓的侧壁设有滑动块,所述第一外壳侧面设有与所述滑动块相匹配的滑动限位槽,所述锁栓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穿过第一外壳的下端并插入所述锁孔内以实现将第三横板锁紧在背部支撑板上,所述锁栓的后端通过连接线与手拉开关相连。
[0008]进一步地,所述锁栓的下端为楔形面,所述锁孔的远离下箱体的一侧设有滑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手拉开关设于肩带上,所述手拉开关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弹簧、限位块和拉手,其中所述第二弹簧、限位块均设于第二外壳的内部,所述连接线依次穿过第二外壳的后端、限位块、第二弹簧、第二外壳的前端并与拉手相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外部设有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外壳的上端和第二外壳的后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的内部设有水平支撑框架和垂直支撑板,其中所述垂直支撑板设于所述下箱体的靠近第三横板的内侧,所述水平支撑框架设于垂直支撑板的上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板上嵌有磁铁块。
[0013]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为:使用者将常用物品放置在下箱体内,使用者背起背包后,通过手动控制手拉开关,将锁头的锁栓拉离第三横板的锁孔以实现解锁,从而第二横板围绕第一转轴旋转并展开,第三横板围绕第二转轴旋转并展开,进而实现将所述下箱体旋转到使用者的前方,使用者即可实现无需将背包取下就可以打开下箱体并取、放物品;使用完毕后,使用者手动控制第三横板和第二横板折叠并收回,所述锁栓的楔形面结构即可自动滑入锁孔内将第三横板锁紧在背部支撑板上,进而将下箱体重新固定在背部支撑板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①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使用者无需将背包取下即可取放下箱体内的物品,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0016]②本实用新型通过锁紧装置对下箱体的展开或锁紧进行控制,避免了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一由于颠簸而使下箱体自动展开的情况,使得产品功能更加完善,同时通过在肩带上设置手拉开关,使得控制更加方便;
[0017]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箱体内设置水平支撑架,使得下箱体的上表面支撑形成平面,可供使用者在其上临时放置物品,使得产品功能更加完善;
[0018]④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锁栓下端的楔形面结构与锁孔及滑槽结构相配合,可实现拨动下箱体即可将下箱体锁紧在背部支撑板上,而无需再将锁栓向上拉起,因而使用十分方便;
[0019]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二横板上设置的磁铁块,当拉起锁栓时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依然为折叠状态,使得使用者需要手动将其展开,避免了因为地形不平或颠簸等意外因素而造成下箱体自动展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箱体收回状态立体视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箱体展开状态立体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箱体展开状态又一立体视图。
[0024]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锁紧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0027]其中:1_上箱体,11-肩带,2-下箱体,21-水平支撑框架,22-垂直支撑板,3-铰链连接结构,31-背部支撑板,32-第一横板,33-第二横板,34-第三横板,341-锁孔,342-滑槽,35-第一转轴,36-第二转轴,4-锁紧装置,41-锁头,411-第一外壳,412-第一弹簧,413-锁栓,414-滑动块,415-楔形面,416-滑动限位槽,42-连接线,421-保护套管,43-手拉开关,431-第二外壳,432-第二弹簧,433-限位块,434-拉手,5-磁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9]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铰链连接结构3,其中:所述上箱体I与下箱体2均为独立的箱体结构,所述上箱体I上设有肩带11,所述下箱体2设于上箱体I的下方,所述上箱体I与下箱体2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结构3相连;
[0030]如图6所示,所述下箱体2的内部设有水平支撑框架21和垂直支撑板22,其中垂直支撑22板设于下箱体2的靠近第三横板34的内侧,水平支撑框架22设于垂直支撑板22的上端;
[0031]如图2、图4所示,所述铰链连接结构3包括背部支撑板31、第一横板32、第二横板33和第三横板34,其中:所述背部支撑板31设于所述上箱体I的设有肩带11的一侧,所述第一横板32水平地设于背部支撑板31的底端,所述第三横板34水平地设于下箱体2的一侧,所述第二横板3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35和第二转轴36,且所述第二横板33通过第一转轴35与第二转轴36分别与第一横板32和第三横板34铰链连接,以使得所述下箱体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