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1465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手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手套,尤指一种结构简单成型容易,可自动化生产且提高产能,并可降低人工缝纫的成本,以及缩短人员学习曲线及降低操作变异,且大幅提升手套柔软度及舒适性的手套。
【背景技术】
[0002]按,现有的手套依其材质的不同而概分为布手套、塑料手套、石棉手套等等,而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其中的布手套加以改良,以及针对纱线手套或皮手套加以改良。
[0003]传统的手套在制作过程中,利用各种皮革或布料,用模具裁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手套部件,其中手套部件是通过人工操作缝纫机车,把每一块手套部件拼接一步步车缝成型的手套。然,以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缝制其工时较长、生产效率较差,且进行缝制时常因为人工的疏失或操作上的变异,而影响手套的质量,降低手套的良率,故欲降低人工的疏失或操作变异,需要加强人员训练,增加了人员学习曲线,进而增加人工缝制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在提供一种手套,尤指一种结构简单成型容易,且大幅提升手套柔軟度及舒適性的手套。
[0005]为达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手套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一第二手套部件及一第三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
[0006]本实用新型的手套中该掌侧条部可預先成型不仅减少手套的制作工序,且整体手套较为柔软且掌侧较为透气,增加配戴的舒适性。且整体手套不需以车缝方式成型,制作工序大为简化,且结构简单成型容易。
[0007]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截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二截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第三截面,该第一截面以该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而该第二截面以该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
[0008]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一、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二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二、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
[0009]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为注塑成型;或者,第二手套部件为注塑成型;或者,掌侧条部为注塑成型。
[0010]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手套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一第二手套部件及一第三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表面。
[0011]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截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第三截面,该第一截面以该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
[0012]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二内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二外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
[0013]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一、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
[0014]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手套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一第二手套部件及一第三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表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
[0015]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二截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第三截面,该第二截面以该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
[0016]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内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一外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
[0017]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二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二、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a、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剖視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剖視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剖視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剖視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五实施例结构剖視图。
[0024]图7a至图7f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0025]图号说明:
[0026]厚度T1、T2、T3
[0027]第一手套部件10
[0028]第一内表面101
[0029]第一外表面102
[0030]第一截面103
[0031]掌面11
[0032]手指面部12
[0033]第二手套部件20
[0034]第二内表面201
[0035]第二外表面202
[0036]第二截面203
[0037]掌侧条部30
[0038]第三内表面301
[0039]第三外表面302
[0040]第三截面303
[0041]鏤空形狀31
[0042]袖筒部32
[0043]第一注塑区域41
[0044]第二注塑区域42
[0045]黏合区域51
[0046]手型模具61
[0047]固定件611
[0048]注塑模具62
[0049]上模具621
[0050]下模具622
[0051]模穴623。
【具体实施方式】
[0052]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及如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套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10、一第二手套部件20及一第三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10具有一掌面11及由该掌面11所延伸的手指面部12,该第二手套部件20具有一掌背(图未示)及由该掌背所延伸的手指背部(图未示),而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11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30。本發明各實施例为全指型手套,亦可以为无指型手套或半指型手套。
[0053]其中,该掌侧条部30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41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10的截面,该掌侧条部30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42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20的截面。如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手套部件10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101、第一外表面102,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一截面103,该第二手套部件20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201、第二外表面202,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二截面203,该第三手套部件的掌侧条部30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301、第三外表面302,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三截面303,该第一截面103以该第一注塑区域41结合于该其中一第三截面303,而该第二截面203以该第二注塑区42域结合于该另一第三截面303,且该第一注塑区域41可由该第一截面103、其中一第三截面303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101、102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301、302 ;或者,该第二注塑区域42可由该第二截面203、另一第三截面303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201、202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301、302。而上述第一注塑区域41的厚度(Tl)或第二注塑区42的厚度(T2)为0.2MM至2.5丽,上述掌侧条部30的厚度(T3)则为0.5丽至0.8丽。
[0054]如图3的第二实施例所示,该手套同样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10、一第二手套部件20及一第三手套部件的掌侧条部30,该掌侧条部30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41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10的截面,该掌侧条部30的下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20的表面;其中,该第一截面103以该第一注塑区域41结合于该第三截面303,而该第二外表面202以该结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301 ;或者,如图4的第三实施例所示,该第一截面103以该第一注塑区域41结合于该第三截面303,而该第二内表面201以该结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302。上述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