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61153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有一可露出胸部的U型镂空部21、31。该第一围体2与第二围体3可以相互穿套而内外重叠缝接构成该内衣体1。换言的,该肩带4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异的各层布料20、30上,使该未接合部13的两层布料20、30交叉重叠位置,可以活动改变或形成不同程度的开展,促使该袖窿12的内径可产生自我适应地调节性。
[0030]在如图1和图2所示,该第一围体2和第二围体3两侧顶部分别形成有该内衣体1的侧顶部11,该第一围体2位于该内衣体1侧顶部11的部位设有一前吊片22,而使该前吊片22往该肩带4对应该内衣体1前侧的一端的方向延伸而对应于人体肩膀至胸部外侧的位置,且前吊片22邻接该内衣体1的镂空部21、31。该第二围体3位于该侧顶部11的部位设有一后吊片32及一前托片33,而使该后吊片32往该肩带4对应该内衣体1后侧的一端的方向延伸而对应于人体肩膀至背部肩胛的位置,该前托片33则对应于人体腋下至胸部外侧位置;该前托片33与前吊片22交叉重叠的位置形成该未接合部13,该肩带4两端分别为肩带4的前段41及后段42,该肩带4的前段41可连接在该前吊片22上端,且肩带4的后段42可连接在该后吊片32上端之间。
[0031]再如图2至图4所示,当穿戴者身体向前俯而牵扯该肩带4时,只有该肩带4后段42所连接的第二围体3 (布料30)的后吊片32和前托片33会被肩带4牵引位移,迫使该袖窿12沿着该未接合部13展缩和扭曲变形,此时该肩带4前段41所连接的第一围体2 (布料20)和前吊片22仍可稳固贴附在穿戴者胸部、腹部和腋下,因此该肩带4在身体前俯过程中并未发生移位摩擦和压迫穿戴者肩膀的情形。
[0032]再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当穿戴者身体向后仰而牵扯该肩带4时,只有该肩带4前段41所连接的第一围体2 (布料20)的前吊片22会被肩带4牵引位移,迫使该袖窿12沿着该未接合部13展缩和扭曲变形,此时该肩带4后段42所连接的第二围体3 (布料30)、后吊片32和前托片33仍可稳固贴附在穿戴者背部和腋下,因此该肩带4在身体后仰过程中也未发生移位摩擦和压迫穿戴者肩膀的情形。换言的,所述第一围体2和第二围体3的布料20、30(前吊片22、后吊片32、前托片33)能够分别接受肩带4牵动而吸收袖窿12的未接合部13的变形量,而使该肩带4稳定贴附在穿戴者肩膀。
[0033]据此,该未接合部13可接受人体和肢体的牵扯而自动产生不相同的开展程度,以改变该袖窿12的内径,令袖窿12在适应人体手臂在进行前后、上下、伸展、绕圈圈等各种活动时,能随着活动或伸展的需求而产生变化,而不会在活动中,对穿戴者的腋下产生过度的紧绷拉扯或来回摩擦等不舒服,藉此改变该袖窿12的内径,造成该内衣体1位于穿戴者腋下的部位产生充分的活动空间,且让肩带4充分贴附人体肩膀且的定位更加稳定,不易滑动,穿着时更为贴身舒适。藉以改善上述先前技术中,现有衣着的袖窿为没有调节性的固定构造,导致当穿戴者身体活动时,衣着本体的袖窿和肩带前侧会来回紧绷拉扯,并不断来回摩擦穿戴者腋下及肩膀,容易产生不舒适感、伤害腋下、造成肩膀负担,以及影响衣着前方接近穿戴者乳房部位的托持力降低等缺失。
[0034]如第1及3图所示,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前托片33的局部可以覆盖在该前吊片22外侧;如此,该前托片33能够强化该前吊片22,使对于人体乳房外侧副乳产生良好的收束作用,以提升集中承托乳房的效果;反之,将该前吊片22的局部覆盖在前托片33的外侦牝将可得到相接近的提升承托乳房效果。
[0035]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肩带4连接该前吊片22的前段41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延伸段411,且延伸段411以车缝方式连接至该前托片33 (或前吊片22)且对应人体胸部外侧部位;如此,该延伸段411能够将该前吊片22与前托片33 —体性提高,以加强该部位对于人体乳房外侧副乳的收束作用,提升集中乳房的效果。
[0036]在又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在该第一围体2与第二围体3交叉重叠的区域中,位于该第一围体2侧顶部11且距尚该未接合部13 —设定长度的部位,设有与该第二围体3缝接的一结合部34 ;如此,该结合部34能够限制该袖窿12的未接合部13的开展间距,进而限制该袖窿12的展缩幅度。
[0037]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内衣体,以及连结于该内衣体两侧的侧顶部,该内衣体与所述侧顶部包围构成一能够供人手臂穿套的袖窿,且所述袖窿具有能够自我调节该袖窿内径的未接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其特征在于,该未接合部设在该内衣体的侧顶部对应人体腋下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其特征在于,该内衣体是由第一围体及第二围体相互组接而成,所述两侧顶部都包含有一肩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其特征在于,该未接合部是由该第一围体的局部与第二围体的局部交叉重叠所构成,所述肩带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异的第一围体与第二围体之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围体和第二围体两侧分别形成有该内衣体的侧顶部,该第一围体的侧顶部往所述肩带对应该内衣体前侧一端的方向延伸设有对应人体肩膀至胸部外侧位置的前吊片,该第二围体的侧顶部往该肩带对应该内衣体后侧的一端的方向延伸设有对应人体肩膀至背部肩胛位置的后吊片,以及对应人体腋下至胸部外侧位置形成的前托片,所述肩带两端分别连接在该前吊片上端和后吊片上端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围体和第二围体两侧分别形成有该内衣体的侧顶部,该第一围体的侧顶部往所述肩带对应该内衣体前侧一端的方向延伸设有对应人体肩膀至胸部外侧位置的前吊片,该第二围体的侧顶部往该肩带对应该内衣体后侧的一端的方向延伸设有对应人体肩膀至背部肩胛位置的后吊片,以及对应人体腋下至胸部外侧位置形成的前托片,所述肩带两端分别连接在该前吊片上端和后吊片上端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其特征在于,该前托片与该前吊片之间具有局部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其特征在于,该前托片与该前吊片之间具有局部重叠。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围体与第二围体交叉重叠的区域中,位于该第一围体侧顶部且距离该未接合部一设定长度的部位设有一与该第二围体缝接的结合部。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其特征在于,该肩带连接该前吊片的一端延伸形成一连接至该前托片,且对应人体胸部外侧部位的延伸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构造的调整型内衣,包含有一内衣体,以及二连结于该内衣体两侧的侧顶部(含肩带),该内衣体的侧顶部(含肩带)包围构成一可供人手臂穿套的袖窿,该袖窿设有一未接合部,当人体和肢体进行伸展活动时,该未接合部可适应人体和肢体的伸展牵扯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展开,以调节该袖窿的圈围大小,于是使该袖窿具有随着人体和肢体的活动而展缩的自我调节功能,以提升穿着的舒适度。
【IPC分类】A41C1/02
【公开号】CN205072086
【申请号】CN201520756696
【发明人】张晓雲
【申请人】张晓雲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8日
...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