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99956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植物为原料的一种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药剂剂型及其制备成颗粒状剂型的方法。
我国是中医中药的发源地,中药资源和中医药理论均极其丰富,中医治疗和学术水平亦卓立世界传统医学之林。几千年的临床上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哲学辩证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是其精髓,而这种精髓又是以方剂的形成体现出来的。从最早的《五十二病方》到现在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就可以看到方剂是中草药发展的主要载体。汤方中各种药材协同作用,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而这些处方往往非常奏效,所以体现出中医药的神奇功效。
中医药低附加科技含量和中药剂型的落后,使得传统中医药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面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而“创新复古”是延续古医文化的唯一途径。利用中医的“辩证”和西医的“辩病”相结合开发中医中药,并要提高现代科技的分析手段,对中药多成分多耙点的功能作用进行科学的认证,进而量化含量的标准,形成现代医学理论,这是重塑古医文化,迎接世界经济挑战的必然。而现今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历代医家所总结出来的数以万计行之有效的方剂(中医古藉中方剂书籍浩如烟海,现存载方最多的古方书《普济方》就载方61739首,而1993年编辑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则收载自秦汉以来1820种中医药有关文献中有方名的方剂近10万首),其中部分已被近代医家运用于临床,得到了临床的验证,有的已形成中成药,有相当部分待进一步挖掘开发。但是,已经应用的方剂也多采用汤剂或丸、散、膏、丹等落后的剂型。汤剂的形式使得药剂难于放置较长时间,煎制麻烦,煎煮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不易掌握;而丸、散、膏、丹等剂型服用剂量较大,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更不便于旅途服用。而且对于中药的检验只是定性,且多采用在药材质量规格和制备上固定,并对操作规程进行规范,这样制出的中药仅能对其中的混合物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准确的数据,没有体现当今中医药的发展趋势。
黄芪、桂枝五物为名优汤方来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是传统的汤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就在于研制出黄芪、桂枝五物汤剂的新剂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在于研究出制备上述新剂型的一种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按黄芪30~300重量份,芍药20~200重量份,桂枝15~150重量份,生姜10~100重量份,大枣5~75重量份配料为原料药材,向原料药材中加水进行加热提取,过滤,将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20—1.35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细粉,将比重1.20—1.35的流浸膏与药渣细粉或部分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而成颗粒状的药剂。
本发明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制备方法,按黄芪30~300重量份,芍药20~200重量份,桂枝15~150重量份,生姜10~100重量份,大枣5~75重量份配料,经预处理作为原料药材,向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6—8倍量的水,在60—12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1—6小时,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4—7倍量的水,在60—12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0.5—2小时,取出第二次提取液,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过滤,对经过过滤的提取液,在压力0.06—0.09MPa,30—9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成比重1.20—1.35的流浸膏,将第二次药渣干燥后,粉碎成药渣细粉作为填加剂,将药渣细粉与上述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以水蒸汽或氮气为雾化气体进行喷雾干燥,生成药粉颗粒。
为保证名优汤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剂的新剂型具有更好的质量,对各原料药材进行预处理。所说的预处理就是挑选质量合格的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用国家标品的测定方法分析出作为原料药材中的混合物及有效成分的含量,看其是否符合所要求的标准,用水冲洗合格的原料药材,直至水的颜色清澈,再将原料药材晾干或淋干。
为了提高原料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可将原料药材切成片、块或粉碎成颗粒状,这是本领域所属的普通技术人员均知的。向原料药材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3—9分钟,所用的水可以是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其中的一种。
所说的重量份可以是克、钱、市斤、公斤、吨等重量单位。
原料药材浸泡完毕后,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6—8倍量的水,在60—12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1—6小时,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4—7倍量的水,在60—12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0.5—2小时,取出第二次提取液。若需要可以进行第三次、第四次提取。在上述的所有的第一、第二次加热提取时,可在每段工序的指定位置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微机自动监控,进行定量测定,可以随时掌握提取的情况。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进行过滤后,对其滤液亦可用微机自动监控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
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若进行第三、四次加热提取,则合并第一、二、三、四次的提取液进行过滤。对经过过滤的提取液在压力0.06—0.09MPa,30—90℃的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直到将提取液浓缩成比重为1.20—1.35的流浸膏。在减压浓缩的过程中,可用微机自动监控随时进行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
将第二次药渣进行干燥,以在55—115℃对第二次药渣进行干燥为宜,干燥后对药渣进行粉碎,将干燥的药渣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的粒度过100目—800目,药渣细粉越细越好。再将药渣细粉与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又以将药渣总重量的10—50%的药渣细粉与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为佳,又以将药渣总重量的15—25%的药渣细粉与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更佳。在药渣细粉与流浸膏搅拌混合时,其搅拌的速度与产品的质量无关,只要将药渣细粉与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即可。
将药渣细粉与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后,用水蒸汽气体或氮气为雾化气体,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时,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1—1.0MPa,喷雾干燥的温度为60—400℃,又以200—400℃为宜。在进行喷雾时,以将药渣细粉与流浸膏混合物通过离心喷雾头喷入热空气中为好,作为干燥介质热空气的温度为60—400℃,又以200—400℃为宜。药渣细粉与流浸膏的混合物喷入热空气中而形成雾状液滴,落于一定流速的热空气中,进行瞬时热交换,使之迅速干燥,而形成药粉颗粒状产品,平均药粉颗粒直径100—2000μm在喷雾干燥制粒过程中亦可以用微机自动监控检测,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
将颗粒状的黄芪桂枝五物产品进行分装,可标出其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指导使用方式。
在本发明的整个过程中均可以用国家标品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用紫外分光光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方法对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提取液、流浸膏进行有效成分的检测,最后对颗粒状的产品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方法完全可以用于各种名优汤剂中,因为名优汤方方剂是来自古今有关方剂医藉中,来自历代名医医案医话中,来自国内外有关期刊杂志上,来自名老中医、民间医生和医院制剂中,来自民间单方、验方或祖传秘方中,或来自科研处方中及美容保健药膳食疗养身方中选定的,其功效已经通过临床实践得到验证,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使名优汤方方剂形成浓缩的颗粒状产品,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久置霉败变质的缺点。可以以传统临床单位药用量标准为借鉴,拟定出现在的新剂型的单位服用标准为包装标准(是取自同一批次的原药材仿照家庭煎煮的方法去煎煮,煮出的汤剂我们称之为标准煎剂,然后把标准煎剂浓缩并测定其中混合物和有效成分的含量。用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浓缩颗粒的混合物和有效成分与标准煎剂的混合物和有效成分进行对比,通过两者的等量性折算来确定包装量)。所以可以将某一名优汤方中的各原料药材按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提取、浓缩、混合、喷雾干燥制成颗粒状产品。
本发明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及其制备方法的优点就在于1.本发明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剂的颗粒型药剂的粒度均匀,色泽一致,定量精确,成分一致,剂量小,服用方便,溶于水形成悬浮液,保持了汤剂进入人体后吸收快、显效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久置霉变、变质的缺点,它能溶于各种果汁、液态奶中,便于儿童服用。
2.本发明的颗粒状药剂含有药渣细粉,增加了药物中的植物纤维,服用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的药物,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增强了药物的疗效,增加了服用者对植物纤维的摄取量,清理体内的自由基。
3.本发明的颗粒型药剂便于携带,旅行中服用,又便于保存,质量稳定,在低温、高温下药物不变性,不霉变,保质期长,确保了传统中药药效的完整性和疗效的提高。
4.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出的产品粒度均匀,色泽一致,因瞬间干燥,使热敏性或易挥发性的有效成分不损失或大大减少损失,产品保持了原来的色味,颗粒结合的松脆,易于水分浸润、溶解。
5.本发明的方法投料准确,使成分含量一致,减少了服用时的药剂量。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将有助于对本发明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优点作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决定。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黄芪桂枝五物浓缩颗粒剂型,按黄芪150克,芍药110克,桂枝80克,生姜55克,大枣40克配料为原料药材。向原料药材中加水进行加热提取,过滤,将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28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药渣细粉,将比重1.28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20%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而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900μm的黄芪桂枝五物浓缩颗粒剂型。
在此配方中含有黄酮类、芍药甙、桂皮醛、姜辣素、桦木酸等有效成分。
其制备方法是1)按黄芪150克,芍药110克,桂枝80克,生姜55克,大枣40克配料,将符合标准的上述药材用自来水不断冲洗原料药材,直至水的颜色清澈为止,淋干。加入适宜量的水(将药材没过)浸泡6分钟,取出作为原料。
2)向上述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7倍量的水,在9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4小时,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
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5倍量的水,在9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2小时,取出第二次提取液,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
4)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过滤,对经过过滤的提取液,在压力0.07MPa,65℃的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比重为1.28的流浸膏。
5)将第二次药渣于85℃的温度下干燥后,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过400目,将药渣总重量的20%的药渣细粉与上述的比重为1.28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
6)以水蒸汽气体为雾化气体,对药渣细粉与流浸膏的混合物进行喷雾干燥。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5MPa,干燥的温度为300℃。具体地说是将药渣细粉与流浸膏的混合物通过喷雾头喷入热空气中,热空气的温度为300℃,生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900μm的黄芪桂枝五位浓缩颗粒剂型,进行分装,指导使用方式。
实施例2其配方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不同的是,将第一、二次合并的并经过过滤的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25的流浸膏,将比重1.25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25%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
实施例3其配方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不同的是,将第一、二次合并的并经过过滤的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30的流浸膏,将比重1.30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15%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
实施例4其配方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不同的是黄芪30克,桂枝15克,芍药20克,生姜10克,大枣5克。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20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药渣细粉,将比重1.20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50%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而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2000μm的黄芪桂枝五位浓缩颗粒剂型。
其制备方法1)按黄芪30克,桂枝15克,芍药20克,生姜10克,大枣5克配料。
2)向上述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6倍量的水,在6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6小时。
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4倍量的水,在6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0.5小时。
4)在压力0.09MPa,45℃的温度下减压蒸馏浓缩至比重为1.20的流浸膏。
5)将第二次药渣于55℃的温度下干燥,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过800目,将药渣总重量的50%的药渣细粉与上述的比重为1.20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
6)以氮气为雾化气体,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2MPa,干燥的温度为200℃生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2000μm的黄芪桂枝五位浓缩颗粒剂型。
实施例5
其配方与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不同的是黄芪300克,芍药200克,桂枝150克,生姜100克,大枣75克。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35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药渣细粉,将比重1.35的流浸膏与药渣总重量的10%的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而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1000μm的黄芪桂枝五位浓缩颗粒剂型。
其制备方法1)按黄芪300克,芍药200克,桂枝150克,生姜100克,大枣75克配料2)向上述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8倍量的水,在12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1小时。
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7倍量的水,在12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2小时。
4)在压力0.06MPa,90℃的温度下减压蒸馏浓缩至比重为1.35的流浸膏。
5)将第二次药渣于110℃的温度下干燥,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过200目,将药渣总重量的10%的药渣细粉与上述的比重为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
6)以水蒸汽气体为雾化气体,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9MPa,干燥的温度为350℃,生成平均药粉颗粒直径为1000μm的黄芪桂枝五位浓缩颗粒剂型。
权利要求
1.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的药剂,其特征是按黄芪30~300重量份,芍药20~200重量份,桂枝15~150重量份,生姜10~100重量份,大枣5~75重量份配料为原料药材,向原料药材中加水进行加热提取,过滤,将提取液浓缩成比重1.20—1.35的流浸膏,将药渣烘干粉碎成细粉,将比重1.20~1.35的流浸膏与药渣细粉或部分药渣细粉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而成颗粒状的药剂。
2.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1)按黄芪30~300重量份,芍药20~200重量份,桂枝15~150重量份,生姜10~100重量份,大枣5~75重量份配料,经预处理作为原料药材;2)向原料药材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的6~8倍量的水,在60—12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1—6小时,取出第一次提取液,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次药渣;3)向第一次药渣中加入原料药材总重量4—7倍量的水,在60—120℃的温度下加热提取0.5—2小时,取出第二次提取液,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次药渣;4)合并第一、二次提取液,过滤,对经过过滤的提取液,在压力0.06—0.09MPa,30—9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成比重1.20—1.35的流浸膏;5)将第二次药渣干燥后,粉碎成药渣细粉作为填加剂,将药渣细粉与上述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6)以水蒸汽或氮气为雾化气体进行喷雾干燥,生成药粉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次药渣的干燥温度为55—115℃。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干燥的药渣粉碎成药渣细粉,使药渣细粉过100目—8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药渣总重量的10—50%的药渣细粉与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药渣总重量的15—25%的药渣细粉与比重1.20—1.35的流浸膏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2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喷雾干燥时,雾化气体的压力为0.1—1.0MPa。
8,根据权利要求2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喷雾干燥的温度为60—400℃。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喷雾干燥的温度为200—400℃。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型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平均药粉颗粒的直径为100—2000μ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以植物为原料的一种名优汤方浓缩成颗粒药剂剂型及其制备方法。本颗粒药剂以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为原料经水提取,提取液浓缩成流浸膏和药渣细粉混匀,喷雾成颗粒药剂。制法是以上述药为原料,将药渣细粉与流浸膏混匀,喷雾干燥成颗粒剂型。本剂型易于水分浸润溶解,能被人体迅速吸收,疗效迅速,易于保存。其制法投料准确,热敏性和易挥发性成分不易损失。
文档编号A61K9/16GK1279943SQ0010788
公开日2001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9日
发明者赵国林 申请人:赵国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