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斑愈肾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36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斑愈肾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小球肾炎中药。
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期重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临床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剂等,近年有关学者已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中草药和免疫调节剂上。王氏等以益肾活络汤(小蓟、茅根、丹皮、赤芍、公英、连翘、炒地榆炭、炒蒲黄、旱莲草)治疗32例、疗程一个月、总有效率达93.75%。(王桂山等,益肾活络汤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和免疫学研究,中医药学报、1989;(1)44)。魏氏等以抗敏肾康汤(连翘、旱莲草、黄芪、大青叶、黑豆各30g,公英、白茅根各60g,苦参20g,银柴胡15g,五味子、防风、甘草、赤白芍、乌梅各10g,大枣6枚)治疗69例,1个月为1疗程,治愈46例,显效12例、有效7例。(魏留恩等,抗敏肾康汤治疗过敏紫癜性肾炎69例观察,中医药研究,1996;(4)26)王氏用紫癜胶襄(焦大黄、焦山楂、炙甘草、紫草、防风、五味子、鹿含草、旱莲草、生地、茜草根等)治疗52例,临床痊愈8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2例。(王洪忠,紫癜胶襄治疗紫癜性肾炎52例疗效观察,北京中医,1990;(2)21)总之,以上三种药物对紫癜性肾炎有一定的疗效,但治愈率仍然不高,且尚末开发成中药新药。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疗效较好、安全可靠的治疗紫癜性肾炎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药主要采用以下药物组成黄芪350-450g丹参200-300g 生地260-350g牡丹皮200-300g 紫草260-350g 白茅根260-350g小蓟260-350g鸡冠花140-200g太子参140-200g白花蛇舌草260-350g 益母草260-350g芡实260-350g甘草200-300g方中黄芪、丹参为君药。黄芪,甘、微温、益气利水消肿。丹参,苦、温、活血化瘀,二药均用益气化瘀。
生地、牡丹皮、紫草、白茅根、小蓟、鸡冠花、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益母草共为臣药。生地清热凉血生津,牡丹皮清热凉血和血消瘀,紫草凉血活血解毒,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小蓟凉血止血祛瘀解毒,鸡冠花凉血止血,太子参补气生津消肿,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益母草活血解毒祛瘀。诸药臣用,共助君药凉血解毒、益气化瘀之力,且凉血散瘀不伤正,凉血补血又益气利水消肿。
芡实益肾固精为佐,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为使。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本药系由纯中药制成的治疗紫癜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的有效药物。经药效学、毒理学及稳定性实验和临床验证具有益气化瘀、凉血解毒之功效,通过调节免疫、改善血液流变性、抗凝、改善微循环和肾血流而使肾脏康复。经临床观察治疗APN(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总有效率为96%,治愈率80%,治疗APN(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总有效率94%,治愈率86%。
本药可按实际需要,即可制成丸剂,也可制成散剂或口服液的形式,当然这也都是常规的工艺处理方法.
实施例1一、治疗APN临床及实验研究(一)、临床研究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系1988-1992年间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及门诊病人。随机分消斑愈肾剂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男28例,女22例,年龄4-15岁,平均9.6±2.9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14岁,平均9.4±2.6岁。紫癜表现为皮肤关节型者,治疗组23例,对照组8例;混合型者治疗组27例,对照组12例,肾脏改变肾炎型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14例,肾病型者治疗组20例,对照组6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分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型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小儿肾脏病学》诊断标准(1)。(1)确诊为过敏性紫癜。(2)伴有浮肿或(和)尿检异常(肉眼或镜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者。临床分型符合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制定的肾炎、肾病标准(2)(3)。肾炎型,以血尿为主伴有蛋白尿、轻度浮肿或高血压。肾病型,兼有肾病综合症的特征,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30g/L或总蛋白<50g/L,血胆固醇>6.0mm01/L,以及中度以上浮肿。
中医诊断分型标准 参照全国中医高等院校统编《中医儿科学》拟定。
气虚血瘀型有紫癜病史,病程长,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尿赤或尿混浊,舌质暗红,苔薄,脉沉。
全部病例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3、药物与工艺[处方组成]黄芪 400g生地 320g牡丹皮 240g紫草 320g小蓟 320g白茅根 320g益母草 320g丹参 240g太子参 160g鸡冠花 160g芡实 320g甘草 240g蔗糖、糊精适量制成1000g[制法]以上十三味,取牡丹皮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及残渣另器收集,其余黄芪等十二味加入用上述水溶液调配的10倍量55%乙醇,浸泡过夜,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滤渣中再加入8倍量的55%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40(50℃)的浸膏。取浸膏一份,蔗糖4份,糊精一份,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加入牡丹皮挥发油混匀,包装即得。
4、观察方法(1)治疗方法治疗组消斑愈肾颗粒剂(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7岁以下每次5g,每日3次口服,7岁以上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疗程一个月。
对照组强的松1-1.5mg/kg日分三次口服,有效应后逐渐减量。
两组辅疗相同,疗程一个月。
5、疗效判定(1)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血压、肾功能正常,尿蛋白和血尿消失。
(2)好转 症状消失,尿蛋白较治疗前持续减少(+)以上,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减少超过50%,尿红细胞持续减少。
(3)无效 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变化较微。
6、治疗效果消斑愈肾剂组治愈40例,治愈率80%,好转8例,总有效率96%,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8例,治愈率40%,好转8例,总有效率80%,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检验差异显著,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型与疗效比较,治疗组肾病型治愈率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详见表1-3。由表3可知治疗前后肝功、肾功、心电图均正常,表明对肝肾功能无损害。
实施例2消斑愈肾剂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总结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病人20例。
2、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小儿肾脏病学》诊断标准。(1)以血尿为主伴蛋白尿及管型尿;2,轻度浮肿;3,高血压。
中医诊断分型标准参照全国中医高等院校统编《中医儿科学》拟定气虚血瘀型病程长,反复尿血或尿混浊,伴倦怠乏力,舌质暗,苔薄、脉沉。
全部病例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3、药物与工艺[处方组成]黄芪 350g生地 260g牡丹皮 200g紫草 260g小蓟 260g白茅根 260g益母草 260g丹参 200g太子参 140g鸡冠花 140g芡实 260g甘草 200g白花蛇舌草 260g[制法]水煎合剂500毫升/瓶,由辽宁中医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
4、观察方法消斑愈肾水煎合剂(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7岁以下每次50ml,每日3次口服,7岁以上每次80ml,每日3次口服,疗程一个月。
5、疗效判定(同前)6、治疗结果消斑愈肾水煎剂治愈16例,治愈率80%,好转2例,总有效率90%,无效2例。
实施例3、消斑愈肾剂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总结
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病人30例。
2、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同前)3、药物与工艺[处方组合]黄芪 450g生地 350g牡丹皮 300g紫草 350g小蓟 350g白茅根 350g益母草 350g丹参 300g太子参 200g鸡冠花 200g芡实 350g甘草 300g白花蛇舌草350g[制法]水煎合剂500毫升/瓶,由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
4、观察方法消斑愈肾水煎剂(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7岁以下每次50ml,每日3次口服,7岁以上每次80ml,每日次3口服,疗程一个月。
5、疗效制定(同前)6、治疗结果消斑愈肾水煎剂治愈30例,治愈率100%。
(二)实验研究1、材料LIAND-100型可调毛细式微机化血液粘计,上海医科大学提供。抗人淋巴细胞群单克隆抗体OKT3、OKT4、OKT8、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究室提供。冻干SPA菌体试剂,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2、方法①血液流变学测定肝素抗凝,空腹静脉采血5ml。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均与同体积生理盐水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用标准压积量3000转/分,离心30分钟。血沉用标准压积管,恒温25℃,自然沉降数/小时。纤维蛋白原,用亚硫酸纳法(定量)。红细胞及血小板电泳时间微量电泳法。全部数据经计算机处理,打印出结论报告。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间接SPA菌花环法。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致敏SPA菌,以单克隆抗体OKT3、OKT4、OKT8分别测定总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治疗前后各采血1次。免疫球蛋白采用单项琼脂扩散法。
③微循环血流量激光多普勒流量计LDF(POR2FLuxPF2)。瑞士制造,电压220伏,频率3-4HZ。受试者取坐位,暴露左上肢予检查台上,将血压计袖带系上,把小探头置于左手无名指端,连续检测微循环血流量、加压后血流量、撤压后血流量。微血管灌注测量单位是相对的血流值,即每秒钟流经1mm3所测定容积的红细胞数目,其公式为血细胞流量=在测定点通过的红细胞数目×这些血细胞的平均速度。
3、结果血液流变检测结果表明,治疗前血浆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表明,OKT8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而OKT3、OKT4无显著差异,详见表4、5、6、7。
(三)动物实验研究1、消斑愈肾对大鼠免疫复合物型肾炎的影响试验材料1、消斑愈肾颗粒,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临用前用蒸镏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
2、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片),沈阳克达制药厂产品,批号950406,配制方法同上。
3、牛血清白蛋白(BSA)生化剂(电泳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供。批号961108,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4、卡介苗(注射用冻干粉针),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960530-4。
5、其它测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产品。Freund′s完全佐剂按常规方法配制。
6、动物Wistar大白鼠,由沈阳医学院动物室提供。合格证[1]辽实合字018。
试验方法取40只大鼠,雄性,体重170-210g,按体重大小随机分为5组,每组为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动物足趾部皮下注射完全福氏佐剂0.1ml,(含卡介苗0.15mg,BSA3mg)。一周后这4组动物尾静脉注射BSA250mg/kg,之后开始给药,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其余3组分别灌胃消斑肾颗粒水混液4.5g/kg和9.0g/kg,以及强的松片水混悬液5mg kg,每日给药一次,连续14天。给药7天及14天时,空腹采血各1次,按方法测血清免疫复合物[1],尿素氮和血肌酐,同时将动物放入代谢笼内,收集24小时尿,测尿蛋白,第15天处死动物,取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表8、9、10。
试验结果如表8及表9所示,模型对照组的尿蛋白为0.484(第7天)和0.328±0.148(第14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灌胃消斑愈肾颗粒剂,可减少尿蛋白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强的松组有相似的作用(与模型比较P<0.05,与消斑愈肾组比较P>0.05)。模型对照组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较明显,而对尿素氮和血肌酐无明显影响。
结果表明,消斑愈肾对急性免疫复合物肾炎大鼠的蛋白尿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消斑愈肾对大鼠实验性肾病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供试药物消斑愈肾颗粒剂由辽宁中医附院该课题组提供、颗粒剂1g相当于生药1.76g,以热蒸馏水配成28%浓度的母液(相当生药50%份,)4℃保存,用前再以温火浓缩至适当浓度。
2、动物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体重136±10.78。
3、实验方法(1)病理类型大鼠每天皮下注射庆大毒素100mg/kg,共8天,造成实验性肾病模型(1)。
(2)剂量设计按急性毒性实验资料,ig2个剂量,高剂量相当生药75g/kg/d,低剂量相当生药25g/kgd,连用6天。
(3)分组设计共分4个组,每组9只大鼠,第1-8天各组皆皮下注射庆大毒素或等容积生理盐水,第4-9天各组皆ig中药或等容常水,见表10。
(4)观察指标共有3项,①尿蛋白定量、尿比量、尿PH值(第9天上做上述3项检查);②血浆尿素氮(第10天大鼠断头取血、肝素抗凝,分离血浆);③血浆肌酐。指标确定及检测方法参考文献(1-3),尿蛋白用磺柳酸法,尿素氮用二乙酰乙肟-硫代氮基脲法,肌酐用苦味酸法。
实验结果1、肾病病理模型结果见表11,造型组(3组)3项指标皆高于对照组(1组),说明造模成功。
2、消斑愈肾颗粒剂的疗效分析,4组的尿素氮及肌酐结果列于表12。
实验结论本实验肾病模型造模成功。消斑愈肾颗粒剂在本用药方案时,在血浆尿素氮和肌酐2项指标上,对肾病模型的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紫癜性肾炎古代医学文献无专病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紫斑’‘肌衄’‘水肿’‘尿血’等症讨论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本病初期由于邪毒郁而化热郁于血分,血分热盛迫血妄行所致,后期伤及脾或肾出现脾阳虚或肾阴肾阳虚。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本病的病理关键是气虚血瘀,导致气虚的原因有二,病初邪毒化热,郁于血分必然耗伤正气,其次热动血络,血溢脉外,气随血脱则气益虚。致於原因亦有二,本病为出血性疾病,血溢肌肤则发斑,内渗于里则尿血,离经之血即为瘀,其次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推动血运行无力则因虚致瘀。故治疗当以益气化瘀为主。
(二)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引起组织损害,肾血管内凝血亦是另一重要发病机制,国外学者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组织学的病理分型研究较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多。主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但已有文献报道此类药不能防止肾脏病变的发生,亦不能缩短病程,且副作用较大,治疗难以肯定。消斑愈肾剂是由13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具有益气化瘀,凉血解毒之功。临床观察70例,随机分消愈肾剂组50例,肾上腺皮质激素组20例,治疗结果表明,中药组治愈率80%,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率40%,总有效率8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说明中药治疗本病具有优势,疗效确切。
(三)为探明紫癜性肾炎血瘀的实质,对中药组23例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做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和微循环血流量检测,结果表明紫癜性肾炎患儿有血液流变性异常。治疗前血浆粘度、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方程K值明显增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显著。检测血液流变学对判定微循环障碍有一定的意义,血液的粘性愈高,组织或器官的血流量亦愈小。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表现为“浓”“粘”,客观证实血瘀的存在,微循环血流量速度缓慢,二者呈正相关。亦即血瘀的实质是有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和微循环障碍。运用本药后,随着血液流变指标的改善,临床症状亦缓解,表明消斑愈肾剂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改善肾血流而达治疗目的。
四、紫癜性肾炎属免疫发病,为探讨气虚的实质,对中药组22例患儿做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OKT3略呈增高,OKT4、OKT8明显增高,OKT4/OKT8比值下降,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说明患儿有细胞免疫功能失调,抑制性T细胞亚群增高,可解释为何用免疫抑制效果不佳,研究中发现SIIN患儿体液免疫(IgA、IgG、LgE)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故推测气虚的实质是T细胞亚群失调。消斑愈肾剂的组方原是益气活血化瘀,“补不足损有余”,用药后患儿OKT8趋于正常,说明本方有调节细胞免疫之功能。
(四)结论1、消斑愈肾剂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确切。
2、消斑愈肾剂有调节血液流变性,调节细胞免疫作用。
四、消斑愈肾颗粒制剂急性、长期毒理实验及药物稳定性实验(一)、急性病毒性试验结论给小鼠灌胃消斑愈肾剂的最大耐受量为444g(生药量)/Kg,为临床儿童日用量的120.6倍,小鼠的一般状态、皮毛光泽等均末见异常,无动物死亡,提示本药临床一次用药安全。
(二)长期毒性试验结论大鼠连续灌胃消斑愈肾浸膏27.8-55.5g(生药量)/Kg,共4个月。结果对大鼠的一般状态行为表现、体重变化、血浆、肝肾功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大小、主要器官组织的大体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末发现异常变化,提示本药长期用药的安全。
(三)药物稳定性试验结论本品经留样观察3个月,与初始情况相比较,性状无明显变化,薄层层析检出黄芪、生地黄、牡丹皮、白花蛇舌草、甘草、粘度、水份、溶散时限,丹参酮A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卫生学检查符合《部颁药品卫生标准》1986年版规定,因此认定本药的稳定。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Ridit)
表2两组分型与疗效比较(Ridit)
表3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查比较
由表3可知治疗肝功、肾功、心电图均正常,表明对肝肾功能无损害。表4消斑愈肾剂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影响(X±SD)
表5消斑愈肾剂对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流变的影响(X±SD)
注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PΔ<0.05;治疗前后比较*P<0.05表6 23例治疗前后微循环血液流量变化(Ridit)
表7 3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X±SD)
表8消斑愈肾颗粒免疫复合物大鼠尿蛋白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Δ<0.05ΔΔ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0.05表9 消斑愈肾斑颗粒对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血清指标的影响
n=8 X±SD 7和14表不给药7大和14天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ΔP<0.05 ΔΔP<0.01
表10
表11肾病模型组与非模型组的比较
P<0.01表12各组的尿素氮,肌酐值比较(X±SD)
与1组相比,P<0.0权利要求
1.消斑愈肾药的主要成份是黄芪350-450g、丹参200-300g、生地260-350g、牡丹皮200-300g、紫草260-350g、白茅根260-350g、小蓟260-350g、鸡冠花140-200g、太子参140-200g、白花蛇舌草260-350g、益母草260-350g、芡实260-350g、甘草200-30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斑愈肾药,其特征在于黄芪400g、生地320g、牡丹皮240g、紫草320g、小蓟320g、白茅根320g、益母草320g、丹参240g、太子参160g、鸡冠花160g、芡实320g、甘草240g、白花蛇舌草320g、蔗糖、糊精适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斑愈肾药,其特征在于黄芪350g、丹参200g、生地260g、牡丹皮200g、紫草260g、白茅根260g、小蓟260g、鸡冠花140g、太子参140g、白花蛇舌草260g、益母草260g、芡实260g、甘草20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斑愈肾药,其特征在于黄芪450g、丹参300g、生地350g、牡丹皮300g、紫草350g、白茅根350g、小蓟350g、鸡冠花200g、太子参200g、白花蛇舌草350g、益母草350g、芡实350g、甘草300g。
全文摘要
消斑愈肾药是涉及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的中药复方。明药物的主要成份是黄芪350—450g、丹参200—300g、生地260—350g、牡丹皮200—300g、紫草260—350g、白茅根260—350g、小蓟260—350g、鸡冠花140—200g、太子参140—200g、白花蛇舌草260—350g、益母草260—350g、芡实260—350g、甘草200—300g。经临床观察治疗APN总有效率96%,治愈率80%,治疗紫癜总有效率94%,治愈率86%。
文档编号A61P37/00GK1336180SQ0011073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8日
发明者张君, 刘明, 董娜 申请人: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