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脑优化保健的中药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9926阅读:10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脑优化保健的中药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大脑优化保健的中药制品。大脑优化保健的含义一是大脑潜能的挖掘(智商开发),二是大脑第二信号系统功能原有水平的发挥、保持和恢复。
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在以特殊的价值形态成为当今社会的另一种强大资本,智商则是获取这一资本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景正在迅速膨胀和更新,人们的脑力劳动强度与日俱增,大脑疲劳甚至不堪重负现象日益显示。挖掘大脑潜能,开发智商,是获取竞争资本和解决无限知识量与大脑承载能力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脑醒宝》就是具备这一可靠功能的理想产品。
一、《脑醒宝》的产品特征与技术突破(一)方药组成及适用范围等方药组成地黄40 萸肉20 吐丝子20 五味子15 柏子仁10 远志12 制附子8-10小茴香8 龟版20-30 黄柏12 鹿角30-40 猪羊脊髓(干品)20 灵磁石15-25生牡蛎15-25 人参20 麦冬12 石菖蒲15 细辛46 郁金12 丹参12 水蛭8露峰房10 竹茹10-15 柴胡8 荷蒂l5 羌活10 藁本(酒炒)6 枳实8 半夏12-15 泽泻20 茯苓15 牛黄24 计药共32味主要功效 弥补大脑先天不足和后天衰退,激活和健全脑细胞的记忆思维功能,强化大脑承载能力,恢复大脑疲劳和意识功能障碍;促进机体代谢,增强免疫机能,提高抗痛能力。
适用范围 (1)学生学习障碍症(2)儿童多动症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3)中青年大脑疲劳、记忆减退、健忘、失眠;(4)胎儿大脑优化发育;(5)老年智能衰退;(6)病后意识功能障碍。
剂型剂量及安全性 胶囊、膏剂、口服液、胶囊剂,用于儿童青少年之大脑优化保健,日生药量2-6克,膏剂口服液日生药量3-9克。成人适量酌加。20天一疗程。本品无毒副作用,可以常服。用于治疗,可加大剂量至2—4倍。
(二)对现有开智技术的突破当前,西医开智产品依然以营养学说为依托,此类产品以欧洲的被称之为激发态活脑素和基础脑营养素的EGB、DHA、EPA为代表。国内中药产品,由于学术上的原因,至今仍徘徊于从心从血论治规范。如最新产品脑轻松、欧德活脑素、增智健脑口服液、安神补脑液等。脑轻松虽然称谓是EGB、DHA、EPA产品,但其主要中药组成以凉血安神为主;欧德活脑素以补血降痰为其特色;增智健脑口服液以养心安神为则;安神补脑液以温阳补血为法。另有以脑命名而本非用于开智的产品,如步长脑心通、脑心舒口服液和美国的脑白金等。前二者主用于中风所致的半身不遂等心脑血管疾患;脑白金意在延缓衰老,产品说明的实际功效是增加睡眠、润肠通便。开智产品的最终结果,应是大脑生理活性因子的有效导入。以上中西药产品的共同缺陷,一是对大脑赖以发育和建立笫二信号系统功能的物质基础认识失真,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药物的有效性能;二是对大脑生理活性因子特殊运行输注系统缺乏认识,药物的导入难以顺利进行。两药产品的这一缺陷,是由于西医理论体系的不同,无法认知中医学上的某些物质概念和经络运行系统。而中药产品的这一缺陷,主要是因于对中医脏象理论的偏颇理解且脱离了脏腑经络为不可分割之整体这一中医学基本观点。因而,以上产品的预期效果都不甚理想。
《脑醒宝》的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阐明了大脑赖以发育和建立第二信号系统功能的物质基础,是中医学上被称之为“精”的多功能生理活性因子,而不是血液运载系统所能提供的某些营养成份。
(2)揭示了大脑生理活性因子的特殊运行输注系统,是血液运载系统外的督任奇脉系统。任何医疗手段提供的大脑生理活性因子,如不导入该系统,均难以达到激活大脑皮质以提高智商之目的。
(3)本发明除了在增强记忆,敏锐思维,提高听视力等智商水平上可获得迅速优化效能外,还可在延缓衰老,促进代谢,提高免疫机能和增强抗病能力等整体生命质量上取得同步效果。它广泛适用于包括儿童、学生和任何年龄的脑力劳动者、非脑力劳动者在内的所有人群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大脑优化和体质保健。
(4)《脑醒宝》“充其上源,导源归海”等综合技术的方药实施,古今中外未有相同产品先例。
(三)试用效果举例试用证明,《脑醒宝》对强化记忆,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增强体质具有显著效果。例如(一)1978年8月,甘三里镇楼山塘村郑某(男,17岁)患脑膜炎住义乌某医院,病情日重,每晚昏厥,甚危,请余诊治。患者头重如蒙,意识时昧时清,脉缓苔腻,此湿邪深重。视其所服方药乃清营汤加减。药不对症,反留其邪。当时下午三点许,予藿佩苍术羌活半夏茯苓之属,佐养阴清热。当晚即未昏厥,次晨能喝稀饭一碗,数日邪去正安。因记忆减退,思维不敏,继以《脑醒宝》方意调理善后,上述症状迅速改善。至今二十余年,自觉脑子好使,思路广阔,反应敏捷,计算正确,经商效益甚佳。
同病房女病员王某,8岁,现廿三里镇(当时属华溪公社)王村口入。脑膜炎重危,四肢瘫痪,针扎不知痛,整日昏睡,口不能语,眼能开。其父见其郑某好转,翌日即托余诊治。治与郑殊甚。前后共服药24剂痊愈。记忆模糊、口齿不清等意识障碍较甚,亦以《脑醒宝》意予以调理,迅速恢复如常,计算准确无误。
(二)金华地质三大队付某,13岁患脑肿瘤,磁共振检查有二厘米左右占位性病变。经南京军区专家与上海教授会诊,无法手术。1996年元月13日求诊。父母代述近几月头痛每日均有,剧时自撞墙壁,被迫休学。自述痛时如石压顶,太阳穴发胀欲死,兼头晕,记忆减退。予以软坚散结、养阴增液及活血通络方药,剧痛很快控制。至10剂,鼻开始流黄色涕水,咽部多痰吐出,疼痛锐减。间断服药四月余,经磁共振复查,病灶仅留阴影。愈后以《脑醒宝》方意调理记忆功能,虽一度休学,学业成绩却迅速上升,高中升学考试的成绩名列全校榜首。
(三)本村金某子,小学时就间断给服《脑醒宝》方,记忆力明显增强,学习成绩逐年上升,全年级考试比赛均前列一、二名。去年(1999年)考入稠城镇中。在义乌,乡村小学能考上稠城镇中者寥若星辰。目前班级成绩亦居第一、二名。
(四)邻村光明村孙某之子读初中,班中成绩排名居中,前年上半年给服《脑醒宝》后,下半年就进入前十名行列,去年顺利考入高中。高中不到一年,名次前移12名。该子常发扁桃体炎,自服《脑醒宝》后,该病很少发生。
(五)本专利申请人之孙,今年五岁二个月,三岁起少量给服《脑醒宝》数次,记忆演算明显优于同龄儿童。四岁时能背毛泽东《沁园春·雪》等,四岁半能背宋·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全文。理解应用能力也明显高于同龄儿童,野外烧草时,杜甫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脱口而出。
二、大脑后天优化原理开智的目的,旨在对大脑智力现状之优化,所以就必须对智商开发的研究对象——大脑皮质第二信号系统,智商差异之因由及大脑能否后天优化等问题作一简要陈述和讨论。
(一)大脑皮质第二信号系统功能简述人类的大脑皮质拥有14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体,它们分属于各特定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机体全部生理功能的最高调节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运动是以生物电的特征而进行信息传递。一般动物只能对具体的刺激信号发生反应并建立条件反射,这种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除了能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应外,还能对抽象的信号——语言文字发生反应,这一反应系统称第二信号系统。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精神意识活动的基本过程,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和语言等,虽然离不开第一信号系统的参与,但更主要的是在第二信号系统完成。
人们通常说的智商,主要就是指包括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内的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商数。对于正在接受知识阶段的儿童和学生来说,锐敏的注意力和深刻的记忆能力,是知识积累的先决条件。
(二)智商差异之因由智商的差异,简言之,就是信号系统特别是第二信号系统功效的差异。除阅历(包括实践经验)、学历等社会因素外,从生理病理角度讨论,差异的原因有三其一,在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体的数量;其二,在于大脑皮质各层细胞的分化程度与构筑的严密程度;其三,在于先后天病理性或生理性的大脑损害程度。这三个原因中,其一属先天性因素;其二、其三有先天性因素也有后天性因素。现归纳为先后天两个方面追究其智商差异的成因1、先天性影响因素(1)父母近亲结婚,或遗传因素,或遗传基因负向锐变至胎儿大脑退行性改变。
(2)孕期母体曾发生感染性发热,或中毒,或腹部创伤,或因早产,致胎儿大脑发育不良。
(3)孕期母体营养不良或过度房劳,致胎元不足。
(4)某些先天性疾患致大脑发育障碍。
2、后天性影响因素(1)分娩时因母体骨盆狭窄,不同程度地引起胎儿颅脑受损。
(2)分娩时或因脐带绕颈,或污浊吸入,或因产程过长,或因难产引起窒息性或外伤性颅脑损害。
(3)曾有颅脑外伤史,或因不良教育方法所至的不同程度的颅脑受损等。
(4)婴幼儿时期曾受过大恐惊吓,气血逆乱。
(5)过往曾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之类)或其它疾患引起大脑意识功能障碍。
(6)曾有既往疾病治疗不当所致的药物性中毒或其它中毒。
(7)婴幼儿营养障碍致大脑后天发育不良;或调理失当,阴阳失衡,致大脑交互抑制功能障碍,表现为小儿多动症或儿童学习障碍症。
(8)青春发育期的“思想无穷”或不良手淫习惯,致阴精暗耗,髓脑空虚。
(9)长期精神压抑或学习负担过重,使大脑处于疲惫状态。
人类智力活动主要依靠信号系统特别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健全。小儿在9-14天时即可出现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而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如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则要在2岁以后。在人类几十万年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第二信号系统的建立时期,比第一信号系统的建立要延后很长历史年代。所以,该系统的稳定性远没有其它功能系统牢固,一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引起弱化。
(二)大脑后天优化的黄金时期现代医学表明,小儿出生后,虽然大脑皮质的细胞已不再增加,但细胞形态学上的分化与功能的成熟和复杂化仍需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以神经传导束的发展和外层髓鞘的形成为例,锥体束的髓鞘形成,从胎生后5个月开始,至生后两岁才能全部形成。但锥体束仍将发展至青年时期,即就是说锥体束髓鞘的发生完善也需伴随至青年时期。诸如此类神经系统发育的未完善性,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第二信号系统动能相对薄弱的重要生理原因。大脑皮质,以及皮质联络束、神经传导束的分化程度与髓鞘形成的完善程度,对大脑运作效率具有特殊意义。如,有髓鞘的神经运动,其生物电传递速度至快,无髓鞘的传递速度则侵。因此,智商的差异,不仅与大脑细胞数相关,且与决定大脑皮质运作效率之各层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构筑的严密程度关系更为至密。由于未成年人的大脑后天优化受其年龄限制,所以,不论家庭或社会,都应不失时机地关注正处于大脑皮质各层细胞的分化程度与构筑的严密程度之可塑性黄金时期的儿童青少年的大脑优化保健!这种保健除了使用有效保健药物外,还应充分注意减轻学生负担,以保证大脑后天优化发育的良好生理状态。先天不足或因病理性因素(包括损伤)引起的大脑功能薄弱者,这种优化保健就显得更为重要!“充其上源,导源归海”,为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内容。充其上源者,峻补先后天之精;导源归海者,使之充盈髓海。故胎儿期的《脑醒宝》先天保健,对于促进胎儿大脑细胞数的递增与分化,强化第二信号系统功能具有积极意义!三、《脑醒宝》开智技术的理论治则阐述(一)论大脑优化保健的从心论治之非中医学上的“心藏神”、“心主神明”之说,历来被众多医家误认作精神意识活动归属于心的著名论点,当今大脑优化保健从心论治概因承袭于此。这是中医学术上至今未予澄清的一大概念误区。“神”与“神明”,诚属精神意识范畴概念,然此乃中医脏象理论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状态的生理病理概括,并非指的是第二信号系统的精神意识活动。穷本溯源,导至这一学术性概念误区的成因有三一是对“神”与“神明”的概念认识失真;二是将《八正神明论》所启迪的对神的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错误地理解为神之本身;三是将《灵枢·本神》中“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误释为脏象之心。由于以上三者的关联,于是“心”就被误认为大脑第二信号系统功能之主体。由于心主血脉,故原本用之于调治精神症状的“补血养神”、“凉血安神”等诸法,每被用之于大脑优化保健。此毫厘千里之差矣!本文兹就上述概念失真和经文误释问题分别澄清如下,以申其正。
1、中医学上的“神”与“神明”究系何物《内经》论神,每与形联在一起,如《八正神明论》曰“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又,《灵枢·决气篇》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淮南子·要略篇》对神解释云“精神者,所以原本人所由生,而晓悟其形骸九窍,取象于天,合同其气血与雷霆风雨,比类其喜怒与昼育寒暑。”《广雅》曰“与,如也”,此古文通借字。《淮南子》扼要地点明了精神是一种“象”,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血气之相从“如雷霆风雨”,善怒之相反“如昼宵寒暑”之“神之变”的动态特征。故中医学上的“神”,是相对于形而言的“形神兼备”之神,是生命活力在形体上的外在体现,是精神、神气、神彩等同类概念的统称。
“神明”,是神的概念的动态延伸。试比照《灵枢》《素问》对心与神,心与神明的论述,其义自明。《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五腑六腑之大主”与“君主之官”义同,然一“舍”一“出”,一静一动,“神”与“神明”,昭然各判。静者象也,“精神”也动者态也,“神明”也。故“神明”者,精神之状态也。明者,光明、明亮、清晰之谓,日月之光辉,阴阳之有序。与精神状态相关之“神明”一词,在《内经》出现非止一处。《移精变气论》云“色脉者,上帝之所贯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上帝者,上古之帝,非天上之帝。僦贷季,上古之师。该经义之要旨是“理色脉”面使之色脉相应,即是“合于神明”。并观《六节脏象论》关于“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之论,实具互补之妙。《营卫生会篇》云“血者,神气也”。华者血之色,脉者血所舍,故色脉者秭之所凭也。所以视其色脉之变也即知其“神之变”,神之变者动态也,“神明”也,此即“理色脉而通神明”之义矣。反之,神失其常度,即为“神明之乱”。如《灵枢·天年》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又《脉要精微论》云“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神明之乱也”。此“乱”者,精神状态之乱。然给以“理色脉而通神明”治之,智虑自可还其本来也。此属精神分裂症之治疗,可谓其开智之举乎?总之,《内经》所论“神”与“神明”,无一是指精神意识活动,更非智力智商之谓。诚然,聪明才智之发挥必以精神状态佳良为前提,但这与聪明才智本身相比,是本与末之关系,自不可同日而语矣!2、对《八正神明论》“何谓神”之理解应重在领会其文义基点《八正神明论》在答复了“何谓形”之后,对“何谓神”作了启迪性答复。其原文是“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对该经文的理解,首先要肯定其文义基点是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神”。因为“神”这东西,既听不见,又不能用语言表达,所以作者只能用引导的方式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它“目明心开而志先”,是指导其认识方法;“独悟”、“独见”、“独明”,是运用这一方法对神认知的由浅入深的必然过程,最后“独明”其旨神是一种“若风吹云”而不断变动的精神气蕴。有的注释本,就是因为没有明确文义基点,而误将对神的认知方法和过程喻其为神之功能,以致南辕北辙!3、《灵枢·本神》中“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指的是感知力,而并非是脏象脏腑之心《灵枢·本神》是《内经》对大脑第二信号系统功能论述最为详尽透彻的章节,但最易令人错误领会的是“所以任物者为之心”的“心”字。该字往往易被误释为脏象脏腑之“心”,有的注释本则释为“心神”。此均有碍于经文本义。对古文的理解,必须要重视全篇文义的贯穿,否则就会文义不伦。试观该文起始“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思、智、虑?请问其故。”紧接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前为提问句,后为判断句。“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是承提问句所作的答复。“者”为指示代词,代指人或事物,这里是指提问句中的“精……心……虑”。“者”作为指示代词,必须附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这里的“生”,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生者也”是动宾结构。那么,提问句中的“生”也必是动词,“精、神、魂、魄、心、意、思、智、虑”是一气呵成的并列宾语。这种并列宾语的内涵必然是同一属性,既然“精、神、魂、魄、意、志、思、智、虑”均为精神意识范畴的抽象概念,难独“心”是腑象脏腑之具体概念可乎?此文义不属也,古人必不做此等文章。释其该经文对精神意识概念的递进性表述[详见下(二)],除起首句“故生之来谓之精”与转折句“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外,其特点是前后句与句首句尾层层相因,层层递进,倘独一“心”字为脏腑,则“心之所忆为之意”一句不伦不类矣,全篇经文之华美被毁之贻尽。故该文之“心”字,非脏象脏腑之心,当与“精、神……意、思、智、虑”为同一内涵,与现代汉语的“心不在焉”、“小心火车”、“心驰神往”等心字其义类同,是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注意、记忆在内的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力。
上述各疑问之澄清,已足证明中医学上的“神”,是相对于形而言的“形神兼备”之神,“神明”指的是精神状态。它们都不是精神意识活动,更非智力智商之谓。故以“心主神明”之说作为智力智商开发和大脑保健从心论治的理论依据,实为学术上之一大误区。祖国经典医学《内经》对大脑及其第二信号系统精神意识活动最为精辟的论述,是《灵枢》的《海论》、《经脉篇》和《本神第八》。
(二)大脑生理活性因子,是“精”而不是血大脑第二信号系统弱化所引起的诸如记忆薄弱,注意力涣散,反应迟缓,计算失误,思维逻辑性不强,或头晕、健忘、懒散、体质赢弱等一系列症状,正是对《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懈怠安卧”[注(1)]经文的印证。髓海不足者,精不足以化髄也,归根结底是精不足。故精不足是第二信号系统功能薄弱的直接原因。《灵枢·本神第八》是《内经》以问答形式对太脑第二信号系统功能与物质基础关系的最为详尽论述。原文问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溢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该经文不但肯定了“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血”、“脉”(脉搏)、“营”、“气”、“神”等诸物质过度流失与耗散所引起之“精失”,还充分阐明了所有精神意识表现——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均相继来源于“精”这一总源。第二信号系统来源于大脑构造。《灵枢·经脉篇》云“人之生,始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现代解剖学证实,大脑是人体胚胎期最先发育的维织器官,而血液运载系统的发育,远在大脑发育之后,决不可能为大脑胚胎期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可见大脑发育的物质基础同样是“精”,。至此,精为大脑赖以发育和建立第二信号系统功能之上源物质明矣!然精为何物?中医学上的“精”,是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肾之先天之精,更包括后天来源于水谷精华的五脏六腑之精气,所以它决不是某一具体化学成份或分子结构,而是多种生理活性成份的高度概括。张景岳解释“头为精明之府”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以成七窍之用,故头为精明之腑。”七窍之用者,眼耳口鼻之视听言嗅,藉以记省也,大脑第二信号系统功能之外延,高级思维活动与知识积累之基础。眼耳口鼻受精虽一,其用各别。故归纳其中医学上关于精的不同受体所表现出的功能的广泛性和特异性,不妨用“多功能生理活性因子”这一名词表述。这种具备多功能而又善于适应多种受体之特点,可视为具有广泛的适应源样作用。
总之,大脑赖以发育和建立第二信号系统功能之物质基础,是中医学上被称之为“精”的多功能生理活性因子,而不是血液运载系统所能提供的某些营养成份。
(三)强肾填精,通补督任,开启奥秘之门中医脏象理论认为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精既为大脑赖以发育和建立第二信号系统功能之上源物质,智商之开发,自当以充其上源为前提。充其上源者,重在强肾填精是也!盖肾者不但藏精,且主元阴元阳,元阴元阳既盛,则五脏六腑均盛,故肾为先天之本,亦为脏腑之本也!是以强肾填精,非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之精气亦盛矣!然在祖国医史上,强肾填精之方何止万千,何故未见其对开智具实质性效果之成方?此外,中医还在脑功能理论上存在一道从未破解的理论难题——体质与智商的反差现象。根据肾主骨[注(2)]及藏精——生髓——充脑理论,体魄强壮者,上源充盛也,智商自应超乎常人,然体魄强壮而智商反不及相对弱小者之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何在?抑或是祖国医学理论缺乏正确?非也!盖源盛而未必流畅者多矣,譬水塔之水虽满,而阀门不启或管道堵塞,其流岂能畅哉?需知在祖国医学理论中,脏腑经络为不可分割之整体,只有脏腑机能与经络运行充分协同,才能完成人体的政党生理功能。肾虽“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然细析肾之本经,并不与大脑有直接通连[注(3)],要使所藏之精向大脑传递,就必然要假道于既对大脑有输注功能又与肾脏有直接连通之特殊运行输注系统。
《灵枢·海论》关于“脑为髄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审守其输,而调虚实,无犯其害”的论述,正是从经络运行角度揭示了督任奇脉在运行输注大脑生理活性因子中的这一千古奥秘。输者,输穴也,精气输注之特定穴位。盖者,百会穴也[注(4)],与风府穴同属督脉。唯其督脉二次在两输穴“入脑”、“络脑”[注(5)];唯其督脉二次与肾相通[注(6)]。奇经理论认为督为阳脉之海,汇聚诸阳经之精气;任为阴脉之总任,汇聚诸阴经之精血。任督二脉一前一后,首尾交接,如环无端,一主阴而一主阳,共为先后天元气精血之主。任脉对于大脑的重要性在于,能将所担任的各阴经及其所属脏器(亦包括肾)的精气,通过与督脉的首尾交接传递于督,从而由百会风府二穴输注于大脑。所以,督脉向大脑输注的并不仅仅是肾之所藏之精,而是通过督任汇聚的五腑六腑之精气。是以,将《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经文演绎其义即是大脑接受五脏六腑精气的输注之地,上在督脉的百会穴,下在督脉的风府穴。总括其督任与肾精髓脑间的特殊生理关系,其推论即是以督脉为总干渠的督任奇脉系统,是汇聚五脏六腑之精气以供大脑建立并完善第二信号系统功能活动的唯一渠道,在肾藏精,精生髓,进而充盈大脑的生理活动过程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故督任经气畅旺与否,对大脑之后天发育及其功能之发挥举足重轻。如督任经气不旺或运行不畅,五脏六腑精气即难以向大脑顺利输注,即便肾气旺盛或补肾不阙,也无助于大脑的后天优化与功能之发挥,故体魄强壮者,其智商未必超乎常人。反之,如督任经气畅旺,即便先天肾气有欠,大脑亦可获得所有脏腑经络的先后天之精,保持其发育与功能的良好状态,是以,即便是体魄相对弱小,其智商却未必逊于体魄强壮者。综上所述,充其上源,强肾填精,诚为开智不可或缺之法,然体质与智商的反差现象表明,纵上源充盛,不导源归海则髓海不盈,故导源归海方为开智关键。导源归海者,即通补督任是也,故强肾填精唯与通补督任不勃并行,方能开启大脑优化的奥秘之门。
督任属奇经八脉之主,奇经八脉有其自身特殊治则即通补治则,详见[附一]奇经通补治则之源流概述。督任奇脉的特殊治则,提示任何医疗手段提供的大脑生理活性因子,如不导入该系统,均难以达到激活大脑皮质提高智商之目的。
(四)心肝兼顾,精神协同,开智相得益彰《灵枢·海论》关于“脑为髓之海”的论述,重点是从经络运行角度阐述了大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五脏,特别与肾心肝三脏关系密切,此何其然?此系脏象学说之特殊理论所使然。中医用以指导诊断、治疗的脏象学说,是一门主要是通过外象(包括生理和病理之象)结合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经验,将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研究了解内脏活动规律和治疗规律的学说。该学说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而并不注重于局部实质,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脏腑功能的投象,故名之为脏象。所以中医理论中的脏腑概念不能与现代解剖学上的概念混同,但西医的“心因性反应症”、“肝脑综合症”、“肺脑综合症”及“尿毒症时的精神障碍”等,均充分反证了祖国医学将大脑功能分脏归属之科学性。中医脏象学说的这种大脑功能分脏归属,是以大脑功能活动所必须之物质基础及其与督脉之关系为依据其一,大脑第二信号系统功能以“精”为物质基础,在祖国医学理论中,脏主藏精,故将其归属于五脏顺理成章;其二,督脉系总输五脏六腑之精于大脑之总干渠,而肾心肝三脏均与督脉有着最直接联系[注(7)],故大脑功能活动自然与该三脏关系最为至密。
肾者藏精,“精者,身之本”[注(8)],亦为大脑功能活动之本,本去则“智虑去身”;“心者,生之本”,“神明出焉”[注(9)],本去则神机化灭,神明乱则智力不行;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又主怒与恐,怒恐生则谋虑无方。此足见其除肾藏精的重要性外,心肝二脏所主之精神情志状态在智力开发中的不可忽视之作用。根据阴阳互根理论,心为火脏,主南方太阳;肾为水脏,主北方寒水。火不得水济,则孤阳无根,神明乱焉!水无火温暖,则冰雪千里,物化无由,阴精不为其用。故心肾交通,水火既济,阴阳互根,方能相互为用!五行相生理论认为,肝为肾之子,属木而通于春气,木易生风,性喜条达。情志拂郁则生火,风火相煽则魂魄飞扬,于是头晕健忘,失眠多梦,烦躁不宁,注意力不易集中诸症生焉!所谓肝主谋虑者,宁静方能致远也!故必系之以静摄安神宁其肝,子不盗母气,则肾之藏精—生髓—充脑之功昭著矣!是以心肝兼顾,交通心肾,静摄安神,精神情志协同,开智不亦相得益彰乎?(五)升清降浊,通络开窍,推陈致新有济人之大脑,发育最先,包藏于头颅骨腔之中而处人体最高之位。根据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上为阳,下为明。人体三阳经脉与阳脉之总司——督脉均聚会于头,故有“头为诸阳之会”之称。经曰“清阳为天,浊明为地”,“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注(10)]。故在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中,头为“天”也,阳也!天失清明,盖因阴云尘雾遥蔽,离照受蒙;脑乏慧敏,唯因浊阴盘居阳位,清浊相干,阴阳反作,此犹阴云尘雾之蔽天不二。浊阴者,痰与瘀是也!《章太炎医论》曰“萦绕于人之一身,使营养不匮者,血与津液而已。”津血之要,无庸讳言。然在先后天不足之代谢障碍或种种病理生理因素下,津聚为痰,血凝为瘀,此其必然也。本文所列智商差异之种种先后天因素,无不具备痰瘀形成因子。是以,痰与瘀,实为阻碍青少年大脑细胞形态学上的分化与功能的成熟和复杂化之主要障碍,尤为中老年脑功能衰退之主要成因,故曰大脑功能之乏用,必为浊阴盘居。是以,精神意识之障碍及其神经系统功能之紊乱,中医大多归之于痰。是故,元·王隐君之礞石滚痰丸,用治头晕目眩、惊悸征仲、癫狂痫等症为后人所宗。将其归于瘀者,早在《内经》就有明论,如《素问·调经论》云“血并于上,气并于下,乱而喜忘。”并者,“虚而相并者也”(《宣明五气篇》),并则结也,血结则瘀,气结则滞。又,仲景《伤寒论》云“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细审其由,痰瘀皆有因。且痰可致瘀,瘀可致痰,痰瘀相关〔注(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头为精明之府”,盖因七窍成用。七窍者,大脑之外使也。孔窍清灵,则脑得所用;孔窍浊实,浊阴盘居,则脑失灵动。故欲推陈致新,使其天复清明,必以升清降浊与祛瘀通络、涤痰开窍同行方克有济!四、《脑醒宝》方论“充其上源,导源妇海”为本发明组方总则。充其上源者,重在强肾填精也。故方以地黄、萸肉、吐丝、附子以滋肝益肾,补命填精。其中地黄之用,大补元阴填精补髓;萸肉肝肾同补,敛精固元,敛中有开;附子温孙命门,去寒逐邪,周流血气,通行十二经,合地黄龟板则水火既济,阳生阴长。是以仲景肾气丸藉此三味为君。附子之用于肾气丸,其量虽小,却主导着整首方剂的性能。张景岳云“普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历代补肾方剂,不离伸景肾气丸规范。现代研究表明,仲景肾气丸原方,对于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记忆及听。视均有良好效果。如程嘉芝等观察到仲景肾气丸的“抗衰老作用由抗过氧化脂质水平的提高,改善自由基代谢异常获得外。还观察到本方能明显改善阳虚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且能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注(12)]。又如董晓敏等观察了仲景方“对60例52—74岁患者听、视力的影响,发现服药后听、视力有明显提高(与服药前比P(001)”[注(13)]。伸景肾气丸对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和提高听、视力之机理,就在于强肾填精的“充其上源”作用,使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的生理衰退进程得到了逆转。但该方对这一生理衰退过程的逆转作用,受到了作为肾(亦包括其它脏腑)与大脑之间起桥梁纽带作用之督任自身旺畅状态之制约。根据奇经理论,大凡肾精衰弱较久者,其督任亦必至受累,而仲景肾气丸系专为“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和妇女“转胞,不得溺”而设,并未从提高大脑功能所必然及涉之督任上立法。在程氏实验中,仲景肾气丸原方所以能改善阳虚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是因为这种药物所致的近期实验性阳虚,仅属“上源”不充所致,尚不足以累及督任功能之改变。所以,以肾气丸充其上源,自可使肾——精——髓——脑这一生理衰退过程得到逆转。但这种实验性学习记忆功能的衰退,与人类因种种先后天因素所致的个体智商差异,有其实质区别体质与智商的反差现象表明,人类智商之差异远非只是上源不充所致,更重要的是督任输注功能的阻滞。故至今未见其肾气丸原方或其它单从脏腑论治方剂对大脑智商之开发有实质性进展。
《脑醒宝》根据“充其上源,导源归海”组方总则,重点突出通补督任之枢纽作用,使充其上源复合于“通补督任”之中,从而使补肾方药的性能发生根本性归转。方中鹿角、龟版、猪羊脊髓、小茴、柏仁温壮督脉,濡养任阴。鹿角之用,补阳益阴,强精活血,通督脉而补命门;猪羊脊髓,滋督脉而以髓补髓;龟版至阴,专走任脉补阴气。小茴之辛,协鹿角脊髓温补督脉而辛润通络;柏仁清润,助龟版通摄任脉以益心肾;黄柏之苦,合地黄龟板坚阴以平调寒热。鹿角、龟版,补中有通,与猪羊脊髓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以之补督任,声气必应。时诊曰“龟鹿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腹以通心补肾补血;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补命补精补气。”根据奇经治则,“纯以补虚,决不应病”,盖大脑功能乏用,必为浊阴盘居,非独因虚而然!浊阴者,痰与瘀是也。因于痰,故以菖蒲、半夏、细辛、牛黄以豁痰开窍,牡蛎以消顽痰,竹茹清痰熟。半夏细辛者,诚如叶天士所云“气血痰浊,凝闭清窍,头位至高,非辛窜之品不达,用细辛半夏之属”[注(14)]是也。因于瘀也,以郁金、丹参活血化瘀,更以水蛭蜂房之搜剔通络,追逐幽隐成混之邪,共成通补督任之用。水蛭蜂房既为奇经通络必用之品,又为增强记忆首选药物。仲景用治“阳明证其人喜忘”之抵当汤,即以水蛭虻虫为主药。本方以蜂房代虻虫,盖因蜂房之开智效能更优于虻虫。民间草医每以单味蜂房用治记忆衰退,其机理除取其通络祛瘀功效外,更取其强肾之能[注(15)]与清虚空灵象形之意。
“审守其输”,乃《灵枢·海论》对大脑之治疗定位。输者,百会风府是也。百会者,言其经脉交会之多也。该穴之要,非止因其督脉本经输穴,亦乃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与督脉交会入脑之要冲。且百会所处位置,正是大脑左右半球皮质之中心。左右半球占大脑皮质之绝大部分,足见其该输穴对大脑之重要。风府一穴,于解剖学上与脑干、间脑最为至近。大脑特异性传入系统与非特导性传入系统(又称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以及上传下达之各种神经传导束、脑白金体等均会聚于脑干、间脑部。其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之主要功能,在于提高大脑皮质各部位之兴奋性,以保证其醒觉状态,此于智力发挥过程中之注意、记忆、思维之锐敏性具有不可替代之强化作用。脑白金体所分泌之脑白金对延缓衰老和增强免疫具重要意义。故风府穴之输注功能,对脑干、间脑乃至整个大脑皮质功能之发挥及其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均具重要意义。此足证其《灵枢》“审守其输”治疗定位之科学性。方中羌藁细辛善开百会风府二穴之阻滞,为引药入脑与开滞要品。羌活之芳烈,入肾而又升太阳经与督脉经之阳气,具拨乱反正之能;藁本之雄壮,入奇督而通上达下,为督脉引经要药。羌活主入脑后,善逐风府之邪;藁本主上巅顶,能开百会之滞。细辛之用,取破痰开窍,上入巅顶之能,助羌藁以开其输。如此,其输已开,督任畅旺,髓海充盈,大脑之聪慧又何虑焉!然邪正混杂,清浊相干,故必以升清降浊使各归其途。是以,柴荷之清轻,升其清阳;半夏枳实之辛开苦降,合茯苓泽泻之淡渗,导浊去滞。盖因足厥阴之经上入巅顶与督脉会于百会,足少阳胆经上行于头而布于两颢,故柴胡荷蒂,不独升清,亦以疏肝胆之郁以和畅春风;枳实柴胡,一降一升,调畅气机以颇清升浊降是已!远志菖蒲,既属豁痰开窍要品,亦为交通心肾专药。然该二药之应用,必藉之于地萸之强肾填精;人参之补气固元其效始彰,否则反有耗元之忧。清·汪昴《本草备要》云远志“能通肾气上于心,强志益智,补精壮阳,聪耳明目,利九窍”,“治迷惑善忘,惊悸梦泄,能交心肾。”菖蒲一药,芬芳以舒心脾,宣畅以祛痰浊,温而不燥,诸书均载开心孔。清·陈士铎《本草新编》之论最为精当“凡心窍之闭,非石菖蒲不能开,必须君以人参”;“除烦闷,治善忘,非以人参为君,亦不能两有其验。”考人参一药,《神农本草经》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开心益智”,“令人不忘”。现代研究证明,人参“能缩短神经反射的潜伏期,加快神经冲动传导,增加条件反射的强度,提高分析功能(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减轻疲劳”[注(16)]。然,欲其心肾通交,水火既济,必藉之以牡蛎磁石龟版之潜阳静摄之助,使风本得静,神明既定,聪明才智之发挥则如鱼得水矣!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元气之栽培与奇经之充养,均赖以水谷精微之输布。故方以人参之纯粹,率茯苓半夏以和养脾胃,合五味麦冬以培土生金。斯中州得固,则生化有源;肺金得养,则输布润调。且脾健则清气自升,胃强而浊阴自降,肺肃则水道通调,传化有司,代谢废物无稽留之患矣!综其《脑醒宝》全方,以补为本,以通为用。肾精之为基,充其上源;督任之为纲,导源归海。水火既济,阴阳寒热平调,心肾交通,气血津液兼理。补而蒹通,补本无恋邪之患;散而寓收,达邪无耗伤之忧。升降有序兮,清浊攸分而和畅春风;拨乱反正兮,代谢生旺则推陈致新。若此,源远流长海阔天高,髓海充盈志意澎湃,聪慧之舟兮,何其不可扬帆而远航哉!《脑醒宝》在理论上的重要突破,不但使智商开发获得实质性进展,而侧重于未成年人大脑后天优化发育的指导思想,得以充分发挥中医学整体优势,从而从先后天及营卫屏障诸方面提供了整体生命质量之优化保健。先天者肾也,现代研究表明,“补肾法是通过调整人体的神经、内分泌,以及代谢等功能,发挥治疗作用”,“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注(17)],“增高静脉血T细胞比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注(18)]。周六贵等发现,仲景肾气丸“有显著增强抗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和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抗体提前产生的作用”[注(19)];程嘉芝等观察到,肾气丸的“抗衰老作用由抗过氧化脂质水平的提高、改善自由基代谢异常而获得”[注(12)]。后天者脾胃也,现代研究还表明,补后天脾胃,“可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促进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的作用”[注(20)],“还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注(21)]。屏障者,太阳膀胱经也,中医经络学说表明,足太阳膀胱经为人身藩蓠,对预肪外邪侵袭,提高抗病能力起重要屏障作用,该经与足少阴肾互为表里,故壮肾即所以壮太阳膀胱也。羌藁二药为肾与太阳经本药,不但能开二输穴之滞,且为解表达邪重要药物,亦引补肾药以壮太阳膀胱,故《脑醒宝》对预防外邪侵袭,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之意义亦不言而喻!因此,《脑醒宝》除了在增强记忆、敏锐思维、提高听视力等智商指标上可获得迅速优化效能外,还可在延缓衰老,促进代谢,提高免疫机能和增强抗病能力等整体生命质量上取得同步效果。
本方附子半复等所谓药性相反药物之使用及相关药物之释疑,见[附二]。结束语知识经济对代的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因而人们的脑力劳动强度与日俱增。由于未成年人大脑细胞形态学上的分化与功能的成熟和复杂化本未完善,大脑皮质的兴奋性相对较低,神经括动的过程相对较弱,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很容易使大脑疲劳,特是繁重学习任务的超负荷运行,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减轻学生负担刻不容缓。减轻学生负担,重点在于改变普遍存在的让学生打疲劳战的不合理教育方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实力就是硬道理的当今世界,炎黄子孙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争得一席之地,总不能以约束知识的办法来换取减轻学生负担,那样势必使民族落后挨打。中华民族应该扬长避短,发挥祖国医学的长处,用医学和生理学的手段,造就一代代能挑知识大梁的儿童和青年,使他们的大脑适应大负荷的运作,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最佳办法,也是本专利申请的宗旨!
附一奇经通补治则之源流概述奇经理论完善之晚,是智商开发缺乏实质性进展和中医在脑功能理论上对体质与智商的反差现象得不到圆满解释的重要学术原因!由于督任属奇经八脉,而奇经有其特殊治则,故有必要对奇经治则之源流略加概述。
所谓奇经,即交叉贯串于十二正经之间之督、任、冲、带、阴阳维、阴阳跷八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不与脏腑直接连通,也无表里关系。十二正经相互间纵横交错之整体联系,却有赖于奇经八脉之横向维系,从而使脏腑经络发挥其行精血、调阴阳、沟通表里上下之作用。奇经此种有别于十二正经之特征,决定了它的特殊治则。奇经之治,发端于《素问·腹中论》之“四乌贼骨一芦茹丸”,见用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之“大黄必虫丸”、“鳖甲煎丸”,倡导于明·李时珍之《奇经八脉考》,至清·叶天士集其大成阐明通补治则,理法方药才于详备,历时两千多年。清以降,奇经治法均宗叶天士。叶氏之奇经通补治则,是疑难病症在治疗方法上的一大突破。二十世纪前,历代医学都以研习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六淫病为主导,故对十二正经之论述较完备而对奇经之论述则较疏。出于同样原因,叶氏对当时大肆流行之温病作了系统论述——如著名的《温热论》,而对杂病范围的奇经治则却有失系统,仅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等书,这就给后人研究学习这一治则带来诸多不便,故医者中对此深加研究者比例不高,即便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对此也是略而不详。归纳叶氏奇经理论,其要点如下1、奇经病之成因——久病延及奇经。主要有先天不充,后天失调;热病后期精血消夺;七情气郁,内伤虚损;跌补损伤或滥用攻伐;妇女胎产经带失血等。其立论是“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2、病机——精血耗伤,延及肝肾致八脉无气。其立论是“八脉隶乎肝肾”。
3、治则——重在“通补”,突出“通络”。叶氏强调“非通不能入脉,非涩无以填精”,“纯以补虚,决不应病”。总以补虚为主,以通为用。通者,通络也。其立论是“奇经为病,通因一法,为古圣贤之定例”4、选药——刚柔相济,不离“辛”味。理虚主用血肉有精,通络主用虫蚁搜剔。各经均有专药主配。其立论是“奇经之结实者,古人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其虚者,必甘辛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总之,“通补”二字为叶氏奇经理论之精髓,“八脉隶乎肝肾”为奇经治则之开宗明义之论。
以上加引号之叶氏之语均出自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年版《临证指南医案》。
附二《脑醒宝》中附子半夏之配伍及相关药物之释疑1、附子半夏配伍之反问题中药十八反中有句“半蒌贝蔹芨攻乌”,意谓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之药性与乌头类(包括附子)相反,属配伍禁忌。但很多医疗实践与实验都证明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半夏与附子配伍,属常用范围。
十八反与十九畏始自北齐徐之才。但早在汉·张仲景的《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之附子粳米汤用治“腹中寒气,雷呜切痛,胸胁逆满,呕吐”,即是以半夏附子为主药相配伍。又如《千金方》之半夏汤及附子五积散,《证治准绳》之小半夏汤,《张氏医通》之附子散等,均以半夏与附子相配。由中山医学院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75年版)的《中药临床应用》第503页介绍“现代的一些实验证明,半夏和乌头混合给药后,实验动物无严重反应。”其它,诸如黑龙江的李华,湖北的马生造等均先后在医药杂志撰文论证了半夏贝母不反乌头。本人在医疗实践中,半夏附子或贝母附了同伍不下百例,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经验认为,半夏附子与升清降浊药及体质药共同配伍,对于促进肌体代谢,排除代谢废物的阻滞有着积极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2、附子之功效及毒性问题附子雄壮懔悍,力宏效捷。前人认为有斩关夺将之气,无邪不摧,无坚不破,无虚不补,既可用于虚证,又可用于实证。清·虞搏云“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解散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寒湿。”清·黄宫绣评附子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药。”李时珍谓“补药少加引导,其功甚捷。”该药用于正气不足,气血式微者,可以振奋阴阳,提高全身细胞代谢活力,与细辛柴明枳实及诸应症药同投,配以大剂生地参芪,大可促进升降浮沉,开阖出入之机转,以治疑难病症。盖凡疑难杂病,均系全身性代谢障碍日久积渐所致,包括癌瘤亦然。凡代谢障碍,其积既成,为寒凝痼疾无疑,虽或见大热,或风便秘,必须标本兼治,如断之为热,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1998年曾治廿三里镇莲塘丁某肺癌术后复发,气喘发热,便难,消瘦,上二楼卧室,中途需停歇两次,方中亦予附辛同投,不数剂,热清便顺,声音宏亮,体重增加,能行五华里去廿三里。后以散剂巩固,至今安泰。诚如前人所谓,附子一药,用之得当,功效卓殊。然亦有不少医者,畏其“大毒”,即使辩证准确亦不敢轻用以致贻误病机。善用附子者,首推汉张仲景。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中,用附子者有20方37条,在《金匮要略》中有11方l6条(且不包括乌头附子并用者)。金匮肾气丸即是其中一方。仲景汤方附子用量一般是生附一枚,炮附子一至三枚,约合今15至30克、60克不等。金匮肾气丸是小其剂者。随着医药炮制技术之进展和配方优越性之发挥,附子的适应证与使用剂量有不断扩大和递增之趋势。如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以附子为主药用于精神分裂症之治疗[注(22)]。随着经验之丰富,附子用量“大幅度增加”,“最高达120克,病人阳气不足之证象,方始改变。”该院并在治疗过程中,对附子各种付反应发生之可能均作了详细观察,而且作了心、脑电图,17—酮、17—羟,血,大、小便常规检查,“结果均属阴性,各种付作用亦未发生,相反疗效则日趋明显。”该院经验是“在使用附子时,并未先煎,而是先冷浸一小时,然后与他药同煎20—30分钟。”四川杨德全通过对仲景四逆汤所附注煎法之研究,发现四逆汤(附子为主药)的仲景规定煎煮时间只需15分钟,而麻黄汤、桂枝汤的规定煎煮时间则分别为45分钟与35分钟[注(2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毒性主要在于乌头硷,但在沸水中鸟头硷很容易被水解为乌头次硷,并进一步分解为乌头原硷。乌头次硷毒性仅为乌头硷的1/50,乌头原硷的毒性仅为鸟头硷的1/200。杨德全在实践中体会到,煎煮时间过长,药效较差。专利申请人于1993年曾治八足坎村一截瘫三年之龚姓青年,该患者长期往返于市省医院而治疗无果。患者能坐不能行,起卧均需人扶持,晚间下肢挛痛,需母不时给予按摩,大小便亦须母用塑袋接侍。处以真武汤并结合奇经用药,附子量由30克增至80克,先煎半小时。服至34剂能独自开步,服药80余剂,生活遂可自理,并能出门散步。服药期间无任何毒付反应。
张仲景为一代医圣,其《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具有辉煌成就的中医学经典著作,开创了辩证论治应用于临床之先河,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其理法方药一线贯穿之学术体系,长期以来有效的指导者中医理论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作为中医临床医学辩证论治学术体系的创始人,对其著作中之重要药物附子煎法之严谨态度自是可想而知。上海精神病防治院及四川杨德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之论证,足以说明仲景规定之附子煎法极具科学性。
《脑醒宝》中附子含量,仅占1.61%—2.26%,比肾气丸少1.44—2.09个百分点(肾气丸中附子所古比例为3.7%强),属微量范围,而且全方的日生药用量仅2—6克,平均附子量不足0.11克,安全性无庸置疑。
3、半夏细辛水蛭蜂房之性能剂量问题。
《脑醒宝》所用半夏为清半夏或姜半夏,无戟唯之弊。
细辛一药,破痰开窍,上入巅顶,下达胞宫,旁及四肢百骸,外温经而内温脏,无微不入。仲景当归四逆汤、小青龙汤所用细辛剂量与当归桂技药量等同,为三两,折今剂量,应是27克(全国商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方剂学》第20页汉晋度量衡一两,现折合值9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5月版)。但自宋·陈承提出“细辛末不过钱,多则气闷而死”后,不少医者为其所惑。清·陈修园批驳云“细辛,神农列为上品,无毒可以常服,辛香走窜之品,岂能气闷而死”?近人华廷芳经实践考证认为,陈承所云是“遗误后人”,“致死之因可能是及已之误”[注(24)]。李对珍《本草纲目》云“细辛色紫,其根直,及已色黑,其根曲有毒,不可入药”。《脑醒宝》之用细辛,取其上行巅顶,破痰开窍之流通之性,即叶天士所谓“头位至高,非辛窜之品不达”之意。且细辛半夏之辛,疏地黄萸肉五味猪羊脊髓之滋腻酸收,使两相中正,补而不腻,散而不泄。细辛之平均日生药量不超过0.006克,故其安全性亦无庸置疑。
水蛭蜂房为虫蚁搜剔之品,奇经通络必用之药,非此功逊。仲景用治“阳明证其人喜忘者”之抵当汤,即以水蛭虻虫为主药,足见水蛭虻虫用治“喜忘”具特殊功效。《脑醒宝》以蜂房代虻虫,因其蜂房之开智效能更优于虻虫。民间草医每以单味蜂房用治记忆衰退。且蜂房作用较虻虫缓和,故叶天士于奇经之治,多用水蛭蜂房而不用虻虫。现代研究证明,水蛭所含的水蛭素能延迟或阻碍血液凝固,虽经煮沸,水蛭素仍保持其抗凝血作用,且分泌物内的组织胺样物质有扩张血管作用[注(25)]。《衷中参两录》谓,水蛭“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但中医的通络含义,远不止此抗凝血作用,该二药咸能软坚,辛能散结,协同应用对于消溶代谢废物和病理产物在体内之胶凝具独特效果。但水蛭蜂房之用量不必过大,且必配以人参生地之属其效方佳。
注释(1)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内经讲义》62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9月版(2)同上44页《素问·五脏生成篇》“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3)同上117页“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隔,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不与脑贯通。
(4)同上62页,注。张志聪“盖,谓督脉之百会穴,督脉应天道环转覆盖,故曰盖。”(5)同上130—131页(6)同注(5)(7)心,同上130页督脉“上贯心入侯”;肾,同注(6);肝,同上120页“肝足厥阴之脉……与督脉会于巅”。
(8)同上32页(98)同上41页,46页(10)同上16页、25页
(11)董汉良·试谈痰瘀相关·中医杂志,1980(9)7(12)程嘉芝等·肾气丸方,对肾阳虚小鼠及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实验研究·中成药1992(10)33(13)董晓敏等·肾气丸对中老年人听视力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91(4)157(14)《临症指南医案》583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59年版(15)胡国珍《水车散的临床应用》·中医杂志,1985(11)39(16)中山医学院编《中药临床应用》32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75年3月版(17)刘正才·中医补肾法的进展·浙江中医药,1978(4)41(18)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新医药学杂志1974(12)12(19)周六贵·金匮肾气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5(4)40(20)李碧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1)10(21)陈健民江苏中医杂志1980(2)45(22)周康·应用大剂量附子的临床观察·中成药研究19803)31(23)杨德全·附子煎法小议·中医杂志1985(12)74(24)《华廷芳医案选》第16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5)中山医学院编《中药临床应用》31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75年3月版
权利要求
一、鹿角30—40 龟版20—30 地黄40 萸肉20 露蜂房10 人参20石菖蒲15 远志12 羌活10 五味子15 丹参12 半夏12—15枳实8 泽泻20 灵磁石15—25 牛黄2—4 柴胡8
二、(一)制附子8—10 吐丝子20 麦冬12 黄柏12 茯苓15 细辛4—6(二)水蛭8 郁金10 柏子仁10 藁本6 荷蒂15(三)小茴香8 猪羊脊髓(干品)20 竹茹10—15 生牡蛎15—25(四)以上药物的加工品或传统互用、代用品1、鹿角的加工品鹿角胶、鹿角霜,鹿角的未骨化品鹿耸;2、龟版的加工品龟版胶,代用品龟甲;3、地黄包括熟地、生地;4、人参包括各类红参、生晒参、野山参和党参;5、枳实的传统互用、代用品枳壳6、茯苓的传统互用、代用品茯神;7、牛黄包括人工牛黄。
全文摘要
本发明首次阐明了大脑生理活性因子的实质是中医学上的“精”而不是血,论证了大脑优化保健从心论治的学术误区,拓展了开智技术的科学之路。其产品除了在增强记忆,敏锐思维,提高听视力等智商水平上可获得迅速优化效能外,还可在延缓衰老,促进代谢,提高免疫机能和增强抗病能力等整体生命质量上取得同步效果。可广泛适用于包括儿童、学生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所有人群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大脑优化和体质保健。说明书并有试用效果例证。
文档编号A61P43/00GK1330950SQ00119290
公开日2002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8日
发明者孙传正 申请人:孙传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