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胆病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6163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肝胆病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胆病的中草药制剂,病毒性肝炎、肝胆病的病因机理和病状比较复杂,病因难查,是治疗难愈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根治肝胆病关键在于抑制或清除HBV,抵抗肠道微生物,保护肝细胞免于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微循环,防止或减缓肝细胞纤维化过程,及调控免疫功能,以期肝功能的恢复和重振,以上四个环节为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功一而动全局,如果四路出击,又很难掌握对四个环节的平衡,治疗上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目前用中草药治疗肝胆病的中成药配方,种类繁多、复杂,存在药效不明确、疗效不肯定,疗效慢、疗程长,一般要40~60天,因而利胆降酶无明显优势,治愈率低,并且价格昂贵,毒付作用大、治疗效果差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配伍合理,疗效快捷的治疗肝胆病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能有效地改善肝血液微循环,化瘀退黄,降酶利胆,促进肝细胞修复。该药物采用天然中草药制备,原料来源丰富,制作简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制剂组份配比(重量百分比)虎杖25~30%、灵芝菌1.5~30%、绒蒿30~50%、焦山楂9~15%、山桅子3~9%组成。
所述制剂中灵芝菌可用黄精代替,含量不变。
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取方中各药,挑选整理;b、将各药混合水煎两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冷至室温,c、加三倍量95%乙醇,加热至20~30℃,均匀搅拌5~10分钟,静置后过滤,滤液在常温下回收乙醇浓缩,蒸发至稠膏状;d、加赋形剂,制成软材过一号筛,于60℃以下干燥,后即可分装。
本发明提出的方剂组合独特,种类不多,注重改善肝脏微循环、疏肝利胆,调和肝胃,增进食欲。加入活血祛瘀的药物,是一种具有解毒、活血、祛黄降酶、抗纤维化、促进肝细胞修复作用的复方冲剂。采取解毒行气、化瘀退黄,降酶利胆为主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
方中虎杖又名阴阳莲,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散瘀、通经活血、健脾通便、止血利尿作用;灵芝菌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肝、抗肿瘤、抗菌消炎的作用;绒蒿又名菌陈,增加胆汁固体物胆酸和肝红素,促使胆汁分泌,清热利胆,利胆退黄、驱虫、促进肝细胞再生、地表虚者有发汗作用;焦山楂能增加胃中的酶而促进消化系统,牡荆素是山楂中的主要成份,是抗癌物质,强烈的黄硐类化合物同样具有镇痛解痉作用,起到消化滞、活血化瘀、抗肠道微生物的功能。有消食化滞活血化瘀,收敛止血,抗菌消炎,并有抗癌的作用;山桅子增加胆汁的分泌,促进胆汁排泄,,镇痛、降体温、提取物能增加肝脏二磷酸腺苷—葡萄糖脱氢酶的活力气有使磺溴肽纳(BSP)振作受阻,大部份被肝细胞吸收而经胆汁排泄,还能减轻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解痉抗肿瘤,中清胃腑之热,下利肝肾之虚的功能,尚有利湿、退黄、利胆、利尿、杀虫、湿热黄胆、凉血、止血之功效。泻火除烦、消热利湿、消炎利胆、降低胆固醇、降压利尿、泻下杀虫温热利疸的作用。
本方剂中虎杖、灵芝菌二味为主药,绒蒿为臣药,焦山楂为佐药,山桅子为使药。阴阳莲其药理所含多聚糖,有明显的抗癌活性,对病毒性肝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治制提高机体抗病力,对肝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效果。配伍于灵芝菌有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增强脾脏杀菌功能、使T淋巴细胞增多,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功能,明显增加抗癌结合细胞,增加血红素,网织细胞及血小板,促进红细胞再生机能。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配伍合理,服用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治疗功能,具有疗效快捷,疗程短的特点,适用于甲型肝炎、急性黄胆性肝炎、无黄胆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症、肝肿大、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肝癌早期、黄胆病症的治疗。
实施例将本发明所用5种天然草药称量备用,其中有虎杖2500克 灵芝菌1800克、绒蒿1800克、焦山楂1500克、山桅子900克,经过炮制、粉碎,山楂用铁锅炒焦;共8500克的草药混均后浸泡半小时,水煎两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冷至室温;加三倍量95%乙醇,在20~30℃均匀搅拌5~10分钟,静置后过滤,滤液在常温下,回收乙醇浓缩,蒸发至稠膏状;加赋形剂,如红糖,制成软材过一号筛,制成颗粒,于60℃以下干燥,分装成850小袋的冲剂,每袋重约10克。
本药物直接冲开水服用,大大方便了患者;方中各剂草药来源丰富。
用法及用量每包10克一日三次,儿童酌减,温开水冲服,二周一疗程。忌鸡蛋高脂餐、辣椒、生冷、酒。服药期间多食素菜、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经临床观察,疗效对比试验,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祛黄降酶、疗效显著,疗程短,一般7~10天,可以调整蛋白比值,快速恢复肝功能,提高血小板、血红素和白血球的生理作用。
下面是一组临床疗效观察表,本组中男女各例患者服药前病情轻重不等,不同程度有畏寒、发热、右上腹疼痛,并有时向右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右上腹压痛或扣击痛,墨氏特征为阳性、血白细胞升高等急性发作的症状体征,并经医院确诊。服药后均有好转或症状缓解。表一 表二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胆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由虎杖25~30%、灵芝菌1.5~30%、绒蒿30~50%、焦山楂9~15%、山桅子3~9%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灵芝菌可用黄精代替,含量不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取方中各药,挑选整理;b、将各药混合水煎两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冷至室温,c、加三倍量95%乙醇,加热至20~30℃,均匀搅拌5~10分钟,静置后过滤,滤液在常温下回收乙醇浓缩,蒸发至稠膏状;d、加赋形剂,制成软材过一号筛,于60℃以下干燥,后即可分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胆病的中草药制剂,该制剂组份配比(重量百分比):虎杖25~30%,灵芝菌1.5~30%、绒蒿30~50%、焦山楂9~15%、山栀子3~9%组成,药物能有效地改善肝血液微循环,化瘀退黄,降酶利胆,促进肝细胞修复,是一种具有解毒、活血、祛黄降酶、抗纤维化、促进肝细胞修复作用的复方冲剂。
文档编号A61P1/16GK1296828SQ0012053
公开日2001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李毕贤 申请人:李毕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