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2173阅读:16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即治疗湿疹、药疹、过敏性皮炎、痒疹、结节性痒疹、荨麻疹的中成药。
过敏性皮肤病是疑难顽固病症,现在虽有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但效果不十分明显,疗效不及西药,过敏性皮肤病例患者不得不采用西药,西药不能彻底根治,留下黑色瘀斑。
本发明的旨指是提供一种对过敏性皮肤病治疗效果好的中成药,用本药治疗后不留黑色瘀斑。
本发明的中成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全蝎4-6蜈蚣3-5 乌蛇13-17赤芍13-17地龙13-17 僵蚕8-12 蝉蜕8-12 当归22-28银花22-28 生首乌22-28 地骨皮22-28 野菊花22-28苦参13-17 白藓皮27-33 红花8-12本发明的中成药配方的优选配比范围是(用量为重量份)全蝎4-6蜈蚣3-5 乌蛇14-16赤芍14-16地龙14-16 僵蚕9-11 蝉蜕9-11 当归23-27银花23-27 生首乌23-27 地骨皮23-27 野菊花23-27苦参14-16 白藓皮28-32 红花9-11本发明的中成药的最佳重量(份)配比为全蝎5 蜈蚣4 乌蛇15赤芍15地龙15僵蚕10蝉蜕10当归25银花25生首乌25 地骨皮25 野菊花25苦参15白藓皮30 红花10上述组份中乌蛇可用重量份为9份的白花蛇替代,赤芍可用等量的丹皮替代或两者共用效果更佳;蝉蜕可用等量的荆芥、白蒺藜、防风、蛇蜕中任一种替代,并可配伍并用;当归可用35重量份的黄芪替代或两者共用;银花可用等量的忍冬藤、连翘替代;白藓皮可用重量份为白藓皮二分之一的地肤子替代或两者共用,也可用苍术、黄柏、蛇床子替代(重量参见实施例);红花可用桃仁、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药替代。
上述组份中,全蝎、蜈蚣的功用为祛风镇痉、攻毒散结,药理分析,全蝎有扩张血管、降压作用,蜈蚣含有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乌蛇的功用为祛风湿,定惊搐。苦参的功用为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通利小便。药理分析,有利尿作用,对一些常见的真菌及滴虫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白藓皮的功用为燥湿清热解毒,药理为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地肤子的功能为清湿热,利小便,祛风止痒。赤芍的功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泄火。药理芍药甙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并有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以及镇痛镇静、抗惊劂、抗炎、抗溃疡等作用;有较强抑菌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地龙的功用为清热定惊,清肺平喘,行经通络。药理为蚯蚓解热碱有良好的解热作用。黄芪的功用为补气升阳,补气行滞,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尿退肿。药理有扩张血管作用,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降低血压,利尿。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丹皮功能为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红花的功能,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僵蚕的功能为祛风,祛风解痉化痰,祛风化痰,消肿散结。蝉蜕的功能为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祛风解痉。当归的功能为补血活血,行气止痛;润肠通便。银花的功能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药理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皮肤真菌及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效能,减少肠疲乏对胆固醇的吸收,能轻度预防胃溃疡。生首乌的功能为补益精血之力较弱,但有行散之功,兼可截疟、解毒,润肠通便。地骨皮的功能为清虚热,清肺火,凉血止血,药理有降压,心率减慢,呼吸加快,阻断交感神经未稍及直接舒张血管,降低血糖,退热等作用。野菊花的功能为疏散风热,明目,平降肝阳,清热解毒。药理对杆菌、球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本中成药中各组份的协同作用如下全蝎、蜈蚣、地龙、乌蛇、僵蚕、蝉蜕具有祛风解毒止痒之功效苦参、白藓皮、地肤子、黄芪、丹皮、红花、赤芍、当归、银花、生首乌、地骨皮、野菊花具有燥湿散瘀,活血凉血,补气行滞之功效。
生产工艺将上述组份的中药材料干燥粉碎至100目细粉。把细药粉用常规工艺制成胶囊,每粒含药粉0.45g-0.5g。也可制成水丸。还可用常规制剂工艺制成散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的中成药经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本中成药以植物、动物中药材为原料,其中四种含毒性动物剂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本中成药可取代昂贵的进口西药,可根治西药治疗后遗留的黑斑。
为表明本发明的中成药对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中成药经1232例系统临床观察。其中男801例,女431例,年龄在4至85岁之间,病程2年至50年。观察期3个月,一周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见效,一般四个疗程。
服用方法9克/日,3克/次,每日三次,每次口服6粒胶囊。也可口服水丸,每日三次,每次2g-3g。
临床疗效标准痊愈 糜烂、渗出、痂皮、红斑丘疹、鳞屑、瘙痒症状消失,皮肤恢复原来红润。
显效 经半年治疗,糜烂、渗出停止、鳞屑脱落、仍有新的红斑丘疹出现,瘙痒症状未消失。
无效 糜烂、渗出继续发展,新的红斑丘疹出现,剧烈瘙痒症状仍存。
根据上述标准,本中成药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表。
从临床疗效结构表看出,本中成药的疗效显著,无一例无效。
以下根据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中成药,但本发明的中成药不局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一的重量(份)配比为全蝎5 蜈蚣4 乌蛇15赤芍15地龙15僵蚕10蝉蜕10当归25银花25生首乌25 地骨皮25 野菊花25苦参15白藓皮30 红花10实施例二是用重量份为25的忍冬藤替代实施例一中的银花。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银花。
实施例三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加重量份为15的地肤子。也可在其它实施例的基础上加重量份为15的地肤子。
根据中药理论,本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还可组成下述主要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处是用15份的丹皮替代实施例一中的赤芍。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赤芍。
实施例五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15份的丹皮。也可在其它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15份的丹皮。
实施例六是用9重量份的白花蛇替代实施例一中的乌蛇。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乌蛇。
实施例七、实施例八、实施例九、实施例十是分别依次选取荆芥、白蒺藜、防风、蛇蜕分别替代实施例一中的蝉蜕,选取的重量份为10份。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蝉蜕。
实施例十一是用重量份为35的黄芪替代实施例一中的当归。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当归。
实施例十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加重量份为35的黄芪。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黄芪。
实施例十三是用重量份为25的连翘替代实施例一中的银花。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银花。
实施例十四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加入重量份25的连翘。也可在其实施例的基础上加入重量份25的连翘。
实施例十五是用重量份为15的地肤子替代实施例一中的白藓皮。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白藓皮。
实施例十六是用重量份为18的苍术替代实施例一中的白藓皮。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白藓皮。
实施例十七是用重量份为30的黄柏替代实施例一中的白藓皮。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白藓皮。
实施例十八是用重量份为30的蛇床子替代实施例一中的白藓皮。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白藓皮。
实施例十九是用重量份为10的桃仁替代实施例一中的红花。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红花。
实施例二十是用重量份为10的川芎替代实施例一中的红花。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红花。
实施例二十一是用重量份为10的丹参替代实施例一中的红花。也可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红花。
上述各种实施例的药材的重量份为2kg,干燥粉碎至100目细粉。把细药粉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每粒含药粉0.45g-0.5g。也可按常规制成水丸。还可用常规制剂工艺制成散剂或口服液。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全蝎4-6蜈蚣3-5 乌蛇13-17赤芍13-17地龙13-17 僵蚕8-12 蝉蜕8-12 当归22-28银花22-28 生首乌22-28 地骨皮22-28 野菊花22-28苦参13-17 白藓皮27-33 红花8-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全蝎4-6蜈蚣3-5 乌蛇14-16赤芍14-16地龙14-16 僵蚕9-11 蝉蜕9-11 当归23-27银花23-27 生首乌23-27 地骨皮23-27 野菊花23-27苦参14-16 白藓皮28-32 红花9-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全蝎5 蜈蚣4 乌蛇15赤芍15地龙15僵蚕10蝉蜕10当归25银花25生首乌25 地骨皮25 野菊花25苦参15白藓皮30 红花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其特征是是用重量份为25的忍冬藤替代其中的银花。
5.根据权利要求3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其特征是再加入重量份为15的地肤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是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是所说的药剂是药剂学上所说的任何一种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是所说的剂型是胶囊或水丸。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它是以全蝎、蜈蚣、乌蛇、赤芍、地龙、僵蚕、蝉蜕、当归、银花、生首乌、地骨皮、野菊花、苦参、白藓皮、红花为原料粉碎,按重量配比制成的药剂,一般制成胶囊或水丸。本中成药治疗效果好,治疗后不留黑色瘀斑。
文档编号A61K35/64GK1343506SQ0012892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5日
发明者海国灿 申请人:海国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