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芦荟的药用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89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芦荟的药用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芦荟的药用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芦荟是我国中医的传统药材,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历代本草,如《本草疏经》、《本草纲目》、《开宝本草》、《本草图经》等对其药性均有精辟的论述,参见“中医大词典”(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年出版1076,“中华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版ISBN 7-507-1145-1,“中华本草”(上海科技出版社)上册第一版1998:2013-2019。目前,各先进国家相继对芦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放应用。经分析鉴定,芦荟含有75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分为7大类(a)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是芦荟大黄素甙(Aloctin A)和异芦荟大黄素甙(Aloctin B)等。(b)脂肪酸。(c)四种植物刺激素。(d)16种氨基酸。(e)9种维生素,以维生素E的含量最高。(f)15种微量元素。(g)可溶性糖和粘性杂多糖。(参见T.Shida等,1985:Effectof Aloe extract on Penipheral Phagocytos is in adult bronchial asthma,Planta Medica.3:273-275)、Miguef Rb等在”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aloe vera in the management of burn Wornds in guinea,Pigs.PlastPeconstr Surg.1998:81(3):386一文里揭示这些细胞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外用于创面可直接营养上皮细胞,加速愈合速度。芦荟也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菌抗炎作用;和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P.Pelavean等发现芦荟对网状内皮系统地吞噬细胞有刺激作用(PlantaMed.40(1):49,1980)。J.Y.Krossar等证实芦荟能增强小鼠对单核细胞增多性的李司忒氏菌感染的抵抗能力(J.Y.Krossar等,Arch.Inst.Pastcur Madagascar,48(1)11,1981)。日本学者也证实芦荟对吞噬细胞和人体中性白细胞有刺激作用(Maruho Co.Ltd.Jpn.Kokas,Tokkyo KohoJP59,78121,1982)。实验证明芦荟有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须发藓菌等细菌的活性,参见M.Soeda等,Nippon Suikingaku Zassh,21:609,1996,K.Fujita等,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14:132 1978。Bouchey等在“Chemical studies of aloe vera juice,第Ⅱ部分QJDrugRes.,1969:9:1445”一文里揭示芦荟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W.D.Winters在“Economic Botany”35(1):9,1981一文里报道芦荟大黄素甙(Aloctin A)中的致有丝分裂活性可使白细胞增值,从而促进坏死细胞脱落,对创伤有促进愈合作用。N.A.Aryayer等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5):40,1981提出应用芦荟治疗营养性溃疡,3-5天内就减少溃疡渗出液中的微生物菌丛,增加吞噬作用,出现粉红色肉芽,上皮细胞复盖了创面。1993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校外科系选用芦荟与其它各种抗血栓素药物对照,对烧伤、冻伤、电击伤等皮肤损伤作活体分析。结果表明,芦荟不仅是血栓素A2(TxA2)的抑制剂,并能减少各种损伤中发生的组织丢失(p=0.001),芦荟有逆转组织坏死的功效,参见Excepta Maclsec 30 1993,83(7):326。
但上述的研究仅为实验室规模,且都只涉及芦荟单独使用的情况,其稳定性和疗效均不尽如人意。本技术领域急需含有芦荟的新颖的药用组合物,以有效地治疗烧伤创面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新颖的、含有芦荟的药用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药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创伤、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构思来实施的一种药用组合物,它包含0.1-2重量%芦荟干粉,0.0002-0.2重量%生物酶及余量的赋形剂。
这样制备所述的芦荟干粉取上述制得的灭活的芦荟胶汁液,在惰性气体气流下分别过5-100KD分子膜;
用无菌纯水分别溶出截留物,得到5000-50000分子量的芦荟胶汁液;
分别在灭活的芦荟胶汁液和芦荟分子量胶汁液中加膨松剂,再分别进行冻干,得到芦荟胶质干粉和芦荟不同分子量汁液的干粉。
所述的生物酶选自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所述的赋形剂由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根据第二种药用组合物所选取的剂型,按常规来选择。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里,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呈脱水油膏剂形式,所述的赋形剂可为油状烃类或动植物油类、固体石蜡。羊毛脂,凡士林等烃类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芦荟优选的是美国引进的库拉索芦荟育种(CurasaoAloe)。
本发明的药用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皮肤创伤、烧伤、辐射伤和皮肤溃疡等病症的药物,特别适合用于制备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药物,所述的药物对创面无刺激,疼痛较少,能清洁创面,起到保护与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是所述的药用组合物为脱水油膏形式,可通过下列步骤制备
ⅰ)称取0-50重量份数油状烃类或动植物油类放入匀质器中;
ⅱ)取0.1-2重量份数芦荟干粉和0.0002-0.2重量份数生物酶干粉倒入ⅰ)的匀质器中匀质;
ⅲ)取50-100重量份数烃类物(如固体石蜡、羊毛脂、凡士林),熔匀后冷却,在搅拌下将ⅱ)和ⅰ)的已匀质的液状物倒入ⅱ)得到的匀质物,继续搅拌成半固体。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尽的阐述。
原料制备实施例1
称取5公斤库拉索芦荟叶子,清洁表面,洗去污腻脏物。用1.5毫升/升水浓度的“狮王妈妈”(上海家化有限公司生产)消毒芦荟叶。不锈钢剥除芦荟叶外皮和损坏部分,皮重占45重量%,得到占总量55重量%的芦荟胶质体。将所的的胶质体用无菌纯水浸洗,以漂洗去大量蒽醌类黄色液体。将所得的脱黄色胶质体粉碎,过滤。用74毫米尼龙布在640mmHg压力下过滤,称取大部分纤维和结缔组织,得到占70重量%的粘稠无色的胶汁液,残渣占25%,粘液流失4.5%。
原料制备实施例2
取原料实施例1制备的胶汁液100毫升,在0.5kg氮气压力下过50kD分子膜,流速1毫升/分钟,压出液中用纯水补足100毫升提及。然后再用氮气压力0.8kg,过5kD分子膜,流速10毫升/小时,截留物定容剂100毫升,得到100毫升分子量为5000-50000kD的芦荟胶汁液。
原料制备实施例3
取原料制备实施例1制得的胶汁液10千克,减压、60℃下经薄膜浓缩10∶1。加入所取芦荟胶汁液固定量50%的麦芽糊精。干燥条件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80-90℃,空压机压力4.3kg/cm2,干燥粉为浅棕色。
实施例1
芦荟-生物酶脱水油膏的制备
固体石蜡500克,加热熔匀,称原料制备实施例3制备的芦荟粉5克,木瓜蛋白酶粉(Sigma生产)1克(2u/mg蛋白),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麻油研匀,再用麻油定容到500毫升,匀质,在搅拌下将该麻油组分加入到熔化了的固体石蜡液中即可。
实施例2
取凡士林500克,加热熔匀,称原料制备实施例3制备的芦荟粉7克,胶原蛋白酶(上海乔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毫克(300u/mg蛋白),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橄榄油研匀,再用橄榄油定容到70毫升,匀质,在搅拌下将该橄榄油组分加入到熔化了的凡士林液中即可。
实施例3
取原料实施例3制备的鲜芦荟冻干粉6克,胶原酶(上海乔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50毫克(300u/mg蛋白),加入熔匀后的凡士林至500克,搅拌后得到淡绿色油膏。
试验1芦荟脱水油膏的豚鼠皮肤过敏试验
将豚鼠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雌雄各半)。于给药前24小时将豚鼠背部两侧毛剪去,去毛范围每侧约3×3平分厘米。第一组给予实施例3制备的样品,第二组给予不含芦荟干粉和生物酶的赋形剂,第三组给予阳性对照,所述的阳性对照是将2,4-二硝基氯苯用羊毛脂配制成1%的致敏浓度和1%的激发浓度。
致敏接触取实施例3的样品0.2克涂敷在动物背部左侧脱毛区,用绷带固定,持续6小时,用温水去除受试物,于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式重复一次。赋形剂对照和阳性对照的方法同上。
激发接触于末次给脱水油膏致敏后地4天,将脱水油膏0.2克涂敷在动物背部右侧脱毛区,6小时后去除受试物,即刻观察,然后于24、48和72小时再次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按下表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赋形剂对照和阳性对照方法与受试组的方法相同。
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
皮肤反应 分值
红斑形成
无红斑0
轻度红斑 1
中度红斑 2
重度红斑 3
水肿性红斑4
水肿形成
无水肿0
轻度水肿 1
中度水肿 2
重度水肿 3
总分 7
致敏率分类
结果脱水油膏每只豚鼠皮肤过敏反应评分结果组别 动物编号 性别 不同时间(小时)皮肤反应分值
即刻 24 48 72
赋形剂1 雌0000
对照组2 雌0000
3 雌0000
4 雌0000
5 雄0000
6 雄0000
7 雄0000
8 雄0000
9 雄0000
10雄0000
实施例3 11雌0000
12雌0000
13雌0000
14雌0000
15雄0000
16雄0000
17雄0000
18雄0000
19雄0000
20雄0000
阳性对照 21雌2222
22雌1111
23雌1222
24雌1111
25雄2222
26雄2222
27雄2222
28雄2222
29雄2222
30雄2222
脱水油膏在豚鼠皮肤过敏反应评分结果脱水油膏对豚鼠皮肤的致敏率可见,脱水油膏对豚鼠皮肤过敏反应为阴性。
试验2皮肤刺激试验
取2.3-2.5kg的新西兰雌性兔6只,分为2组,分别为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每组3只,于给药前24小时将动物背部脱毛。每个动物背部分为2区(每区面积为50平方厘米),分别为受试物区及赋形剂对照区。将实施例2制备的药物、赋形剂各1克分别涂于上述区域,每日1次,连续7天。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涂抹部位的红斑和水肿情况以及上述变化的恢复情况和时间。对每只动物试样结果按表1进行刺激反应评分,并计算出平均分值按表2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
刺激反应分值红斑 无红斑0
面前可见 1
中度红斑 2
重度红斑 3
紫红色红斑并有焦痂形成4
刺激反应 分值水肿 无水肿0
勉强可见 1
皮肤隆起轮廓清楚 2
水肿隆起约1mm并范围扩大 4总分 8
皮肤刺激强度评价
强度 分值
无刺激性 <0.5
轻度刺激性 <3.0
中度刺激性 <6.0
重度刺激性 >6.0a.完整皮肤组b.破损皮肤组
注ER红斑
ED水肿
c.皮肤刺激强度评价
刺激反应平均分值=0,为无刺激性
结论实施例2制各的药物经家兔皮肤刺激试验,结果无刺激性。
试验3药理试验
a.烧伤创面模型的制备及分组
选250-300清洁级SD大鼠70只(上海必凯-西普尔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前一日8%硫化钠溶液背部脱毛,在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下,恒温恒亚75℃、9秒,在每只大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两个直径25毫米的深二度烧伤创面(经病理切片证实),随机分为两组,烧伤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创面70个。
创面制备好后,先清洗创面,然后按实验分组分别在创面上用药,烧伤对照组创面给予赋形剂,试验组创面给予实施例3的产品,用无菌纱布覆盖后包扎固定,隔天换药。于药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21天进行创面观察并活检取材作指标分析。每个时间点每组各取10个创面。另取10只大鼠正常皮肤活检作为正常对照组。
b.检测指标及方法
1、烧伤创面的一般情况观察;
2、烧伤创面愈合情况对7天、10天、14天、21天的创面进行拍照摄影后用图像积分方法对创面愈合情况作定量分析。
3、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氯氨T氧化法(参见许志勤、高兰兴,组织羟脯氨酸测定方法的改进。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0:8:40-42)。
OHP含量(微克/毫克组织)=样品管OD/标准管OD×10×稀释倍数/3
4、创面细胞周期测定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包仪进行检测。
5、创面病理学检查活检标准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分析。
c.结果
1、烧伤创面的一般情况观察
试验组创面伤后第5天开始出现坏死组织溶脱现象,创面较湿润,坏死组织较易清除,创面毛细血管增生活跃,边缘炎性反应不明显。伤后第10天、第14天坏死组织绝大部分已溶脱,创面洁净,有新生上皮形成。
对照组创面伤后第7天始有坏死组织溶脱发生,但创面较试验组干燥。第10天、14天后坏死组织仍不能完全溶脱,形成一层痂盖于创面,与基底粘连较紧。
2、烧伤创面愈合情况
试验组愈合时间平均为21.3±1.2天;对照组为24.6±2.1天(P<0.05)。试验组伤后第7、10、14、21天的创面愈合率也较对照组大。(表1)
表1 烧伤创面愈合率的比较(%)组别 伤后时间(天)
7 10 1421试验组 45.53±2.12** 56.37±2.11** 83.29±1.91** 98.87±1.89*对照组 30.24±1.5641.76±2.0160.58±2.57 80.35±1.64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3、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变化
正常对照组羟脯氨酸含量为19.51±1.44(微克/毫克)。
从伤后第5天开始,试验组与对照组羟脯氨酸含量较正常对照均有升高,至第10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回复到正常水平。
在伤后第7、10、14天,试验组创面OH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2)。表2 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微克/毫克)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p<0.014、创面G0/G1期细胞百分比在伤后第5、7、10、14天,试验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表3)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p<0.015、创面S期细胞百分比在伤后第5、7、10、14天,试验组创面S期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表4)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料p<0.01
6、烧伤创面病理形态学分析
病理切片可见,试验组与对照组伤后表皮层及大部分真皮层均坏死,伤后7天内组织生长不明显,表皮细胞缺如,大量细胞变性坏死,胞浆浓缩,核固缩,真皮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变性坏死,排列紊乱。
试验组于伤后第5天,痂皮开始脱落,表皮细胞自毛囊处开始生长,增殖分裂活跃,并形成多层及形态分化的表皮细胞层。伤后第7天创面已出现较多的不连续的上皮细胞覆盖。真皮内成纤维细胞密度增高,周围胶原成分增多。至伤后14天,成纤维细胞数量变化与试验组相近,但新升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胶原之间的连接松散。
结论
实施例3产品可促进创面坏死组织的溶脱,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胶原合成和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实施例3的产品加速了上皮化过程,促进深Ⅱ度创面愈合。
上面已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阐述,这些实施例可供理解和阐述用。本发明的药用化合物可用于治疗烧伤、创伤等创面,具有对创面无刺激,减少疼痛,能清洁创面,对创面起到保护与促进愈合作用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药用组合物,它由0.1-2重量%芦荟胶质液干粉,0.0002-0.2重量%生物酶及余量的赋形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芦荟胶质液干粉是这样制备得到的
给芦荟叶清洁并消毒;
剥除芦荟叶外皮和损坏部分,得到芦荟胶质体;
洗去芦荟胶质体中的蒽醌类黄色液体;
使脱黄色胶质体粉碎,在减压下用279-74毫米尼龙布过滤粉碎的芦荟胶质体,除去大部分纤维和结缔组织,得到芦荟胶汁液;
在灭活的芦荟胶质液中加入膨松剂,冻干得到芦荟胶质液干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芦荟叶选自库拉索芦荟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其中芦荟胶质液干粉为5000-50000分子量的芦荟胶质液干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其中500-50000分子量的芦荟胶质液干粉是这样制备得到的
给芦荟叶清洁并消毒;
剥除芦荟叶外皮和损坏部分,得到芦荟胶质体;
洗去芦荟胶质体中的蒽醌类黄色液体;
使脱黄色胶质体粉碎,在减压下用279-74毫米尼龙布过滤粉碎的芦荟胶质体,除去大部分纤维和结缔组织,得到芦荟胶汁液;
在惰性气体气流下,把上述制得的灭活的芦荟胶质液过5-100KD分子膜,用无菌水分别溶出截留物,得到5000-50000分子量的芦荟胶质液;
在所得到的5000-50000分子量的芦荟胶质液中加入膨松剂,冻干得到5000-50000分子量的芦荟胶质液干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生物酶为生物蛋白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生物蛋白酶选自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它为脱水油膏形式。
9.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用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ⅰ)称取0-50重量份数油状烃类或动植物油类放入匀质器中;
ⅱ)取0.1-2重量份数芦荟干粉和0.0002-0.2重量份数生物酶干粉倒入ⅰ)的匀质器中匀质;
ⅲ)取50-100重量份数烃类物,熔匀后冷却,在搅拌下将ⅱ)和ⅰ)的已匀质的液状物倒入ⅱ)得到的匀质物,继续搅拌成半固体。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皮肤创伤、烧伤、辐射伤和皮肤溃疡病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含有芦荟的药用组合物,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包含0.1—2重量%的芦荟胶质液干粉,0.0002—0.2重量%生物酶,以及余量的赋形剂。本发明也涉及所述药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皮肤创伤、烧伤、辐射伤和皮肤溃疡等病症的药物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K38/55GK1302661SQ00135379
公开日2001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9日
发明者曹亮 申请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