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排气减压式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70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接排气减压式拔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一种直接排气减压式拔罐。
拔罐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一种传统的外疗器具,在中医界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拔罐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它们基本上均采用陶瓷、玻璃等硬质材料制成,其排气减压须经其它器材才能间接实现,且负压较小不易控制;有的拔罐在操作时还易灼伤或烫伤人的体表;拔罐口大都比较小,影响了治疗范围和疗效,且摆放空间较大,影响了储藏和运输;拔罐的材质易碰碎或开裂。由于存在较多问题,所以影响了它的实用性和推广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疗效好、寿命长的直接排气减压式拔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罐体和罐口,罐体采用高弹性、高韧性材料制成;罐口的内径大于罐体的内径。
上述所说的罐体内壁上还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多的优点1、本品排气减压方式直接简单,不需任何辅助器材。操作者只需将拔罐扣置于体表,用手挤压罐体,即可将罐内部分气体排出,松开手后,罐体即可恢复原状,使罐内随之产生负压。技术难度小,可操作性强,负压可随时调节。
2、本品具有通用性,可替代各种形式的拔罐如火罐、竹罐、水罐等,达到同样的疗效。当需要配合药物使用时,只需将备制好的药材先放入罐内,再将拔罐扣上即可操作;当需要配合药液使用时,可将药液浸人棉纱等介质中,事先敷于体表,再扣上拔罐如法操作即可。这种方法既简便又安全,不用担心药液溢出,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水罐及其疗法的缺点。
3、由于本品在操作过程中勿需火烧、水煮、汽蒸等环节,因而不会构成对体表的伤害性威胁,更加安全可靠。
4、本品罐口部位面积大于罐体截面,不仅有利于大面积治疗时紧密排列,而且制作材料也相对大幅度减少,既节省成本,又可以套装,便于摆放、携带和运输。
5、由于本品具有适度的柔韧性,罐口边缘轮廓可随体表形态作一定的改变,因此其治疗部位的范围比传统的硬质拔罐有了更大限度的扩展,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6、本品不怕摔、碰、挤压,具有结实耐用的特点。
7、本品的加工制造更加容易,生产成本也更为低廉。
8、由于本品大大简化了传统拔罐疗法的器具和操作过程,不仅适用于专业医院诊所,还可以广为大众掌握,成为家庭自备自疗的医用工具。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为罐体,采用高弹性、高韧性的橡胶等材料制成;2为罐口,一般采用高韧性的塑胶制成,其内径大于罐体内径;3为罐体内壁上的加强筋。本实用新型的罐体与较厚的罐口紧密套接,两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以提高其装饰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如下将拔罐扣于体表就治部位,用一只手按住罐体位置,另一只手对称挤压罐口加厚底座部分2的两侧,罐体即从罐口2部位开始变扁,容积收窄减小,部分空气被从罐口2与体表紧密接触,隔绝外部空气,再松开挤压罐口加厚底座部位2的手,并移至被挤成尖圆角的另外两侧,对称轻轻揉挤,罐体即在自身张力和外力作用下,迅速恢复原状,容积随之增大。此时罐内空气得不到补充,密度因而减小,形成负压。
本品操作时,也可先将罐体下部挤扁后,再扣于体表,然后如法进行。(如需配合药液治疗时,则宜按上法操作)。
本品用中硬度高韧性塑胶制作,罐口侧壁适当向外加厚,并在罐体内壁设置竖向加强筋3,以增加罐体强度,有助于操作时恢复原状,并进一步节省罐体材料。加强筋为竖向,便于制作时脱模。
权利要求1.一种直接排气减压式拔罐,包括有罐体和罐口,其特征在于罐体采用高弹性、高韧性材料制成;罐口的内径大于罐体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排气减压式拔罐,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说的罐体内壁上还设置有加强筋。
专利摘要一种直接排气减压式拔罐,包括有罐体和罐口,其罐体采用高弹性、高韧性材料制成;罐口的内径大于罐体的内径。负压大且易控制,坚实耐用。
文档编号A61H7/00GK2432930SQ0023060
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4日
发明者左胜利, 卜南运, 杨建潮, 左建华 申请人:左胜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