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壁穿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702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胃壁穿透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医用的胃壁穿透器。
食管、胃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中常需借助消化道管状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而目前较常用的GF-I型管状吻合器的牵引杆无法一次性穿透胃壁,必须用止血钳穿过或用刀在胃壁吻合口部位切开一小口后用血管钳通过胃壁孔夹持牵引杆将胃壁上推至牵引杆远端,再用三把蛟式血管钳夹持胃壁浆肌层上提套于牵引杆上,操作中极易造成胃粘膜损伤或撕裂,有时还需缝合修补撕裂的胃粘膜后方能进行吻合,否则易造成粘膜层订合不完全不均匀,术后出现吻合口并发症,操作极为烦索,费时,于病人和医务人员都不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胃壁穿透器,可有效地解决管状GF-I型吻合器牵引杆一次性穿透胃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由帽体和锥体构成,帽体一端有锥头腔,锥体由锥杆及一端的固定头和另一端的带卡槽的锥头构成,锥头卡装在锥头腔内。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新颖,装在食管吻合器的牵引杆端头上,可以引导牵引杆一次穿过胃壁不会损伤或撕裂胃壁粘膜,且胃壁孔紧缩于牵引杆上,胃壁各层订合完全,简化手术操作步骤,快速、方便、安全可靠,其临床应用深受欢迎,市场广阔,并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帽体立体结构图(图中虚线为外部看不到的锥头腔)。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锥体立体结构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帽体和锥体构成,帽体2一端有锥头腔3,锥体由锥杆1和一端的固定头6、另一端的带卡槽5的锥头4构成,锥头4装在锥头腔3内。
帽体2的锥头腔3与锥体前端的锥头4相一致(紧密套在一起),使用时分开。帽体可由医用硬塑料做成,锥体由不锈钢金属材料做成。固定头6可采用螺纹固定头。
帽体长为10cm,外径0.8cm,锥体长6.5cm,其中锥头长1.5cm,固定头长0.5cm,直径0.5cm,与牵引杆内丝孔直径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其使用情况是,先分开帽体和锥体,将胃壁穿透器的锥体由固定头旋入已在食管腔内荷包固定好的牵引杆尾端丝孔内,选择好胃壁吻合部位,用帽体自胃腔内将胃壁向外顶起,对准锥体的锥头用力推入,胃壁即可自行一次性全层穿透并滑缩于牵引杆上,胃壁孔与牵引杆直径一致,退出帽体及锥体,直视下安装吻合器手柄进行吻合。
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体以下积极效果1、能够一次性穿透胃壁全层置于牵引杆上,操作快速、准确、均匀、方便、可靠;2、避免损伤或撕裂胃壁粘膜层,有效预防术后食管胃吻合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胃壁粘膜撕裂或损伤,势必导致吻合口部位胃粘膜的订合不完全,局部粘膜创面暴露,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影响吻合口的愈合,因此,胃粘膜撕裂或损伤是导致吻合口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3、简化手术操作步骤不用止血钳穿透胃壁,不用止血钳夹持牵引杆,不用三把蛟式钳夹胃壁浆肌层,从而避免损伤或撕裂胃粘膜。
4、缩短手术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胃壁穿透器,是由帽体和锥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帽体(2)一端有锥头腔(3),锥体由锥杆(1)和一端的固定头(6)、另一端的带卡槽(5)的锥头(4)构成,锥头(4)装在锥头腔(3)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医用的胃壁穿透器,是由帽体和锥体构成,帽体一端有锥头腔,锥体由锥杆和一端的固定头、另一端的带卡槽的锥头构成,锥头装在锥头腔内,其结构简单、新颖,可引导吻合器牵引杆一次穿过胃壁不会损伤或撕裂胃壁粘膜,且胃壁各层订合完全,操作简单、快速、方便、安全可靠,市场广阔,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61B17/03GK2430115SQ00230488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6日
发明者赵文学, 吴进喜, 王存娥, 陈卫, 刘建设, 熊金平 申请人:开封县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