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分隔式药物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药物胶囊结构技术领域。
现有的药物胶囊通常是由囊体装入药物后套上囊帽的结构。此结构对药物技术发展的今天来说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如今的药物成份是多样性,许多药物的成份多达十余种,有的甚至高达几十种,而这些药物成份中,仅管可能是主要成份之一,但其百分比或其含量很低,有的只有几毫克甚至更少,如果将其混合在辅助药物成份中,则比较难于检测出其成份的存在,更难于检测出其含量。我国新药物申报依法存在必须报药物检验所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法定程序,事实上,在十几种或者几十种药物成份中检测出比较微量的药物成份存在困难,而要准确测定其微量药物成份含量,无论从手段上,还是设施仪器上,目前都很难做到。当这种微量的药物成份成为该药物的关键时,检测的准确性便显得至关重要了;其次,药物无论是作为粉状或者是颗粒状整体盛入胶囊后,由于胶囊体和胶囊帽结构技术上必然存在的配合间隙,使得药物不可避免地与所在环境相通,空气的湿度、温度,以及空气的纯净度都有可能催使药物成份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且因为有的活性较强的药物成份没有与其它辅药分隔开来,这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也会产生,进而最终影响药物的治疗功效,甚至带来负面作用;第三、现有的胶囊药因装配流水生产线的需要,往往囊体和囊帽配合较松,服药者稍有不慎拿掉药物,也会出抛洒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胶囊药物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便于检测药物关键成份,能将主要药物成份分隔在胶囊体内,全部药物被密封在胶囊体内,不受环境影响,不会产生抛洒现象的分隔式药物胶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在胶囊的囊体和囊帽装入药物后,分别在囊体和囊帽内壁上设置由成膜材料制成的隔离层,隔离层无论在囊体或者囊帽内,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比如设置两层或者三层隔离层。总之便于药物主要成份或者关键成份与其它辅药的分隔,当药物关键成份的含量很低时,隔离层的成膜材料与药物溶为一体。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称剖视示意图。
药物胶囊的囊体1和囊帽2通常都是由明胶制成,在装盛药物时,先将药物辅料即辅药3装入囊体1内,然后将厚度约为1mmm下的成膜材料密封在囊体1内壁周围形成隔离层5,再将主药附在囊帽2内壁顶端,再在囊帽顶端内壁的周围密封上一层成膜材料作为隔离层6。作为相当微量而又必须分隔开的药物重要成份,可以通过滴管手段来使其附着在胶囊的内壁。当然药物的主药和辅药在含量上出现倒置情况时,则封装隔离层5、6时互换即可。当药物关键成份的含量很低时,可将隔离层的成膜材料例如聚乙烯吡咯烷两同与药物混成一体,直接作为一种膜附在胶囊内。封装由成膜材料制成的隔离层5、6,其生产工艺既可采用手工;也完全可以采用机械化生产流水工艺来完成,而且无论在囊体或者是囊帽上封装隔离层,也绝非仅仅局限在一层。根据分隔存物成份需要还可以是两层,或者三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能够方便准确定性定量测检出药物关键成份的具体含量;防止药物成份受环境因素影响,不易产生抛洒现象的显著优点。
权利要求1.分隔式药物胶囊,由囊体(1)与囊帽(2)和药物组成,其特征是在囊体(1)和囊帽(2)装入药物后,分别在囊体(1)和囊帽(2)内设置有隔离层(5)、(6),将辅药(3)主药(4)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其特征是隔离层(5)、(6)所采用的材料为成膜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其特征是隔离层(5)、(6)为1~3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囊,其特征是,当药物成份少到含量很低时,隔离层的成膜材料与药物溶为一体。
专利摘要分隔式药物胶囊,在胶囊的囊体(1)、囊帽(2)装入药物后,分别在囊体(1)和囊帽(2)内上设置有隔离层(5)、(6),将主药(4)辅药(3)分隔开来,从而使药物的成份及含量检验方便和准确;也防止药物成份之间或药物成份与环境之间产生负作用,使得药物封装在胶囊内更可靠。
文档编号A61K9/48GK2423892SQ0023302
公开日2001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30日
发明者尹为民 申请人:尹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