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套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816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套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改进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套针。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是胆道外科一项重要的检查及引流手术,目前的作法是先用PTC针穿刺造影成功后,再以带有外套管的粗针向显影胆管穿刺引流,常需多次试穿才能进入胆管,这无疑会增加肝脏损伤及内出血的危险。而且因外套管是较硬的直管,进入胆道的长度有限,由于受呼吸的影响,引流管容易脱落,易造成胆汁漏、胆道感染及内出血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套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套针,它包括带有针芯的内针、套针及引流管,内针插入套针内,套针长度是内针的0.4-0.6倍,其特征在于内针表面制有刻度标记,引流管采用7Fr-9Fr的猪尾引流管,其头部设有金属标记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X线下常规消毒铺巾定位,将套针套在穿刺内针根部,穿刺点局麻后,以尖刀片刺穿皮肤约3毫米,持内针穿刺,造影成功后,若需引流(PTCD),即将套针沿内针推入,刻度显示穿刺深度及套针是否到达针尖,进入胆道,然后退出内针,即有胆汁流出,沿套针置入导引钢丝入胆管内,可超出套针3厘米以上,再退出套针,立即沿钢丝置入7Fr-9Fr猪尾引流管,其头部金属标记可显示其在胆管的位置。退出钢丝,调整引流管位置,皮肤缝线固定,外接消毒引流袋,创口盖纱布,操作结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使穿刺造影及引流一次完成,避免二次穿刺,增加成功率,减少肝组织损伤及并发症,由于内针带刻度,可显示穿刺深度,推入套针时可显示其是否到达内针尖,使得操作方便、准确、快捷,另外猪尾引流管是弯曲的,它在胆管内不易滑落,并且引流通畅,其头部金属标记可显示其在胆管的位置。按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套针及猪尾引流管,可用此针行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腹腔脓肿等穿刺引流手术。
为了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下例附图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套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猪尾引流管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穿刺用的内针2,其针管2a上制有刻度标记2b,内针2及针管2a与套针3及其套针管3a相配合,套针管3a的长度是内针管2a的0.4-0.6倍,针芯1与内针2及其内针管2a相配合。如最常用的是内针长430mm,内针管直径0.8mm,针芯与内针长度相配,直径0.5mm。套针管长度200mm,内径1.1mm,外径2.2mm。如图2所示的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猪尾引流管4,其头部4b卷曲,并有小孔,引流管头部制有金属标记环4c,引流管4a长度与上述套针相配。
权利要求1.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套针,它包括带有针芯的内针、套针及引流管,内针插入套针内,套针长度是内针的0.4-0.6倍,其特征在于内针表面制有刻度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针,其特征在于引流管采用7Fr-9Fr的猪尾引流管,其头部设有金属标记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中的穿刺及引流套针(PTCD套针),它包括内针2与套针3配合,内针中配有针芯1,针管2a上有刻度2b,套针3a的长度是内针的0.4—0.6倍,另配有猪尾引流管4,尾端有金属环4c。本实用新型刺穿造影及引流一次完成,内针刻度显示刺穿深度,套针推入是否到达内针尖,猪尾引流管在胆管内不易滑落,引流通畅,金属标记可显示在胆管的位置。使用不同型号的猪尾引流管,可用此针行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手术。
文档编号A61B17/34GK2448304SQ00248419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日
发明者刘会春 申请人:刘会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