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345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跟骨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骨科治疗器械的改进,具体讲是一种跟骨外固定架,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现有技术中,对于临床上常见的骨伤足跟骨骨折的治疗,一般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石膏外固定法,此法采用手法整复后,再用石膏在踝关节的内踝和外踝处外敷适当厚度的石膏浆膏,待该浆膏成型后对整复的跟骨骨折加固疗伤。此法由于手法复位困难,复位难以维持,很难恢复Bohler角,以致使患者遗留足弓塌陷的后遗症。二是切开复位法,此法需要切开跟骨周围的皮肤层,在裸露的跟骨上,采用克氏针或“U”形钉固定跟骨。这样会造成手术创伤面过大,尤其是当有粉碎性跟骨骨折发生时,即使切开皮肤层进行复位和固定,力求恢复Bohler角也是很困难的。同样也有可能给患者遗留足弓塌陷的后遗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跟骨外固定架,该架是采用穿骨固定法,在不切开皮肤层的前提下对足跟骨骨折进行治疗。该架要具有定位恢复Bohler角和固定跟骨骨折的双重功能,而且结构要简单,安装调节方便快捷,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的,研制了一种跟骨外固定架,其包括横向穿骨针和双向伸缩螺杆。在跟骨和胫骨的下端以及足舟状骨三骨相距近端的端骨上,采用穿针定位器将三根横向穿骨针分别穿透该三骨的相近端的端骨,而且将该三根针的两端针端头外露在踝关节的内、外两侧;在每相邻该两根针端头之间,由带有两端栓环的双向伸缩螺杆,穿环挂牵在该两根针端头之间,从而由三只该螺杆在踝关节的内侧或外侧分别构成对称的三角形内、外固定侧架,由内、外对称的该侧架和三根横向穿骨针共同铰固连接构成了稳定的跟骨固定架。
本跟骨外固定架,所述的横向穿骨针,其中部针杆段上设有占该针总长度1/3的粗螺纹,该针的总长度为150-250mm,该针的直径在φ2.4-3.8mm。
本跟骨外固定架,所述的穿针定位器,其为“U”形杆式的瞄准器,即在该“U”形杆两端固设有处在该两端连线上的对孔管,该孔管中穿设有钻孔器。
本跟骨外固定架,所述的穿针定位器,其“U”形杆的开口宽度在100-280mm,开口深度在100-260mm,其对孔管的内径为φ2.5-4.5mm,该管的管段长度为20-45mm。
本跟骨外固定架,所述的双向伸缩螺杆,其是中段为六角四角棱管、两端段为正反旋向内螺纹的螺母套并配有匹配的螺栓柱的双向伸缩螺杆,两该螺栓柱的外端头上还设有带有穿环螺栓的栓环;或者该伸缩螺杆是双头花蓝式伸缩螺杆。
本跟骨外固定架,所述的双向伸缩螺杆,该螺杆的中段六角或四角棱管的长度在10-25mm,两端正反旋向内螺纹螺母套及其匹配的螺栓柱,两者的长度分别为10-35mm,两该螺栓柱外端头上的栓环内口径为φ2.5-4.5mm,该栓环的外径为φ8.5-10.5mm,该栓环的外径环圈上还分布有至少两枚以上径向穿环螺栓,该穿环螺栓是按径向压紧固定在穿过该栓环的横向穿骨针针端头上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设计了横向穿骨针和双向伸缩螺杆,在跟骨和胫骨的下端以及足舟状骨三者相距近端的端骨上,分别穿透该三骨的相近端的端骨,而且将该三根针的两端针端头外露在踝关节的内、外两侧。在每相邻该两根针端头之间,由带有两端栓环的双向伸缩螺杆,穿环挂牵在该两根针端头之间,从而由三只该螺杆在踝关节的内侧或外侧分别构成对称的三角形内、外固定侧架。由内、外对称的该侧架和三根横向穿胃针共同铰固连接构成了稳定的跟骨外固定架。在该三角形内、外固定侧架的胫-跟骨边杆处或胫-舟状骨边杆处调节该伸缩螺杆,使之适当撑开,同时在横向的跟-舟状骨边杆处调节该伸缩螺杆,使之相应缩短,达到使骨折的跟骨复位,以恢复Bohler角,同时对骨折的跟骨施力,起到稳定跟骨复位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
如下
图1为跟骨外固定架安装在裸骨内侧关节上的结构图。
图2为跟骨外固定架安装在踝关节内侧上的结构图。
图3为跟骨外固定架安装在踝关节外侧上的结构图。
图4为跟骨外固定架安装在踝关节前侧上的结构图。
图5为跟骨外固定架的双向伸缩螺杆结构图。
图6为跟骨外固定架的横向穿骨针结构图。
图7为跟骨外固定架的穿针定位器结构图。
参见图1-7,制成的跟骨外固定架,其包括横向穿骨针4和双向伸缩螺杆5-9。在跟骨2和胫骨1的下端以及足舟状骨3三骨相距近端的端骨上,采用穿针定位器14-15将三根横向穿骨针4分别穿透该三骨1,2,3的相近端的端骨,而且将该三根针4的两端针端头外露在踝关节的内、外两侧10、11;在每相邻该两根针端头之间,由带有两端栓环6的双向伸缩螺杆5-9,穿环挂牵在该两根针端头之间,从而由三只该螺杆5-9在踝关节的内侧10或外侧11分别构成对称的三角形内、外固定侧架,由内、外对称的该侧架和三根横向穿骨针4共同铰固连接构成了稳定的跟骨固定架。
本跟骨外固定架,所述的横向穿骨针4,其中部针杆段13上设有占该针总长度1/3(60mm)的粗螺纹,该针4的总长度为180mm,该针4的直径在φ3.0mm。
本跟骨外固定架,所述的穿针定位器14-15,其为“U”形杆式的瞄准器,即在该“U”形杆14两端固设有处在该两端连线上的对孔管15,该孔管15中穿设有钻孔器(图中未画出)。
本跟骨外固定架,所述的穿针定位器14-15,其“U”形杆14的开口宽度在150mm,开口深度在120mm,其对孔管15的内径为φ3.5mm,该管15的管段长度为35mm。
本跟骨外固定架,所述的双向伸缩螺杆5-9,其是中段为六角或四角的棱管9、9′、9″两端段为正反旋向内螺纹的螺母套8并配有匹配的螺栓柱5的双向伸缩螺杆5-9,两该螺栓柱5的外端头上还设有带有穿环螺栓7的栓环6;或者该伸缩螺杆是双头花蓝式伸缩螺杆(图中未画出)。
本跟骨外固定架,所述的双向伸缩螺杆5-9,该螺杆5-9的中段六角棱管9、9′、9″的长度在18mm,两端正反旋向内螺纹螺母套8及其匹配的螺栓柱5,两者的长度分别为25mm,两该螺栓柱5外端头上的栓环6内口径为φ3.5mm,该栓环6的外径为φ9.5mm,该栓环6的外径环圈上还分布有两-三枚径向穿环螺栓7,该穿环螺栓7是按径向压紧固定在穿过该栓环6的横向穿骨针4针端头上的。安装初的跟骨外固定架,调节跟骨2复位时,是在构成的对称三角形内、外固定侧架的胫-跟骨边杆(9′)处或胫-舟状骨边杆(9)处调节该伸缩螺杆5-9,使之适当撑开;同时在横向的跟-舟状骨边杆(9″)处调节该伸缩螺杆5-9,使之相应缩短,达到使骨折的跟骨2复位,以恢复Bohler角,同时对骨折的跟骨2施力,起到稳定跟骨2复位的固定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跟骨外固定架,其包括横向穿骨针和双向伸缩螺杆,其特征在于在跟骨和胫骨的下端以及足舟状骨三者相距近端的端骨上,采用穿针定位器将三根横向穿骨针分别穿透该三者的相近端的端骨,而且将该三根针的两端针端头外露在踝关节的内、外两侧;在每相邻该两根针端头之间,由带有两端栓环的双向伸缩螺杆,穿环挂牵在该两根针端头之间,从而由三只该螺杆在踝关节的内侧或外侧分别构成对称的三角形内、外固定侧架,由内、外对称的该侧架和三根横向穿骨针共同铰固连接构成了稳定的跟骨固定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跟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穿骨针,其中部针杆段上设有占该针总长度1/3的粗螺纹,该针的总长度为150-250mm,该针的直径在φ2.4-3.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跟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针定位器,其为“U”形杆式的瞄准器,即在该“U”形杆两端固设有处在该两端连线上的对孔管,该孔管中穿设有钻孔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跟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针定位器,其“U”形杆的开口宽度在100-280mm,开口深度在100-260mm,其对孔管的内径为φ2.5-4.5mm,该管的管段长度为20-4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跟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伸缩螺杆,其是中段为六角或四角棱管,两端段为正反旋向内螺纹的螺母套,并配有匹配的螺栓柱的双向伸缩螺杆,两该螺栓柱的外端头上还设有带有穿环螺栓的栓环;或者该伸缩螺杆是双头花蓝式伸缩螺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跟骨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伸缩螺杆,该螺杆的中段六角或四角棱管的长度在10-25mm,两端正反旋向内螺纹螺母套及其匹配的螺栓柱,两者的长度分别为10-35mm,两该螺栓柱外端头上的栓环内口径为φ2.5-4.5mm,该栓环的外径为φ8.5-10.5mm,该栓环的外径环圈上还分布有至少两枚以上径向穿环螺栓,该穿环螺栓是按径向压紧固定在穿过该栓环的横向穿骨针针端头上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跟骨外固定架,其包括:横向穿骨针和双向伸缩螺杆。在跟骨和胫骨的下端以及足舟状骨三者相距近端的端骨上,采用穿针定位器将三根横向穿骨针分别穿透该三骨的相近端的端骨,且有该三根针的两端针端头外露在踝关节的内、外两侧;在每相邻该两针端头之间,由双向伸缩螺杆,穿环挂牵在该两针端头之间,从而在踝关节的内侧或外侧分别构成对称的三角形内、外固定侧架,由该侧架和三根横向穿骨针共同铰固连接构成了稳定的跟骨固定架。
文档编号A61B17/60GK2445715SQ00248768
公开日2001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8日
发明者曹斌 申请人:曹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