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879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医用针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向粉针剂药瓶内加入溶液或插入输瓶内用于输出液体的医用针头。
在临床上所使用的粉针剂药物,需加入溶液使其溶解后才能使用。为使药瓶内的粉针剂药物溶解,常用的方法是用注射器将溶液注入粉针剂药瓶内,待其溶化后,再用同一注射器将药液抽出。由于注射器所用针头的针孔开在针杆的前端,操作人员在抽取药液时,只有将针杆的前端正好退至瓶塞的上表面时,才能将药液抽净。而实际操作中,由于病员多,工作量大,要求操作人员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这样,就会导致部分药液残留在药瓶内,随药瓶一起被丢弃。不仅会造成浪费,给病人造成损失。而且还会因药量的不足,降低治疗效果。另外,给病人输液时,由于插入输液瓶瓶塞内的针头的针孔开在针尖一端,输液瓶内的药液难以输完,也会造成浪费,给病人造成损失。同样,也会因药量的不足,降低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针头。该医用针头不会浪费药液、不会给病人造成损失、可提高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针头,包括针杆,针杆的前端呈封闭状,其后端固连在针座上,其结构特点是靠近针座的针杆一端开有径向孔,该径向孔的上沿与针座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药瓶瓶塞的中心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案是靠近针座的针杆一端开有径向孔,该径向孔的上沿与针座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药瓶瓶塞的中心厚度,其下沿与针座(4)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药瓶瓶塞(3)的中心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案是靠近针座的针杆一端开有径向孔,该径向孔的上沿与针座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药瓶瓶塞的中心厚度,其下沿与针座(4)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药瓶瓶塞(3)的中心厚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针头靠近针座的针杆一端开有径向孔,该径向孔正好处在药瓶或输液瓶瓶塞的中心内表面处。当针头插入瓶塞后,药瓶内的药液能完全抽出,不仅不会浪费药液,不会给病人造成损失,还可提高治疗效果。又由于针杆上的径向孔开在靠近针座一端,且该径向孔正好处在药瓶瓶塞的中心内表面处,使得针头可以做得很短,既节约了原材料,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针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针头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针头包括一针杆1,针杆的末端与针座4相固连,针杆1的前端即针尖端呈封闭状,其靠近针座的一段开有径向孔2,该径向孔的上沿与针座的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药瓶5上的瓶塞3的中心厚度。这样,当针杆1的前端从瓶塞上插入药瓶后,其上的径向孔正好处在瓶塞中心的内表面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说的医用针头包括一针杆1,针杆的末端与针座4相固连,针杆的前端即针尖端呈封闭状,其靠近针座的一段开有径向孔2,该径向孔的上沿与针座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药瓶5上瓶塞3的中心厚度,径向孔2的下沿与针座(4)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药瓶瓶塞(3)的中心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是所说的医用针头包括一针杆1,针杆的末端与针座4相固连,针杆的前端即针尖端呈封闭状,其靠近针座的一段开有径向孔2,该径行孔的上沿与针座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药瓶5上瓶塞3的中心厚度,径向孔2的下沿与针座(4)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药瓶瓶塞(3)的中心厚度。
这样,当针杆1的前端从瓶塞上插入药瓶后,其上的径向孔正好处在瓶塞中心的内表面处。从而使药瓶内的药液完全抽出。既不会造成药液的浪费,又能提高治疗效果。采用这种结构,针杆可以做得很短,可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针头,包括针杆(1),针杆(1)的前端呈封闭状,其后端固连在针座(4)上,其特征在于靠近针座(4)的针杆(1)一端开有径向孔(2),该径向孔的上沿与针座(4)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药瓶瓶塞(3)的中心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针头,其特征在于径向孔(2)的下沿与针座(4)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药瓶瓶塞(3)的中心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针头,其特征在于径向孔(2)的下沿与针座(4)上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药瓶瓶塞(3)的中心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向粉针剂药瓶内加入溶液或插入输瓶内用于输出液体的医用针头。它包括针杆,针杆的前端呈封闭状,其后端固连在针座上。靠近针座的针杆一端开有径向孔,该径向孔处在药瓶瓶塞的中心内表面处。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针头,不会浪费药液、不会给病人造成损失、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M5/14GK2456718SQ0026627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8日
发明者曾永红, 叶静 申请人:曾永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