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鼾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13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鼾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止鼾器改良结构,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是透过麦克风进行鼾声收音,并借电路驱动震动马达运转,得以震动刺激手段达到睡眠止鼾效果的止鼾器结构设计。
有相当多数的人,在熟睡时常会不自觉的发出打鼾声,而影响旁人的安眠;打鼾的巨大声响,不仅造成旁人心理不适、家庭烦扰,对于当事者而言,亦是一种身体健康的警讯;因为,打鼾是因为口、鼻通气道中受到局部阻碍所造成,而鼾声则是软颚与上呼吸道内部共同震颤所产生的;为了有效改善熟睡打鼾的困扰,产业界因应研发出以低度电击的方式,作为睡眠深度的调整(如台湾专利公告361246号)透过电击刺激患者皮肤,进行促使患者改变睡眠姿势,达到健康睡眠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该以电击作为止鼾的手段,于使用上是有相当多的限制及不便,例如其一,该用以进行电击传导的导电片必须与使用者皮肤紧密贴牢,否则无法进行足够程度的电击,然而,该紧贴皮肤的使用状态,常导致皮肤过敏;其二,该导电片是为具粘着特性的,一段时间使用后,粘着性渐失则必须加以更换,所以使用上并不经济便利;其三,以电击方式作为止鼾手段者,包括心脏病患者、配戴心律调整器的、癫痫患者、孕妇等,均不适用;其四,该导电片若直接固设于装置上,则不易与皮肤牢贴,若导电片是透过导线连结,则易受扯开;经过以上的说明,可知现有透过电击方式达到止鼾的手段,并无法符合实际使用需求,而有加以大幅改良的必要;因此,本实用新型改以震动方式,作为止鼾安眠手段,不仅使用限制少、操作方便且符合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止鼾器结构,借以麦克风作为使用者睡眠时的鼾声收音,并对应鼾声驱动震动马达运转,透过震动刺激手段达成止鼾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无须与使用者皮肤紧密贴合,亦不会过度刺激,借此,本实用新型结构得以符合适用大多数的患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止鼾器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基壳,是可供构件配设容置,于基壳两侧可伸设有环带,使可供使用者佩挂于手腕处;于基壳顶端面则可盖设一面盖,使作为构件的遮蔽保护。一控制电路,是可包括有音频放大回路、音频转换回路、控制回路、驱动回路及充电回路所构成;该音频放大回路可配设有麦克风,使可针对外界所发出的声响进行收音,并藉由音频放大回路将音频讯号放大,再透过音频转换回路将音频讯号数位化,并将以数位化的音频讯号传输予控制回路,控制使驱动回路作动;而充电单元,则可配合外部电源进行充电运作;一内部电源,是可为充电电池所构成,使可对控制电路供电运作,内部电源是可自控制电路的充电回路获取充电电源;一作动构件,是可为控制电路的驱动回路所驱动而作动;藉由上述结构,于使用者发出鼾声时,可驱动作动构件进行刺激,促使使用者改变睡眠状态而止鼾;其特征在于该作动构件,是可由震动马达所构成。可运转产生震动效果,作为止鼾刺激作业。该基壳的面盖,可对应麦克风设置位置设有收音孔,使可针对外界发出的声响进行收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施例所揭露的构造,由于操作实施时,藉以麦克风作为使用者睡眠的鼾声收音,并对应鼾声驱动震动马达运转,透过震动刺激手段达成止鼾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无须使用者皮肤紧密贴合,亦不会过度刺激,藉此,本实用新型结构得以符合适用大多数的患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号部分10.基壳11.环带12.面盖121.收音孔 20.控制电路21.音频放大回路211.麦克风 22.音频转换回路23.控制回路24.驱动回路25.充电回路251.充电插孔26.启动开关30.内部电源40.作动构件41.震动马达411.偏心转动块 42.控制调钮关于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它的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特征及其它的优点,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请参阅第1,2,3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止鼾器结构,其主要是由一基壳10、一控制电路20、一内部电源30及一作动构件40所构成的,其中该基壳10,是可供构件配设容置,于基壳10两侧可伸设有环带11,可供使用者佩挂于手腕处;于基壳10顶端面则可盖设一面盖12,作为构件的遮蔽保护;该控制电路20,是可包括有音频放大回路21、音频转换回路22、控制回路23、驱动回路24及充电回路25所构成;该音频放大回路21可配设有电容式麦克风211,并可于基壳10其面盖12对应麦克风211设置处设有收音孔121,可针对外界所发出的声响进行收音,并借由音频放大回路21将音频讯号放大,再透过音频转换回路22将音频讯号数位化,并将以数位化的音频讯号传输予控制回路23,控制使驱动回路24作动;而充电回路25则可配合外部电源进行充电运作;充电回路25的外部电源充电插孔251是对应成型可位于基壳10侧边处型态;另,可透过启动开关26的设置,作为电路运作的启动;该内部电源30,是可为充电电池所构成,可对控制电路20供电运作,内部电源30是可自控制电路20的充电回路25获取充电电源;该作动构件40,是可为震动马达41转动时得产生震动效果;该震动马达41所构成的,于震动马达41上是配设有具偏心转动块411,该震动马达41是与控制电路20的驱动回路24相连结,可对应麦克风211的收音讯号适时震动作动;另,该震动马达41的震动强弱幅度,是可透过控制调钮42调整变动(可变电阻);藉由上述结构,于使用者发出鼾声时,可驱动震动构件进行震动刺激,促使使用者改变睡眠状态而止鼾。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构件组成及其组配关系的说明,以下即针对本实作新型结构的适用状态,作操作使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止鼾器使用时,可直接透过环带11,而将止鼾器配置于手腕上(如图4所示),其中,基壳10与手腕之间可不需紧束,以舒适为原则按压控制电路20的启动开关2 6后(可如图所示,于面盖设置一按压开关)止鼾器电路即可开始运作;当使用者逐渐熟睡,且发出鼾声时,麦克风211会接收到该鼾声音讯,并透过音频放大回路21将麦克风211所接收的音频讯号放大,再藉音频转换回路22将鼾声讯号转换成数位讯号,并传送该数位讯号予控制回路23,使透过驱动回路24驱动震动马达41运作震动;此时,使用者会受到震动马达41的颤动刺激,而稍离沉睡状态,并改变睡觉姿势,而鼾声也就随之终止;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是透过震动马达41的运作,而达到震动传动刺激的效果,而并非如现有的电击方式;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止鼾手段相当温和且不具伤害性,因此即使是病患亦可适用;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震动刺激是可透过传动而达成止鼾的效果,并不需与使用者皮肤保持定点接触,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仅止鼾达成率高、运作确实且使用相当便利,而得以符合实际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止鼾器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基壳,是可供构件配设容置,于基壳两侧可伸设有环带,使可供使用者佩挂于手腕处;于基壳顶端面则可盖设一面盖,使作为构件的遮蔽保护;一控制电路,是可包括有音频放大回路、音频转换回路、控制回路、驱动回路及充电回路所构成;该音频放大回路可配设有麦克风,使可针对外界所发出的声响进行收音,并藉由音频放大回路将音频讯号放大,再透过音频转换回路将音频讯号数位化,并将以数位化的音频讯号传输予控制回路,控制使驱动回路作动;而充电单元,则可配合外部电源进行充电运作;一内部电源,是可为充电电池所构成,使可对控制电路供电运作,内部电源是可自控制电路的充电回路获取充电电源;一作动构件,是可为控制电路的驱动回路所驱动而作动;藉由上述结构,于使用者发出鼾声时,可驱动作动构件进行刺激,促使使用者改变睡眠状态而止鼾;其特征在于该作动构件,是可由震动马达所构成,可运转产生震动效果,作为止鼾刺激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壳的面盖,可对应麦克风设置位置设有收音孔,使可针对外界发出的声响进行收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鼾器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基壳、一控制电路、一内部电源、一作动构件,其特征在于:该作动构件,是可由震动马达所构成,使可运转产生震动效果,作为止鼾刺激作业。
文档编号A61F5/56GK2486133SQ0122650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5日
发明者邱国忠, 陈永耀 申请人:邱国忠, 陈永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