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315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涉及注射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传统的玻璃管注射针筒已被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所替代。但由于销毁这些用过已被污染的注射器,医院需化费人力、物力,加之塑料可再生利用,有人就向医院作为废旧塑料收购,倒卖给注射器厂重新包装出厂,极易造成血液传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针对此问题,已有不少自毁式方案出现,如中国专利99239104.0“一次性注射针器”介绍的技术方案,由于其结构复杂,模具制作费用高,以致售价提高,增加病人消费负担,因而在市场上未能见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方便使用的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由针头及其护套、针筒、活塞及其推杆组成,其特征是针筒内顶制有非圆锥坑,坑底与针尾相通,活塞上顶制有与针筒内顶凹凸配合的锥形凸台,活塞底面通过可扭断的小柱体与推杆顶部连接。
上述锥形凸台可为多角锥台。
上述推杆横截面呈H型。
上述H型推杆的中间竖面上刻有容量标数,两侧竖面与标数对应制有标槽。
上述针头护套侧面制有棱条,其与针筒顶部由筋条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针筒内顶与活塞上顶构成不可转动的凹凸配合,当针筒内的筒液被注射完毕时,活塞顶凸锥进入针筒内顶凹孔,用手扭动推杆推柄,活塞与推杆之间的连接小柱体扭断,推杆与活塞断离,活塞留在针筒内,使之无法重新回收使用。H型截面的推杆竖面上刻制标数和标槽,避免了原有产品采用油墨印制标数所产生的化学气体的污染,使用、观察均很方便。而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降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图2为图1俯视图,图3为图1A-A截面图,图4为图1仰视图,图5为图1B-B截面图,图6为活塞俯视图,图7表示图6另一实施例。图8为推杆及活塞主视图,图9为图8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针头1与固针块4预先注塑成一体,不同颜色的固针块表示不同规格的针号。针筒9注塑时,将固针块4作为嵌件与针筒9、针护套2注塑成一体,其带棱3的针护套2根部与针筒9由4根筋条2.1相连,用手捻动扭断针护套2的连接筋条2.1即可使用。针筒9内顶制有方锥台形凹坑,以供活塞5顶端的方锥台形凸块7进入,使两者不能互相转动。活塞5底部与推杆8顶部之间由一小柱体6相连,其粗细以手拧推杆柄10能拧断为宜。
参照图5-图9,推杆8截面制成由中间竖面8.2和两侧竖面8.1组成的H形。由于两侧竖面8.1四角与针筒9内壁紧贴,不会造成推杆晃动。活塞5上顶中心可制成各种非圆锥台,因为只要非圆就不能转动,比如制成方形锥台7、齿形锥台(图7),因其顶端尺寸小于针筒9内顶相应凹坑的坑沿尺寸,故注射时很容易将锥台7顶入凹坑内,将药液注完,且两者不可互相转动,使扭转推杆8时,将小柱体6方便拧断,造成活塞5与推杆8分离,使注射器报废无法再次使用。推杆8的中间竖面8.2面上刻有标数,并且一次成型,透过针筒壁可观察到液面的标数8.21。推杆8的两则竖面8.1的侧沿开有相应标槽8.11,配合标数8.21,使用者可更加一目了然。
权利要求1.一种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由针头(1)及其护套(2)、针筒(9)、活塞(5)及其推杆(8)组成,其特征在于针筒(9)内顶制有非圆锥坑,坑底与针尾相通,活塞(5)上顶制有与上述锥坑凹凸配合的锥形凸台(7),底面通过可扭断的小柱体(6)与推杆(8)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锥形凸台(7)为多角锥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推杆(8)横截面呈H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H形推杆(8)中间竖面(8.2)面刻有标数(8.11),两侧竖面(8.1)侧沿开有与标数对应的标槽(8.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针头护套(2)侧面制有棱条(3),其与针筒(9)顶部由筋条(2.1)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自毁功能的一次性医用注射器,旨在防止已用过的注射器被非法重复使用,以免造成人体交叉感染。其由针头及其护套、针筒、活塞及其推杆组成,针筒的内顶制有非圆锥坑,坑底与针尾相通,活塞上顶制有与上述锥坑凹凸配合的锥形凸台,活塞底面通过可扭断的小柱体与推杆顶部连接。具有自毁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M5/178GK2527286SQ0125473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4日
发明者吴启仁 申请人:吴启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