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内障线切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97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白内障线切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科用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白内障线切核器,适用于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晶体核分碎。
目前,白内障疾病大多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碎核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法须先将晶体核粉碎,晶体核碎成小块后才能取出,碎核采用的器械为晶体垫板及切核刀、碎核钳等,晶体垫板与切核刀要配合使用,器械均为钢制材料,体积较大,手术操作时,稍有不慎,容易造成晶体后囊膜等组织的损伤,而且,手术切口较大,术后切口不易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切口小、器械损伤小的白内障线切核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内障线切核器,该白内障线切核器由切核线、内芯杆、套管、针头管构成,内芯杆装在套管内,其前端具有一段细管结构,细管末端开设孔,针头管套过内芯杆套在套管前部,切核线折为双股,穿过细管、孔、针头管放置,并由针头管压紧在套管前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切核线材质软、体积小,应用切核线作为碎核工具,可以显著减小切口大小,减轻对晶体后囊膜等组织的损伤,切核线进入眼前房需要不足1mm的切口,较易使切口密闭,而现有器械需要有4-5mm或更大的切口,切口不易密闭。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由图可知,内芯管6装在套管8内,其后段粗,前段细,在内芯管6的最前段为中空细管2,细管2末端开有孔3,内芯管6后段可采用医用塑料,前段较细部分可采用钢质材料,两部分可分别加工,然后将前段钢质部分嵌入后段塑料部分内,用热合方式将两者粘结为一体。细管2部分具有一定弧度,以利于进入眼内操作,孔3后缘为长斜面状,便于切核线1穿出,其位置在器械安装完后针头管7的稍前方,针头管7套在套管8前端,切核线1折为双股,穿过细管2、孔3、针头管7放置,针头管7可采用半软性医用塑料,材料富有弹性,能够将切核线1紧束于套管8前端的表面,套管8两侧适当位置开设孔,内芯杆6适当位置开设相应槽5,导向杆9设计为一端凸平头,一端带有螺纹。
装配时,先将弹簧4套在内芯杆6的前段,并一同插入套管8内,弹簧4顶在套管8内壁上,内芯杆6前端则伸出套管8,将导向杆9从套管8一侧孔放入,穿过内芯杆6上的槽5,从套管8的另一侧孔穿出并用螺母10固定,再将针头管7套于内芯杆6前部,切核线1折为双股,两线头插入细管2内,通过孔3引出,穿过针头管7,放置在套管8前端外部,调整切核线1使线圈至理想大小,将针头管7按紧在套管8前端,切核线1被固定在二者之间,本器械,切核线1可随意调整和更换。
使用时,用一特制针头将切核线1套在晶体核表面的中心位置,向前推动内芯杆6,切核线1线圈则逐渐减小,切核线1完全进入细管2后,晶体核则被完全切为两半,松开内芯杆6,在弹簧4弹力的作用下,切核线1恢复至原位,如此,进行更多的核块分离,灵活方便,可靠易行。
权利要求1.一种白内障线切核器,其特征在于该白内障线切核器由切核线(1)、内芯杆(6)、套管(8)、针头管(7)构成,内芯杆(6)装在套管(8)内,其前端具有一段细管(2)结构,细管(2)末端开设孔(3),针头管(2)套过内芯杆(6)套在套管(8)前部,切核线(1)折为双股,穿过细管(2)、孔(3)、针头管(7)放置,并由针头管(7)压紧在套管(8)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线切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8)两侧适当位置开设孔,内芯杆(6)上开设相应槽(5),定位杆(9)穿过套管(8)两侧的孔和槽(5)放置,所述内芯杆(6)套有弹簧(4),弹簧(4)的一端顶在套管(8)前端的内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内障线切核器,该白内障线切核器由切核线1、内芯杆6、套管8、针头管7构成,内芯杆6装在套管8内,其前端具有一段细管2结构,细管2末端开设孔3,针头管7套过内芯杆6套在套管8前部,切核线1折为双股,穿过细管2、孔3、针头管7放置,并由针头管7压紧在套管8前部。采用此种结构的白内障线切核器进行晶体核切割,手术切口小、器械损伤小。
文档编号A61F9/007GK2501479SQ0126173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0日
发明者李钟实, 张海玲, 刘叶兰 申请人:李钟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