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渡型蝎毒素BmKabT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25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天然活性多肽——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的用途。
大多数特异作用于钠通道的蝎毒素都是60-7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J.Toxicol.Toxin.Rev.17,131-159(1998)]。实验表明这些毒素能够调制钠通道的门控机制,影响通道的失活化和活化过程。根据这些毒素的药理和电生理特性,一般分为α型和β型抗哺乳动物毒素,兴奋型和抑制型抗昆虫毒素[Arch.Biochem.Biophys 240,677-887(1985);Arch.Insect Biochem.Physio 22,55-73(1993);Handbook of Neurotoxicology,683-716(1995)]。α型蝎毒素电压依赖性地结合在钠通道的位点3上,阻断或者减慢钠通道的失活化过程;β型蝎毒素结合在位点4上,增强钠通道活化相,且其结合不依赖于膜电位[J.Biol.Chem.270,15153-15161(1995);Neuron 21;919-931(1998)]。兴奋型抗昆虫毒素在蟑螂神经元中会引起持续放电和微小去极化。抑制型抗昆虫毒素能够使神经元去极化继而抑制其兴奋,导致钠峰电流降低和一个持续内向电流[Eur.J.Biochem.264,287-300(1999)]。兴奋型和抑制型抗昆虫毒素的效应类似于β型抗哺乳动物毒素,因此这两类抗昆虫毒素一般被划分为β型毒素的亚型。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 Karsh(BmK)广泛分布于从中国西北到蒙古、朝鲜的广大地区。目前已从东亚钳蝎粗毒中分离和鉴定了至少10个特异作用于钠通道的长链蝎毒素[Sci China B 37,42-49(1994);Sci China B 37,955-963(1994);Toxicon 34,987-1001(1996);Toxicon 37,519-536(1999)]。其中,BmK AS,BmK IT2和BmK I与哺乳动物脑和昆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药理结合特性已通过经典的放射性标记实验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结果表明BmK AS能够特异地结合到大鼠脑和蟑螂神经索突触体膜上,其结合位点为一个高亲和力低容量的单一位点[J.Neurosci.Res.61,541-548(2000)]。BmKIT2是一个抑制型抗昆虫毒素。研究表明,在高达10μM浓度下,BmK IT2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特异结合也检测不到。但在昆虫神经索上,BmK IT2有两个不同的结合位点一个是高亲和力低容量,一个是低亲和力高容量[Neurosci.Res.38,257-264(2000)]。BmK I是一个类α型蝎毒素,能够结合到蟑螂神经索突触体膜上的一个中等亲和力低容量的单一结合位点[J.Pept.Res.56,195-200(2000)]。
BmK abT是本发明人从东亚钳蝎中分离纯化出的一个新型毒素,有其独特的分子和结构特性(Jian-Guo Ye,……FEBS Letters 479(2000)136-140)。在结构上,BmK abT与经典的α型蝎毒素、β型蝎毒素和兴奋型抗昆虫毒素的同源性都很低(20%-30%),但与β型蝎毒素的一个亚型——抑制型抗昆虫毒素的同源性比较高。功能上类似于α型蝎毒素和结构上类似于β型蝎毒素暗示BmK abT可能是介于α型蝎毒素和β型蝎毒素之间的一个过渡型多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作为测定钠通道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探针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在制备调节和治疗钠通道相关疾病的调制剂和药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在制备调节或治疗高血钾性麻痹、先天性肌强直及其它骨骼肌疾病、第三类长QT间隔症(LQT3)、原发性心室纤颤及其他心脏疾病的调制剂或药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活性多肽——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可以通过分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东亚钳蝎粗毒中分离提纯。
本发明利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实时分析系统(BIAcore)鉴定了BmK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结合的动力学特征及BmK abT与几个已知钠通道调制剂(BmK AS、BmK IT2和BmK I)在大鼠脑突触体膜上的竞争结合。以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为材料制备大鼠脑突触体膜。突触体膜的浓度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标准蛋白,采用Bio-Rad蛋白分析法进行蛋白浓度测定。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竞争结合分析在Pharmacia公司的BIAcore上进行。以N-ethyl-N-(dimethylaminepropyl)-carbdiimide和N-hydroxy-succimide溶液激活实验中使用CM5芯片。BmK abT溶解于醋酸钠溶液中后固定到芯片上。BIAcore动力学结合和竞争分析流程如下首先,不同浓度的大鼠脑突触体膜依次流经固定有BmK abT的芯片;然后,以一定浓度的大鼠脑突触体膜和BmK abT、BmK AS、BmK IT2和BmK I孵育,然后依次流经固定有BmK abT的芯片。动力学的结合、解离常数和竞争抑制数据用BIAEvaluation 3.0软件包分析。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结合速率常数约为1.26-3.72×106(摩尔/升)-1秒-1,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解离速率常数约为0.93-2.21×10-4秒-1。
在BmK abT与其它蝎毒素在大鼠脑突触体膜上的竞争性结合实验中,天然的BmK abT能够抑制绝大部分固定在芯片上的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结合,但是相同浓度的BmK AS、BmK I和BmK IT2对固化的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结合缺少显著的抑制效应。
本发明还利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实时分析系统(BIAcore)鉴定了BmK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结合的动力学特征及BmK abT与几个已知钠通道调制剂(BmK AS、BmK IT2和BmK I)在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上的竞争结合。以棉铃虫为材料制备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突触体膜的浓度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标准蛋白,采用Bio-Rad蛋白分析法进行蛋白浓度测定。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竞争结合分析在Pharmacia公司的BIAcore上进行。以N-ethyl-N-(dimethylaminepropyl)-carbdiimide和N-hydroxy-succimide溶液激活实验中使用CM5芯片。BmK abT溶解于醋酸钠溶液中后固定到芯片上。BIAcore动力学结合和竞争分析流程如下首先,不同浓度的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依次流经固定有BmK abT的芯片;然后,以一定浓度的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和BmK abT、BmK AS、BmK IT2和BmK I孵育,然后依次流经固定有BmK abT的芯片。动力学的结合解离常数和竞争抑制数据用BIA Evaluation 3.0软件包分析。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结合速率常数约为0.93-1.49×107(摩尔/升)-1秒-1,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解离速率常数约为0.86-1.12×10-3秒-1。
BmK abT与其它蝎毒素在昆虫神经索突触体膜上的竞争性结合实验中,天然的BmK abT能够抑制绝大部分固定在芯片上的BmK abT与昆虫突触体膜的结合。同时,相同浓度的BmK IT2能够显著抑制该结合,然而,相同浓度的BmK AS和BmK I对固化的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结合几乎没有抑制效应。
由上述实验可知,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结合比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结合快但其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解离比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解离慢,因此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亲和力比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亲和力高。
在哺乳动物脑型钠通道上,BmK abT的受体结合位点不同于BmK AS、BmK I和BmK IT2,与β型蝎毒素、类α型蝎毒素和抑制型抗昆虫毒素在哺乳动物脑型钠通道上的结合位点是没有重叠的。因此,是一个独特的受体位点。然而,在昆虫钠通道上,BmK abT的受体位点与BmK IT2的受体位点有部分重合,但与BmK AS和BmK I的受体位点无关。可见BmK abT在昆虫钠通道上的受体位点是一个与抑制性抗昆虫毒素相关的受体位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膜电位去极化对BmK abT与哺乳动物脑和昆虫钠通道结合的调制作用。当突触体膜膜电位从-55毫伏去极化到0毫伏,BmK abT与哺乳动物脑型钠通道的结合被逐渐抑制,而与昆虫钠通道的结合则被正向调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藜芦碱对BmK abT与哺乳动物脑和昆虫钠通道结合的调制作用。随着藜芦碱浓度逐渐增高,BmK abT与哺乳动物脑型钠通道的结合并无明显变化,但与昆虫钠通道的结合被极大的促进。在0.1摩尔/升的藜芦碱条件下,BmK abT与昆虫钠通道的结合增强63.01%。
因此,本发明的BmK abT是一个独特的钠通道调制剂。可作为测定钠通道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探针;可作为调节和治疗钠通道相关疾病的调制剂和药品;可作为调节或治疗高血钾性麻痹、先天性肌强直及其它骨骼肌疾病、第三类长QT间隔症(LQT3)、原发性心室纤颤及其他心脏疾病的调制剂或药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BmKabT被固定在CM5芯片上,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大鼠脑突触体膜(97.6-876微克/毫升)流经BmK abT。不同浓度的突触体膜与BmK abT结合,产生不同的RU(共振单位)。芯片用0.1N的NaOH再生,能够保持95%以上的BmKabT结合活性。
图2为与BmK abT(A)、BmK AS(B)、BmK I(C)和BmK IT2(D)对固定在芯片上的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结合的抑制作用图。
在37℃条件下,1.0×10-5摩尔/升的BmK abT(A)、BmK AS(B)、BmKI(C)和BmK IT2(D)与新鲜制备的脑突触体膜孵育30分钟,然后,混和液流经芯片上固定的BmK abT。在该浓度下,天然的BmK abT对固定BmKabT与突触体膜的结合表现出强的抑制效应而BmK AS、BmK I和BmK IT2的抑制效应相当微弱。芯片用0.1N的NaOH再生,能够保持95%以上的BmKabT结合活性。
图3为BmK abT、BmK AS、BmK I和BmK IT2对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钠通道标本结合的抑制—剂量曲线图。
在37℃条件下,1.0×10-8摩尔/升到1.0×10-4摩尔/升浓度范围的BmKabT、BmK AS、BmK I和BmK IT2与新鲜制备的脑突触体膜水浴孵育30分钟,然后,混和液流经芯片上固定的BmK abT。芯片用0.1N的NaOH再生,能够保持95%以上的BmK abT结合活性。
图4为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钠通道标本结合的BIAcore分析图。
BmK abT被固定在CM5芯片上,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36-212微克/毫升)流经固化的BmK abT。不同浓度的突触体膜与BmKabT结合,产生不同的RU值。芯片用0.1N的NaOH再生,能够保持95%以上的BmK abT结合活性。
图5为BmK abT(A)、BmK AS(B)、BmK I(C)和BmK IT2(D)对固定在芯片上的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结合的抑制作用图。
在22℃条件下,1.0×10-5摩尔/升的BmK abT(A)、BmK AS(B)、BmKI(C)和BmK IT2(D)与新鲜制备的神经索突触体膜孵育60分钟。然后,混和液流经芯片上固定的BmK abT。在该浓度下,天然的BmK abT和BmKIT2对固定BmK abT与突触体膜的结合表现出强的抑制效应而BmK AS和BmK I的抑制效应相当微弱。芯片用0.1N的NaOH再生,能够保持95%以上的BmK abT结合活性。
图6为BmK abT、BmK AS、BmK I和BmK IT2对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钠通道标本结合的抑制—剂量曲线图。
在22℃条件下,1.0×10-8摩尔/升到1.0×10-4摩尔/升浓度范围的BmKabT、BmK AS、BmK I和BmK IT2与新鲜制备的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水浴孵育60分钟,然后,混和液流经芯片上固定的BmK abT。芯片用0.1N的NaOH再生,能够保持95%以上的BmK abT结合活性。
图7a为膜电位去极化对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和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结合的调制作用图。
在含有一系列钾离子浓度梯度的胆碱溶液中,BmK abT分别和大鼠脑突触体膜在37℃下孵育30分钟,和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在22℃下孵育60分钟。然后,混和液流经芯片上固定的BmK abT。芯片用0.1N的NaOH再生,能够保持95%以上的BmK abT结合活性。
图7b为藜芦碱对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和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结合的调制作用图。
BmK abT分别与含有一系列浓度梯度藜芦碱的大鼠脑突触体膜和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孵育。最后,混和液流经芯片上固定的BmK abT。芯片用0.1N的NaOH再生,能够保持95%以上的BmK abT结合活性。
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例示,而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在不违背本发明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对本发明的任何等同替代、改动或改进都将落入本发明专利待批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实施例1 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药理结合首先,选用5-8周龄,250-350克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照贾凌云等描述的方法[Neuroreport 16,3359-3362(1999)]制备脑突触体膜,大鼠脑突触体膜悬浮液包括(均为毫摩尔/升)氯化胆碱,140;氯化钙,1.8;氯化钾,5.4;硫酸镁,0.8;D-葡萄糖,10;HEPES-Tris,25,pH值用Tris调至7.4并即刻用于Biosensor分析。流程中所有的缓冲液都含有下列蛋白酶抑制剂PMSF(50微克/毫升,Wako Company,Japan);pepstatin A(1微摩尔/升,Sigma);iodoacetamide(1毫摩尔/升,Wako Company,Japan)和1,10-phenanthroline(1毫摩尔/升,Dojindo Company,Japan)。大鼠脑突触体膜的浓度以BSA作为标准蛋白,采用Bio-Rad蛋白分析法进行蛋白浓度测定。
然后将样品固定并进行BIAcore分析。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在Pharmacia公司的BIAcore上进行。将400毫摩尔/升的N-ethyl-N-(dimethylaminepropyl)-carbdiimide和100毫摩尔/升的N-hydroxysuccimide(Pharmacia)以1∶1(体积/体积)混匀,取40微升用以活化实验中使用的CM5芯片。同时,将BmK abT溶解于10毫摩尔/升酸钠中,终浓度为200微克/毫升,以6微升/分钟的速度注射30微升,将毒素固定于芯片上。没有反应的芯片基团将被50微升,1摩尔/升ethanolamine hydrochloride(pH8.0,Pharmacia)所关闭而失活。固定在芯片上的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结合信号记录为共振单位(RU),该单位直接与结合在芯片上的量成比例。
前述固定在芯片上的BmK abT有1151.4RU。通过注射一系列不同浓度(97.6-876微克/毫升)的大鼠脑突触体膜,流经被固定的BmK abT,得到BmK abT结合动力学数据。大鼠脑突触体膜能够快速地与固化在芯片上的BmK abT结合,并呈浓度依赖性。流经的缓冲液使得我们能够监控固定在芯片上的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一级解离。BmK abT结合动力学如

图1所示。结合和解离速率常数分别为2.49×106(摩尔/升)-1秒-1和1.57×10-4秒-1(表1)。
表1生物传感实时分析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结合动力学平衡常数

实施例2 BmK abT与其它蝎毒素在大鼠脑突触体膜钠通道上的竞争结合相同浓度(1.0×10-5摩尔/升)的BmK abT、BmKAS、BmKIT2和BmKI分别和一定浓度的大鼠脑突触体膜(358微克/毫升)在37℃条件下孵育30分钟,然后流经固定有BmK abT的芯片。其中,以注射BmK abT与突触体膜孵育的混和液作为阳性对照,以单独注射等量的突触体膜作为阴性对照。图2显示了BmK abT(A)、BmK AS(B)、BmK I(C)和BmK IT2(D)对固定在芯片上的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结合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芯片上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结合能够被与突触体膜孵育的BmK abT显著抑制,抑制百分比高达92.87%。而对于BmK AS、BmKI和BmKIT2,其抑制百分比分别只有27.14%、22.45%和22.29%。
当BmK abT、BmK AS、BmK I和BmK IT2的浓度范围从1.0×10-8摩尔/升增加到1.0×10-4摩尔/升,发现抑制效应并无明显变化(参见图3)。
实施例3 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药理结合首先,选用棉铃虫按照Lima等描述的方法[Insect Biochem.4,413-422(1989)]制备昆虫神经索突触体膜。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悬浮液包括(均为毫摩尔/升)氯化胆碱,140;氯化钙,1.8;氯化钾,5.4;硫酸镁,0.8;D-葡萄糖,10;HEPES-Tris,25,pH值用Tris调至7.4并即刻用于Biosensor分析。流程中所有的缓冲液都含有下列蛋白酶抑制剂PMSF(50微克/毫升,Wako Company,Japan);pepstatin A(1微摩尔/升,Sigma);iodoacetamide(1毫摩尔/升,Wako Company,Japan)和1,10-phenanthroline(1毫摩尔/升,Dojindo Company,Japan)。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浓度以BSA作为标准蛋白,采用Bio-Rad蛋白分析法进行蛋白浓度测定。
然后,通过注射一系列不同浓度(36.0-212微克/毫升)的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流经被固定的BmK abT,得到BmK abT结合动力学数据。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能够快速地与固化在芯片上的BmK abT结合,并呈浓度依赖性。流经的缓冲液使得我们能够监控固定在芯片上的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一级解离。BmK abT结合动力学如图4所示。结合和解离速率常数分别为1.21×107(摩尔/升)-1秒-1和0.99×10-3秒-1(表2)。
表2 生物传感实时分析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结合动力学平衡常数突触体膜浓度 结合速率常数 解离速率常数解离常数(μg/ml) (×107M-1s-1)(×10-3s-1) (×10-11M)2120.850.91 10.61181.031.08 10.589.3 1.241.14 9.1768.9 1.371.02 7.4336.0 1.550.82 5.32平均值±标准差 1.21±0.28 0.99±0.138.60±2.24实施例4 BmK abT与其它蝎毒素在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钠通道上的竞争结合相同浓度(1.0×10-5摩尔/升)的BmKabT、BmKAS、BmKIT2和BmKI分别和一定浓度的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在22℃条件下孵育60分钟,然后流经固定有BmK abT的芯片。其中,以注射BmK abT与突触体膜孵育的混和液作为阳性对照,以单独注射等量的突触体膜作为阴性对照。图5显示了BmK abT(A)、BmK AS(B)、BmK I(C)和BmK IT2(D)对固定在芯片上的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结合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芯片上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结合能够被与突触体膜孵育的BmK abT显著抑制,抑制百分比高达94.52%。同时,发现BmKIT2对结合有较高的抑制作用,抑制百分比为74.01%。然而,BmK AS和BmK I对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结合的抑制效应较为微弱,其抑制百分比分别只有15.94%和8.04%。
当蝎毒素的浓度范围从1.0×10-8摩尔/升增加到1.0×10-4摩尔/升,发现BmK abT、BmK AS和BmK I抑制效应并无明显变化。但是BmK IT2表现出两种方式的抑制。在10-8摩尔/升到10-7摩尔/升浓度范围内,BmK IT2结合到昆虫神经索突触体膜钠通道的高亲和力低容量位点上,而在较高的10-6摩尔/升到10-4摩尔/升浓度范围内,BmK IT2则结合到一个低亲和力高容量位点上(参见图6)。
实施例5 膜电位去极化对BmK abT与大鼠脑和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结合的调制作用通过不断增加钾离子浓度和降低胆碱浓度[J.Biol.Chem.270,15153-15161(1995);Eur.J.Biochem.243,93-99(1997);J.Neurochem.70,1217-1226(1998)],逐步改变突触体膜外液的膜电位水平。钾离子和胆碱的浓度总和保持在145毫摩尔/升。当钾离子浓度从5毫摩尔/升增加到135毫摩尔/升的时候,突触体膜的膜电位水平可以从-55毫伏去极化到0毫伏。结果表明,膜电位去极化能够部分抑制BmK abT和大鼠脑突触体膜的结合,但是能够正向调控BmK abT和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结合(参见图7a)。
实施例6 藜芦碱对BmK abT与大鼠脑和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结合的调制作用钠通道受体位点2和受体位点3之间有强烈的异构效应,藜芦碱是一类作用于钠通道受体位点2的生物碱,它与其靶位点的结合能够影响受体位点3与其配体之间的结合。一系列浓度的藜芦碱分别和大鼠脑突触体膜在37℃下孵育30分钟,和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在22℃下孵育60分钟。然后,混和液被注射流经固定有BmK abT的芯片。结果表明,从10-5摩尔/升到10-1摩尔/升的藜芦碱都不能改变BmK abT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结合。但是相同浓度范围的藜芦碱能够促进BmK abT与棉铃虫神经索突触体膜的结合,在0.1摩尔/升浓度下,其结合被增强63.01%。(参见图7b)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BmK abT能够和哺乳动物脑和昆虫二者钠通道结合;2、BmK abT在哺乳动物脑和昆虫钠通道上的受体结合位点存在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特性;3、BmK abT与哺乳动物脑和昆虫钠通道的结合方式是迥然相异的。
从上述结果可知,在哺乳动物脑型钠通道上,BmK abT结合到一个独特的受体位点;在昆虫钠通道上,BmK abT则结合到一个与抑制型抗昆虫毒素相关的受体位点。
因此,本发明的BmK abT可以作为一个独特的钠通道调制剂。可作为测定钠通道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探针;可作为调节和治疗钠通道相关疾病的调制剂和药品;可作为制备调节或治疗高血钾性麻痹、先天性肌强直及其它骨骼肌疾病、第三类长QT间隔症(LQT3)、原发性心室纤颤及其他心脏疾病的调制剂或药品。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在制备钠通道调制剂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测定钠通道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探针中的应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调节或治疗钠通道相关疾病的调制剂或药品中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调节或治疗高血钾性麻痹、先天性肌强直及其它骨骼肌疾病、第三类长QT间隔症(LQT3)、原发性心室纤颤及其他心脏疾病的调制剂或药品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的过渡型蝎毒素BmK abT的用途,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特的钠通道调制剂;进一步可作为研究钠通道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探针;进一步可作为调节和治疗钠通道相关疾病的调制剂和药品;更进一步可作为制备调节或治疗高血钾性麻痹、先天性肌强直及其它骨骼肌疾病、第三类长QT间隔症(LQT3)、原发性心室纤颤及其他心脏疾病的调制剂或药品。
文档编号A61P3/00GK1367017SQ0211065
公开日2002年9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5日
发明者吉永华, 王维玺, 王琼 申请人:吉永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