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血宁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9261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痔血宁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治疗内痔的口服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内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静脉壁的薄弱,失去了正常的弹性;兼因饮食不节,燥热内生,下迫大肠,以及久坐、负重、远行等,致血行不畅,而血液瘀积,热与血相博,则气血纵横,筋脉交错,结滞不散而成,故内痔的病因多属风、湿、燥、热雍滞,血热下迫,结聚不散。目前,内痔的主要证候为实证。治疗内痔多选用清热,解毒,疏风、除湿、凉血、润肠、消肿、止痛等药物组方,组方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方简单,适应证候明确,便于贮存和服用,符合治疗内痔的原则,治疗效果显著的痔血宁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痔血宁胶囊,其原料的重量比如下白鲜皮 2-4苦参1将上述配比的白鲜皮、苦参切片,加入乙醇制取稠膏干粉,加入辅料制成胶囊。
本发明痔血宁胶囊,其原料的重量比为白鲜皮 3苦参1本发明将白鲜皮、苦参切片,加入1-8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减压真空干燥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加适量淀粉,滑石粉,制粒,填充胶囊即得。
本发明药物直接针对病因,选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疗方法,紧扣风、热、湿、毒病邪,未使用内痔治疗的凉血药物,更未用传统通便、润肠之品,而直接针对病因,所以用药简单,有如釜底抽薪。方用苦味性寒的白鲜皮为君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指出,其功效是“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临床用于治疗“湿热疮疹,多脓或黄水淋漓、肌肤湿烂、皮肤瘙痒”。说明该药既有祛风解毒作用,又有清热燥湿之功,可能同时针对风热和湿热两种病因。《本草钢目》指出“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用于治疗痔疮的风热证和湿热证,取其性寒能清热,善行能祛风,性燥能胜湿,兼具祛风燥湿,清热解毒双重功效,能针对内痔的基本病因风、湿、燥、热。待热去、风除、则血宁、便通湿去、毒清,则内痔自消。
苦参味苦质重,清热、燥湿、祛风、以治疗下部湿热为特长,且燥湿之力尤强,故处方伍苦参增强白鲜皮清热除湿之力,进一步加强主要药物功效。兼之其治疗下部疾病的特长,和白鲜皮配合,更能直接针对直肠下端内痔的湿、热、风、毒病因,有相得益彰之妙。此两味药物配伍,组成“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处方,着重从病因上治疗痔疮,热毒去则便血自止,湿热祛而肿痛自消,其组方简单,适应证候明确,符合治疗内痔的原则和治法。制成胶囊,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药物便于贮存和使用。主治I、II、III期内痔,风热瘀阻或湿热雍滞,大便带血或滴血射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燥或秘结,肛门肿痛瘙痒。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对痔速消胶囊进行了临床预试,按照《中药新药治疗痔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了临床预试方案,给予合乎条件的病人每次2粒本发明胶囊,一日二次。通过对50例病员的治疗观察,本发明胶囊对痔疮治疗效果好。其中临床痊愈24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总显效率80.0%,总有效率98.0%。该药对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的患者疗效一致。止血效果显著,对出血、肿痛、大便秘结等痔疮常见症状均有较好治疗作用,预试结果证明,痔速消胶囊治疗痔疮疗效确药,试验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配方白鲜皮∶苦参=3∶1本发明制备工艺为白鲜皮、苦参切片,加1-8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减压真空干燥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加淀粉,滑石粉适量,制粒,填充胶囊,制成粒即得。
权利要求
1.痔血宁胶囊,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重量比如下白鲜皮 2-4苦参 1将上述配比的白鲜皮、苦参切片,加入乙醇制取稠膏干粉,加入辅料制成胶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痔血宁胶囊,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重量比为白鲜皮 3苦参 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痔血宁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白鲜皮、苦参切片,加入1-8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减压真空干燥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加适量淀粉,滑石粉,制粒,填充胶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痔血宁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痔血宁胶囊原料的重量比为:白鲜皮2-4,苦参1。将原料切片,加入乙醇制取稠膏干粉,加入辅料制成胶囊。组方简单,适应证候明确,便于贮存和服用,治疗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P9/14GK1368377SQ0211326
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4日
发明者张毅, 张艺, 吴庆红 申请人: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