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205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乳腺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薄膜驻极体的新的用途,即用高分子薄膜驻极体材料制成的乳腺膜可用于治疗各种乳腺增生性疾病。
背景技术
在目前,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通常用激素调理,如用三苯氧氨素对抗激素,从临床实践来看,这些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扰乱了人体的正常循环功能,如常会造成病人月经不调。另一种是用中药敷料或腺膏药,其缺点是使用麻烦而且较脏,腺膏药直接和皮肤接触会留下后遗症,特别是对过敏性的皮肤不能使用。因此,在较长的时间中,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未能找到无副作用且方便,疗效显著的药物。本公司应用等离子方式注入高压静电至高分子材料中得到的高分子薄膜驻极体的两面为负电位的技术而生产的伤骨愈膜已有多年,大量的临床资料和研究证实,伤骨愈膜对骨折、骨不连、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病变有较好的疗效,有因贴敷方便,无副作用,患者乐意接受治疗。然而这一技术且未在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中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中缺点,借助于高分子薄膜驻极体的技术,提供一种能治疗各种乳腺增生性疾病的乳腺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通过等离子高压静电至高分子材料中制成呈不规则扇形的乳腺膜,其两面基本上为负电位,乳腺膜的一面粘贴有双面胶,乳腺膜通过双面胶粘贴在胸罩内,以便胸罩戴好后使乳腺膜的另一面直接和被治疗的乳房相接触。
本发明机理如下根据上述的方案,这是应用静电疗法作治疗,实际上是应用直流电场作治疗。在正常人体时,皮肤表面带负电荷,真皮带正电荷。当疼痛性病变时,包括乳腺小叶增生,这种正常的电荷分布状态即被打乱,皮肤表面负电荷量大大减少,而正电荷量在皮肤表面增多。所以,当带静电场阴极的乳腺膜贴敷于乳腺小叶增生病变部位的乳房皮肤上时,不仅静电场的负电荷可中和皮肤表面的正电荷,并使皮肤表面的负电荷量大大增加,直至恢复到正常状态。与此同时,真皮的正电荷量也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乳腺小叶增生症的疼痛和压痛,随贴敷时间的延长而减轻,直至消失。由于随贴的是静电场阴极即负电荷,因此,皮肤表面的阴极静电通过静电感应原理,使真皮组织及皮下组织处集结了大量的正电荷,因而增生的小叶组织受到大量的正电荷的作用,对增生小叶组织产生了直流阳极的治疗作用,即阳极区组织的酸度上升,阳极区范围内细胞蛋白质凝集致密,物质经膜的交换困难,代谢降低,从而改变了小叶增生的内环境,转而为抑制小叶增生,随着贴敷时间的延长,增生小叶组织体积也随之缩小。乳腺区可作乳腺反射疗法,这在静电疗法中早已应用,它可以刺激调节脑下垂体的功能,反射性地使月经正常,从而达达到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目的,本静电乳腺膜贴敷于乳房小叶增生病灶局部,则能刺激调节脑下垂体的功能,达到调节内分泌,降低体内雌激素,能使乳腺小叶增生病变缩小。
基于上述基理,经临床试用,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对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消炎、镇痛和促进愈合作用,疗效显著,且贴敷方便,无副作用。


图1为乳腺膜结构示意图,图2为乳腺膜和胸罩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高分子薄膜驻极体的制造方法专利技术,通过等离子高压静电至高分子材料中制成呈不规则扇形的乳腺膜1,其两面基本上为负电位,乳腺膜1的一面粘贴有双面胶2,乳腺膜通过双面胶粘贴在胸罩3内,以便胸罩戴好后使乳腺膜的另一面直接和被治疗的乳房相接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高分子薄膜驻极体材料制成的乳腺膜,其特征在于,它用于治疗各种乳腺增生性疾病消除乳腺感染疾病。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乳腺膜,其特征在于,乳腺膜1呈不规则的扇形,其两面基本上为负电位,乳腺膜1的一面粘贴有双面胶2,乳腺膜1通过双面胶粘贴在胸罩3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薄膜驻极体的新的用途,可用于治疗各种乳腺增生性疾病。通过等离子高压静电至高分子材料中制成呈不规则扇形的乳腺膜,其两面基本上为负电位,乳腺膜的一面粘贴有双面胶,乳腺膜通过双面胶粘贴在胸罩内,以便胸罩戴好后使乳腺膜的另一面直接和被治疗的乳房相接触。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对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消炎、镇痛和促进愈合作用,疗效显著,且贴敷方便,无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9/70GK1480150SQ0213685
公开日2004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6日
发明者曲宇明, 蒋好锋, 马蓉娟, 虞慧 申请人:上海民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