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体细胞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394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宫体细胞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妇科检查器械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宫体细胞采集器。
目前在妇科临床工作中,以宫体细胞学诊断为目的的宫体细胞采集器具一般是使用吸管式器具。此类器具直径较大,一般在5-8mm。受检者在接受检查前,需用4-6支由细到粗的扩条对宫颈口及颈管进行扩张,然后再插入器具吸取宫体细胞。这种检查方式不仅受检者十分痛苦,医生操作也费时费力。一种改进的采集器是带有剪刀状的采集器,较吸管式采集器的直径虽有所降低,但使用时采集细胞的部位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还易造成子宫内膜损伤,所以也难以达到实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减少受检者痛苦、并可全方位采集宫体细胞的宫体细胞采集器,以克服现有装置的不足,方便操作,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集器有一细长套管,管中穿有拉杆,拉杆前部为可收缩于套管内的环状探头。采集器为全塑制品,出厂前,环状探头在回拉过程中被强制对合成细杆状,收缩于套管内。使用时,当器具前部进入颈管时,推动拉杆,使探头伸出套管,并进入子宫内,在探头注塑惯性的作用下,扩张为椭圆形环状,即可进行宫体细胞的采集,并由此满足了全方位采集子宫内膜细胞的目的。由于探头呈环状,还可避免采集过程中对子宫内膜的划伤。本器具的套管直径可制成比1号扩条还细的细管,因而不用扩宫,即可直接将器具送入宫体内。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受检者的痛苦,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本器具采用医用高分子塑料材料制造,成本低廉,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适于实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环状探头拉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探头收缩回套管时的外观状态图。
如附图所示,本采集器的套管1为医用高分子塑料管,管中穿有塑料拉杆2(图3),拉杆2前部为环状探头6(
图1)。由图2可见,探头6为椭圆环状,其内侧分布有半圆凹7,单面有沟槽8。探头后段为固定部9,其内侧设置有结合隼铆10。
图1中,探头6的前端有半圆头4。探头内侧的半圆凹7具有保存采集细胞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加强探头的变形性,使之既可合拢拉直收入套管内,又可推出后依据注塑惯性扩张为宽度为2cm左右的椭圆环状,以适应宫体内全方位细胞采集的需要。探头6上的单面沟槽8用以保存所采集的细胞。固定部9是环状探头两端延伸出的半圆柱体,其上分布有三对隼铆10。相合后,通过隼铆固定而成一圆柱体,插入套管1中。探头6采用开口注塑,是为了保证探头具有良好的椭圆形注塑惯性。探头6前端部半圆头4的作用,一是不致造成受检者的痛苦;二是在将探头拉回套管时,可封闭套管前端,在将器具由颈管取出时,保护检体;三是作为限卡,不使探头拉杆全部退入套管内。
图1中,在套管1前段的3cm处设置有套环3,作为探入颈管深度的标记,避免触探,减少痛苦,并方便操作。
图3中,拉杆2后部连接有直径大于拉杆直径的手柄5,起到限位作用。在手柄5表面均布有凸棱,便于手持旋转操作,全方位采集宫体细胞。
本采集器的套管1外径为2.8-3.5mm,长度为18-20cm,探头拉杆的长度为26-28cm。较细的套管外径,使得医生可不用扩宫而直接将器具送入宫体,减少了受检者的痛苦。探头拉杆的长度比较适合妇女的生理结构,并适于操作。套管的长度与探头拉杆的长度相适应,即在前推拉杆时,使之仅露出探头部分。
权利要求1.一种宫体细胞采集器,其特征在于该采集器有一细长套管(1),管中穿有拉杆(2),拉杆(2)前部为可收缩于套管(1)内的环状探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宫体细胞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探头(6)为椭圆环,其内侧分布有半圆凹(7),单面有沟槽(8),探头后段为固定部(9),其内侧设置有结合隼铆(10),探头(6)的前端有半圆头(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宫体细胞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在套管(1)前段设置有套环(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宫体细胞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拉杆(2)后部连接有直径大于拉杆直径的手柄(5),在手柄(5)表面均布有凸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宫体细胞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套管(1)外径为2.8-3.5mm,长度为18-20cm,探头拉杆的长度为26-28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医用妇科检查用宫体细胞采集器,为解决现有器具使受检者十分痛苦,医生操作也费时费力的问题而设计。其结构是在一细长套管中穿有拉杆,拉杆前部为可收缩于套管内的环状探头。本实用新型的环状探头,可满足全方位采集子宫内膜细胞之目的,并避免了对子宫内膜的划伤。本器具的套管直径比1号扩条还细,因而不用扩宫,即可直接将器具送入宫体内。不仅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受检者的痛苦,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本器具采用医用高分子塑料材料制造,成本低廉,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适于实用。
文档编号A61B10/00GK2524677SQ0220269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8日
发明者杨大成 申请人:杨大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