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式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395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带式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仪器,尤其涉及一种携带式治疗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携带式治疗器,设有一本体,本体前端设有金属输出体,其内侧贴设有一压电陶瓷震荡片,其底部设有一电源导入孔,该电源导入孔外接电源转换器,或直接装设直流电池或充电电池,本体中装设有超声波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小型化手握式结构,具有电刺激输出控制电路;所述输出体设有导电线路,作为电刺激输出端;所述本体设有一电刺激的手握导电片作为回路电极;通过人体手握本体的手握导电片,以及输出端接触人体,可构成一电刺激导电回路。
为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前述电刺激输出控制电路中的单芯片微处理器U1的7、6、5脚分别经二极管D4、D5、D6与按压开关SW4、SW5、SW6的一端连接,SW4、SW5、SW6的另一端均与U1的2脚相连。
前述的携带式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另设有一电刺激输出孔并外接一导电线,该导电线另端连接一导电片,通过该导电片贴触人体,输出体接触人体,以构成一电刺激导电回路。
前述的携带式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亦可另设有一电刺激输出孔并外接一导电线,该导电线另端连接两导电片,通过该两导电片贴触人体,以构成一电刺激导电回路。
前述的携带式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电刺激手握导电片的回路电极,输出体设有作为电刺激输出端的导电线路,本体同时设有一电刺激输出孔并外接一导电线,该导电线另端连接两导电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治疗效果理想,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图1A为本实用新型输出体及其内侧震荡片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为
图1所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3所示输出体及其内侧震荡片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5所示输出体及其内侧震荡片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A为图7所示输出体及其内侧震荡片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图。
参阅图2所示,使用者一手握本体1的手握导电片15部位(一手握住,使用时接触回路电极),并直接以该输出体11接触身体欲进行治疗部位,通过该输出体11接触人体时,可以人体作为导体,而与手握导电片15构成导电回路,以进行电刺激输出治疗,因其不不要外接导电线,故,可不受限制地在人体各个部位不适之处进行滑动式电刺激治疗,使康复保健治疗更为灵活有效,克服习用贴片式结构限制在固定位置,使治疗范围有限而效果不佳的缺点。当需要进行超声波治疗时,可直接以其输出体11接触在身体欲进行治疗的部位,进行超声波震荡输出治疗。由于本实用新型超声波震荡输出与电刺激输出均经由输出体11,致使其可同时进行超声波及电刺激电疗双重疗效,达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携带式治疗器的另一实施例,其设有一本体3,本体3前端设有金属输出体31,其内侧贴设有一压电陶瓷制成的震荡片311,利用震荡片311产生的超声波作为超声波输出端,图3A所示,本体3的表面设有超声波控制面板32以及电刺激控制面板33,其底部设有一电源导入孔34(Dc),该电源导入孔34外接电源转换器2(POWER ADAPTOR),或直接装设直流电池、充电电池使用,本体3中装设有超声波输出控制电路及电刺激控制电路,图8所示,输出体31设有导电线路以使其也可作为电刺激输出端;本体3设有电刺激输出孔35,并外接一导电线36,该导电线36另端可连接一导电片37。
使用时,参阅图4所示,使用者将导电片37贴触在身体适当部位,并以该输出体31接触身体欲进行治疗的部位,通过该输出体31接触人体时,可以人体作为导体,而与外接的导电片37构成导电回路,以进行电刺激输出治疗;当需要进行超声波治疗时,可直接以其输出体31接触在身体欲进行治疗的部位,进行超声波震荡输出治疗,同样,本适合私利也可进行滑动式治疗,更可以利用该输出体31,同时在同一部位进行超声波及电刺激电疗的双重治疗。
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携带式治疗器的又一实施例,其设有一本体4,本体4前端设有金属材质的输出体41,其内侧贴设有一压电陶瓷制成的震荡片411,利用震荡片411产生的超声波作为超声波输出端,图5A所示,本体4的表面设有超声波控制面板42以及电刺激控制面板43,其底部设有一电源导入孔44(DC),该电源导入孔44外接电源转换器2(POWER ADAPTOR),或直接装设直流电池、充电电池使用,本体4中装设有超声波输出控制电路及电刺激控制电路,图8所示,本体4设有电刺激输出孔45,并外接一导电线46,该导电线46另端可连接两导电片471、472。
参阅图6所示,使用电刺激治疗器时,使用者将两导电片471和472贴触身体适当部位,利用两导电片471、472构成导电回路,以进行电刺激输出治疗;当需要进行超声波热疗时,可直接以其输出体41接触在身体欲进行治疗的部位,进行超声波震荡输出治疗,或同时以输出体41输出超声波及以两导电片471、472输出电刺激以治疗不同部位或相近部位。
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携带式治疗器的再一实施例,其设有一本体5,本体5前端设有金属材质的输出体51,其内侧贴设有一压电陶瓷制成的震荡片511,利用震荡片511产生的超声波作为超声波输出端,图7A所示,本体5的表面设有超声波控制面板52以及电刺激控制面板53,其底部设有一电源导入孔54(DC),该电源导入孔54外接电源转换器2(POWER ADAPTOR),或直接装设直流电池、充电电池使用,本体5中装设有超声波输出控制电路及电刺激控制电路,图8所示,上述电刺激输出控制电路中的单芯片微处理器U1的7、6、5脚分别经二极管D4、D5、D6与按压开关SW4、SW5、SW6的一端连接,SW4、SW5、SW6的另一端均与U1的2脚相连。本体5设有电刺激的手握导电片55作为回路电极,并在输出体51设有导电线路使其也可作为电刺激输出端;本体5还设有电刺激输出孔56,并外接一导电线57,导电线57另端可连接两导电片571、572。
本实施例可给使用者提供两种使用模式一种使用模式是选择一手手握本体5的手握导电片55部位,并直接以该输出体51接触身体欲进行治疗的部位,通过该输出体51接触人体时,可以人体作为导体,而与手握导电片55构成导电回路,以进行电刺激输出治疗,或是输出超声波震荡进行热疗,或是同时输出超声波及电刺激双效治疗;另一种模式是选择两导电片571、572贴触在人体适当部位,利用该两导电片571、572构成导电回路,以进行电刺激治疗,或者是配合由输出体51输出超声波进行热疗,而由两导电片571、572进行电刺激电疗,可同时治疗不同部位或相近部位,通过这种实施方式,给使用者提供自行选择操作的方式,以达到更为便利的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声波震荡及电刺激输出的最佳数值为超声波1MEz或3MEz,0~3W/CM2电刺激0~80mA,1~160Hz,40~300us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体积小巧,可随身携带使用,便于患者在家中康复保健及治疗。2、同时具有超声波及电刺激治疗功能,使用更为效果好。3、可同时输出超声波和电刺激,加强疗效,节省治疗时间。4、可进行滑动式患部治疗,治疗灵活有效,克服习用贴片式结构限制在固定位置,使治疗范围有限而效果不佳的缺点。5、具有不同的结构实施方式,适合不同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携带式治疗器,设有一本体,本体前端设有金属输出体,其内侧贴设有一压电陶瓷震荡片,其底部设有一电源导入孔,该电源导入孔外接电源转换器,或直接装设直流电池或充电电池,本体中装设有超声波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小型化手握式结构,具有电刺激输出控制电路;所述输出体设有导电线路,作为电刺激输出端;所述本体设有一电刺激的手握导电片作为回路电极;通过人体手握本体的手握导电片,以及输出端接触人体,可构成一电刺激导电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输出控制电路中的单芯片徼处理器U1的7、6、5脚分别经二极管D4、D5、D6与按压开关SW4、SW5、SW6的一端连接,SW4、SW5、SW6的另一端均与U1的2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另设有一电刺激输出孔并外接一导电线,该导电线另端连接一导电片,通过该导电片贴触人体,输出体接触人体,以构成一电刺激导电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亦可另设有一电刺激输出孔并外接一导电线,该导电线另端连接两导电片,通过该两导电片贴触人体,以构成一电刺激导电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电刺激手握导电片的回路电极,输出体设有作为电刺激输出端的导电线路,本体同时设有一电刺激输出孔并外接一导电线,该导电线另端连接两导电片。
专利摘要一种携带式治疗器,设有一本体,本体前端设有金属输出体,其内侧贴设有一压电陶瓷震荡片,其底部设有一电源导入孔,该电源导入孔外接电源转换器,或直接装设直流电池或充电电池,本体中装设有超声波输出控制电路;本体为小型化手握式结构,具有电刺激输出控制电路;所述输出体设有导电线路,作为电刺激输出端;所述本体设有一电刺激的手握导电片作为回路电极;通过人体手握本体的手握导电片,以及输出端接触人体,可构成一电刺激导电回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治疗效果理想,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文档编号A61N7/00GK2527303SQ0220293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5日
发明者赖舜彬 申请人:赖舜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