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脉冲磁场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57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强度脉冲磁场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疗;磁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磁场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首要病死原因,高血粘、高血脂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医学界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几方面进行的。传统方法有化学药物疗法、外科手术疗法等。手术疗法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化学药物疗法除了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外,由于心血管疾病是困扰医患的难题,大部分患者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病史,不仅长年饱受病症折磨的痛苦,而且治疗费用也造成经济的重大负担。新涌现的如溶血栓疗法、介入性疗法及基因疗法等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危险程度高、费用昂贵等问题,不易为一般群众接受。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医疗器械大多采用介入疗法,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临床上应用起来操作复杂、费用高昂,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其它一些家用理疗仪器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危险程度高、费用昂贵等问题,不易为一般群众接受。国内外磁疗仪器大都采用恒磁场或中高强度磁场(>100Gs),强度范围大,有效阈值不明确,而强磁场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复杂,有一定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为整机提供电源的电源电路,输入端接220v交流电。强度调节电路,输入端接电源电路。可将电源电路接通或切断的保护电路。报警电路,输入端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端接电源电路,当电路中出现过流或段路时,该电路发出报警信号。用于产生高低频调制脉冲的脉冲发生器,输入端接电源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开关功放电路,输入端接脉冲发生器和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对脉冲发生器产生的高低频调制脉冲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起开关作用。它包括用于产生电磁场的输出电路,输入端接强度调节电路和开关功放电路的输出端。它还包括可显示电磁场强度的显示电路,输入端接输出电路的输出端。
该仪器采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确定脉冲电磁场的最适参数,并且能自动断电报警,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它具有设计新颖、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无创伤、适应性广、无并发症及疗效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对人体无任何损伤等优点,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症和预防心肌梗塞以及脑血栓的形成。还可用于治疗关节炎、皮炎、末梢神经炎及外科损伤等疾病。对胃痉挛、胆道蛔虫症、肾结石等内脏反射痛有缓解症状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方框图,参见图1。
在图2中,本实用新型由电源电路、强度调节电路、开关功放电路、脉冲发生器、保护电路、报警电路、输出电路、显示电路连接构成。
本实施例的电源电路由集成电路IC2、二极管D1、二极管D5、二极管D6、变压器BND、R8、C7~C9、熔断器F1、开关K1连接构成,集成电路IC2的型号为7812T。变压器BID的初级通过熔断器F1接220v交流电源、次级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另一端通过开关K1接地、中间端接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强度调节电路,二极管D5的负极接集成电路IC2的输入端1脚和C7以及C8的一端、并通过R8接二极管D6的正极,二极管D6的负极接开关K1,集成电路IC2的输出端3脚接C9的一端,C7、C8、C9的另一端接地。220V交流电经变压器BID变压后,由二极管D1输出+34v直流电、由二极管D5输出+24v直流电为二极管D6提供电源,经集成电路IC2稳压滤波输出直流+12v直流电,为脉冲发生器、显示电路、保护电路、报警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本实施例的保护电路由三极管BG1、二极管D9、可控硅3CT1、R9、R13、継电器J连接构成。三极管BG1的基极通过R9接可控硅3CT1的输入端并通过R13接12v电源正极、集电极接二极管D9的正极和継电器J的线圈一端,二极管D9的负极和継电器J的线圈另一端接12v电源正极,継电器J的常开触点KZ接报警电路,可控硅3CT1的输出端接地、控制端接开关功放电路。二极管D9形成过载保护。当整个电路出现短路、断路时,三极管BG1导通,电流通过継电器J的线圈,継电器J的常开触点K2吸合,报警电路接通。
本实施例的脉冲发生器由集成电路IC3、集成电路IC4、集成电路IC6、二极管D7、二极管D8、R10~R12、C10~C13、电位器W3~电位器W6连接构成,集成电路IC3、集成电路IC4的型号为555,集成电路IC6的型号为CC4011。集成电路IC6的1脚与2脚和4脚相连、5脚和6脚接保护电路R9的一端,集成电路IC6的8脚和9脚以及12~14脚接12v电源正极。集成电路IC3的8脚为电源端接12v电源正极、3脚通过R11接集成电路IC4的4脚、4脚接集成电路IC6的3脚、2脚接二极管D7的负极和二极管D8的正极以及C10的一端、5脚接C11的一端、6脚接电位器W4的一端和可调端以及二极管D8的负极、7脚接二极管D7的正极和电位器W3的一端以及可调端并通过R10接电位器W4的另一端,电位器W3的另一端接12v电源正极。集成电路IC3及外围件可产生5KHz高频脉冲。集成电路IC4的8脚为电源端接12v电源正极、2脚接6脚和C12的一端并接电位器W6的一端和可调端、5脚接C13的一端、7脚接电位器W5的一端和可调端以及电位器W6的另一端、3脚接开关功放电路,C12和C13的另一端接地,电位器W5的另一端通过R12接12v电源正极。集成电路IC4及外围件产生15Hz低频脉冲,集成电路IC4的输出端3脚输出高低频调制脉冲到开关功放电路。
本实施例的报警电路由二极管D11、R15、C14、蜂鸣器FM连接构成。二极管D11的正极通过R15接12v电源正极、负极接C14的一端和蜂鸣器FM的一端,C14的另一端接地,蜂鸣器FM的另一端通过継电器J的常开触点K2接地。当保护电路有电流通过时,継电器J的常开触点K2吸合,C14放电,蜂鸣器FM报警。
本实施例的开关功放电路由三极管BG2、二极管D10、R14、R16、R17连接构成。三极管BG2的基极通过R17接脉冲发生器的集成电路IC4的输出端3脚、集电极接输出电路、发射极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以及通过R16接地,二极管D10的正极接保护电路可控硅3CT1的控制端并通过R14接地。由脉冲发生器产生的高低频调制脉冲波经R17、并经三极管BG2功率放大,到输出电路,在该电路中三极管BG2工作在开关状态。
本实施例的强度调节电路由集成电路IC1、二极管D2、二极管D3、R1、C1、C2、电位器W1连接构成,集成电路IC1的型号为317T。集成电路IC1的3脚接二极管D2的负极和C1的一端以及电源电路的二极管D1负极、2脚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以及C2的一端并通过R1接1脚、1脚接电位器W1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接输出电路,C1和C2的另一端接地,电位器W1的另一端和可调端接地。电位器W1连续可调,经过集成电路IC1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端输出直流电压,再经C2滤波,C2两端降压,当开关功放电路工作时,输出到输出电路的线圈L1和L2,此电压值即为线圈的峰值电压。
本实施例的输出电路由线圈L1、线圈L2、R7、R18连接构成。线圈L1与线圈L2串联接,线圈L1的另一端通过R7接显示电路,线圈L2的另一端通过R18接显示电路。
本实施例的显示电路由集成电路IC5、整流器DD1、二极管D4、数码管UP313、R2~R6、C3~C6、电位器W2连接构成,集成电路IC5的型号为7885T。二极管D4的负极、R6的一端接输出电路R7的另一端和强度调节电路的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极接R5和C5的一端,R5的另一端接R4和C6的一端,R4和R6的另一端接输出电路的R18的另一端,C5的另一端和C6的另一端分别接整流器DD1,R3和C4的一端整流器DD1,R3的另一端接电位器W2的一端,电位器W2的另一端接R2的一端,R2的另一端和C4的另一端接地,电位器W2的可调端接数码管UP313的7脚,数码管UP313的2脚和5脚以及8脚接地、1脚接集成电路IC5的3脚和C3的一端,C3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IC5的1脚接12v电源正极。输出电路的线圈L1和线圈L2的电流经R4、R5、R6、R7、R18,由C5、C6耦合,经整流器DD1整流送数码管UP313显示,集成电路IC5对输入的+12v直流电经稳压滤波为数码管UP313提供+5v的电源。
权利要求1.一种低强度脉冲磁场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为整机提供电源的电源电路,输入端接220v交流电;强度调节电路,输入端接电源电路;可将电源电路接通或切断的保护电路;报警电路,输入端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端接电源电路;用于产生高低频调制脉冲的脉冲发生器,输入端接电源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开关功放电路,输入端接脉冲发生器和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它包括用于产生电磁场的输出电路,输入端接强度调节电路和开关功放电路的输出端;它还包括可显示电磁场强度的显示电路,输入端接输出电路的输出端。
专利摘要一种低强度脉冲磁场治疗仪,它包括电源电路、强度调节电路、保护电路、报警电路、用于产生高低频调制脉冲的脉冲发生器、开关功放电路、输出电路、显示电路。它具有设计新颖、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无创伤、适应性广、无并发症及疗效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对人体无任何损伤等优点,可用于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症和预防心肌梗塞以及脑血栓的形成。还可用于治疗关节炎、皮炎、末梢神经炎及外科损伤等疾病。
文档编号A61N2/00GK2538370SQ02224739
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0日
发明者罗二平, 申广浩, 徐巧玲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