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38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人体或动物体骨折的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
背景技术
传统接骨板能稳定地固定骨折断端,但骨折断端间不能微动,应力遮挡效应明显,抑制了骨痂的形成,最终导致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可降低应力遮挡效应的接骨板。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以骨折线为界,将位于骨折线一端的或两端(即全部)的螺孔形状设计成长条形,且螺孔纵轴与接骨板纵轴平行或一致。
,以使螺钉在必要时能产生微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长条形包括椭圆形,长方形或其它类似形状,但较好的方案是中间段矩形,两端为与螺钉外径圆弧一致的弧形。
所述接骨板及其螺孔与螺钉顶部接触面为光滑面,以减少摩擦系数,便于螺钉微动。
所述接骨板的形状可以各种各样,包括弧形,折弯形或长条形等,只要骨折两断端间是通过螺钉在接骨板上的螺孔中产生微动而发生作用者,偕属本实用新型所述接骨板。同时,接骨板可以采用各种可用于固定骨折的材料,包括金属和非金属。
此外,所述长条形螺孔的纵轴还应尽量与接骨板纵轴一致。
这种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有利于骨折断端间骨痂形成,促进骨愈合,同时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接骨板、螺钉断裂现象。
四、附图及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螺孔的实施例1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螺孔的实施例2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螺孔的实施例3截面示意图。
图5是采用实施例1所述接骨板的接骨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中1-骨头,2-骨折线,3-接骨板,4-螺孔,5-螺钉,6-螺孔近端边缘,7-螺孔远端边缘,B1-骨折近端,B2-骨折远端,F1-近端受力,F2-远端受力,H1-近端微动最大距离,H2-远端微动最大距离。
五、实现方式如
图1,这种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的工作原理是1、在骨折复位良好的状态下进行螺钉5固定在固定骨折近端B1时,螺钉5顶部必须紧贴接骨板上的螺孔4近端边缘6;在固定骨折远端B2时,螺5顶部必须紧贴螺孔4远端边缘7,以确保骨折近端B1和远端B2不发生分离。
2、当骨折近端B1受到向下的一个力F1时(足够大时),骨折近端B1产生向下方向的微动,同时,螺钉5随骨折近端B1向下微动,从而对骨折远端B2产生刺激,(H1为骨折近端B1带动螺钉5向下方微动的最大距离)3、当骨折远端B2受到向上的一个力F2时,骨折远端B2可带动螺钉5向近端微动,从而刺激骨折近端B1。(骨折远端B2可向骨折近端微动的最大距离为H2)。
图2、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3种不同的螺孔实施例,其中,图2中全部螺孔4截面形状均为长条形。图3、图4中为一端螺孔4截面形状为传统的圆形,另一端为长条形。
如图5和图6,图中接骨板3上的螺孔4均为长条形,近端螺钉5固定于近端边缘6,远端螺钉5固定于远端边缘7,H1为近端螺钉5微动最大距离,H2为远端螺钉5微动最大距离。
权利要求1.一种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包括设有多个螺孔(4)的接骨板(3),螺钉(5),其特征在于以骨折线(2)为界,位于骨折线(2)一端的或全部的螺孔(4)的截面形状为长条形,且螺孔(4)纵轴与接骨板(3)纵轴平行或一致。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螺孔(4)的中间段为矩形,两端为与螺钉(5)外径圆弧一致的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其特征于接骨板(3)及其螺孔(4)与螺钉(5)顶部接触面为光滑面,且光滑面与接骨板(3)纵轴平行或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人体或动物体骨折的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包括设有多个螺孔4的接骨板3,螺钉5,其主要技术特征是以骨折线2为界,位于骨折线2一端的或全部的螺孔4的截面形状为长条形。这种接骨板3在固定后,当受到力的作用时,螺钉5可随骨折断端产生微动,从而有利于骨折断端间骨痂形成,促进骨愈合,同时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接骨板3、螺钉5的断裂现象。
文档编号A61B17/58GK2574627SQ0224451
公开日2003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4日
发明者赖金平 申请人:赖金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