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竹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29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竹夹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用于骨伤治疗的夹板。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古代就有利用竹帘<竹蔑经编制或用线穿制形成的帘形物体>作为骨伤外固定物的记载,目前这种技术仍在使用;这种技术的缺陷是,扎缚骨伤部位的皮肤受到竹帘篾片传递的过大压强,影响骨伤部位皮肤的正常血液循环。在另一方面,目前治疗骨伤主要用夹板;夹板的制作,木质的采用杉树皮、柳木板,竹质的采用竹片,纸质的采用硬纸板夹铁丝,金属的采用铝板;上述各种材料的夹板,在临床中需根据人体的体型、肢体部位的生理弧度现场制作,费力费时,使用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可塑性或柔韧性差的缺陷;上述材料制作的夹板还存在透气性问题,时间过长可导致被夹部位皮肤的局部红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塑竹夹板,以解决夹板的工业化制作、临床操作、使用过程中局部皮肤伤害以及临床效果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塑层、竹帘结构层及绒面层,竹帘结构层位于塑层的内部,绒面层粘结在塑层的下部,塑层及绒面层间设有透气孔。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夹板的工业化生产;临床操作方便,可任意裁剪、弯曲,可适应患者不同体型和不同肢体部位的生理弧度。与现有的夹板相比,它质轻,不增加骨折端的剪力,包扎后服帖,不移动,且透气性好;外敷药液、汗液对夹板性能无影响。在临床效果上,它具备柔韧性强,单向性适中的优点,可以承担肢体的重量,起到外固定支架的作用,能适应肌肉收缩和舒张时产生的内部压强的变化。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加速炎性产物、代谢产物的吸收,提高骨折再生能力,防止长不连,促进骨折的愈合。本实用新型价格远低于现有夹板,可多次使用,它的生产和使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塑层;2、竹帘结构层;3、绒面层;4、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塑竹夹板由塑层1、竹帘结构层2及绒面层3组成,竹帘结构层2位于塑层1的内部,绒面层3粘结在塑层1的下部,塑层1及绒面层3间设有透气孔4。绒面层3可为绒毡面料,绒面层3及透气孔4的这种设计,目的是解决夹板的透气性;绒面层3亦可为红外绒粘面料,它的使用可加快骨伤部位的愈合。本夹板的塑层1为高分子塑料,位于塑层1内的竹帘结构层2为多根竹篾片,通过注塑使竹帘结构层2设置在塑层1的内部,这种设计可保证夹板单向性弹性适中。本夹板塑层1的上部为弧形凸起的扎缚面,塑层1的下部与上部对应设有凹面。本夹板的平均厚度可为3-5毫米,最佳经济厚度为3.5毫米。本夹板塑层1上部的扎缚面可为粗糙面。
权利要求1.塑竹夹板,它由塑层<1>、竹帘结构<2>及绒面层组成,其特征在于,竹帘结构层<2>位于塑层<1>的内部,绒面层<3>粘结在塑层<1>的下部,塑层<1>及绒面层<3>间设有透气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竹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绒面层<3>为绒粘面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竹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绒面层(3)为红外绒粘面料。
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塑竹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层<1>上部设有弧形凸起的扎缚面,塑层(1)的下部与上部对应设有凹面。
专利摘要塑竹夹板为治疗骨伤使用的一种夹板,它由塑层、竹帘结构层及绒面层组成,竹帘结构层位于塑层的内部,绒面层粘结在塑层的下部,塑层及绒面间设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可塑性强,可任意裁剪、弯曲,可适应患者不同体型和不同肢体部位的生理弧度。与现有夹板相比,它质轻,不增加骨折端的剪力,轻巧服贴,透气性好,且包扎后不移动。本实用新型还具备柔韧性强,单向弹性适中的优点。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加速炎性产物、代谢产物的吸收,提高骨折再生能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文档编号A61F5/04GK2553766SQ02262530
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8日
发明者孙雁群, 杨先虎 申请人:孙雁群, 杨先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