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扁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746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扁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针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扁针。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扁针,其针杆由针刃、针体、针柄组成,针刃一面为扁平状,转90°后呈锥形带刃,针体上在不同长度位置处刻有刻度线,针柄上于手握处的地方用钢丝缠绕。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针刃其两边与中心线的夹角分别为5°-6°。
所述的针体上以针刃为起点,每间隔20mm等距离处有一道刻痕。
所述的针杆直径为0.5-0.8mm、长度为20-200mm、针刃宽度为0.3-0.6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首先选用无毒,具有韧性、弹性、不易折断的特殊钢材为材料,针尖扁平带刃,其刃锋利适度,针刃的宽度根据人体受伤部位的不同,疾病性质不同而不同,对病变组织能针能刺、能随针孔放出病变组织液,能通、能松即松解粘连组织,能切割、能剥离、能铲除增生组织,还可以切除斑痕组织,一针多用,通过一次针刺即可达到全方位的治疗目的,针体处带刻度,进针准确,治疗时间短、快捷,患者痛苦少。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


图1,多功能扁针的针杆由针刃1、针体2、针柄4三部分组成,针刃1为扁平状,其垂直方向为锥形带刃且锋利,两边夹角为10°-12°,针刃1宽度为0.3-0.6mm,针杆直径为0.3-0.8mm,长度为20-200mm,针体2上距针刃1为20mm、40mm、60mm处刻有刻痕3,以保证人体不同部位病灶的进针深度无误,一般进针深度在10mm、20mm、30mm、50mm、60mm、80mm、100mm、120mm、150mm,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体质,病灶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尺寸的扁针,如当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变部位粘连面积大时用大扁针,因此,治疗准确无副损伤,保证血管、神经系统、各脏器的安全,针柄4上用钢丝5缠绕,手可锁住针体不滑动。操作时,手持针柄4,针刃1对准患者病灶部位进针,一次进针即能针、能刺、能放(通过针孔挤出病变组织液)、能松(松解粘连组织)、能切割(去掉斑痕组织)、能剥(剥离粘连组织)、能铲(铲除增生组织)、能透,达到多功能、全方位治疗的目的,治疗时间短、效率高,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安全可靠,治愈率高,治疗范围广,对人体组织损伤极小。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扁针,其针杆由针刃、针体、针柄组成,其特征在于针刃一面为扁平状,转90°后呈锥形带刃,针体上在不同长度位置处刻有刻度线,针柄上于手握处的地方用钢丝缠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刃其两边与中心线的夹角分别为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上以针刃为起点,每间隔20mm等距离处有一道刻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杆直径为0.5-0.8mm、长度为20-200mm、针刃宽度为0.3-0.6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扁针,它由针刃、针体、针柄组成,针刃为扁平形带锥形刃,针体上刻有一定距离的刻度以确保进针深度准确,针柄处用钢丝缠绕,故在手握针柄时不滑动并能锁住针体、对准病灶部位。针刃宽度、针体长度及进针深度随着患者的体质、病灶部位及粘连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故安全可靠、治疗时间短、一次进针可全方位治疗、治愈率高、患者痛苦少、无副损伤、保证血管、神经、脏器的安全。
文档编号A61B17/32GK2576186SQ0228243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31日
发明者陈德林 申请人:陈德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