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穿刺造瘘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925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膀胱穿刺造瘘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与双腔气囊式膀胱造瘘管配合使用的膀胱穿刺造瘘针。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膀胱穿刺造瘘针是一次性的膀胱穿刺针,刺入膀胱后,沿该穿刺针置入双腔膀胱造瘘管,劈开并拔出造瘘针后,保留造瘘管。由于受人体腹壁距膀胱的距离、膀胱穿刺造瘘针的长度及造瘘管的长度的影响,穿刺针置入造瘘管后只能在人体内劈开后拔出体外,这种结构模式极易损伤人体腹壁组织,稍不小心就会割断造瘘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将现有的膀胱穿刺造瘘针改为伸缩式,上段插在下段内,不损伤人体,操作方便的膀胱穿刺造瘘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与其配合使用的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瘘针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的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为一体,另一端带有卡钮,下段的一端带有卡槽,通过卡槽、卡钮套装在上段上。
所述造瘘针的上下两段均为空心圆柱体。下段的直径大于上段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置入膀胱造瘘管后,可以在穿刺针完全拔出体外后劈开,可以避免损伤人体组织及造瘘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段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穿刺针的改进,将现有的穿刺针改为伸缩式结构分割成两段。上段2结构如图1,上段2的一端与手柄1粘接为一体,另一端带有卡钮3。下段6的结构如图2,它的一端带有卡槽5,另一端7为笔尖形。下段6的直径稍大于上段2,以恰能伸入到上段1为宜。下段6通过卡槽5、卡钮3套装在上段1上。依靠上段2材质本身的弹性,卡钮3的高度与下段6的管壁厚度一致可以伸入或滑至到卡槽5内。上段2与下段6均为带有划痕4的空心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首先将卡钮3卡入卡槽5内,使本实用新型处于伸直状态,常规刺入膀胱后沿其置入造瘘管,然后将穿刺针适当拔出,按压上段2的卡钮3,使其滑出卡槽5将其下段6套入上段2,进而完全拔出人体外然后沿划痕4劈开造瘘针,留置造瘘管。
权利要求1.一种膀胱穿刺造瘘针,包括与其配合使用的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瘘针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的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为一体,另一端带有卡钮,下段的一端带有卡槽,通过卡槽、卡钮套装在上段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膀胱穿刺造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瘘针的上下两段均为空心圆柱体,下段的直径大于上段的直径。
专利摘要一种膀胱穿刺造瘘针,包括与其配合使用的造瘘管,所述的造瘘针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的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为一体,另一端带有卡钮,下段的一端带有卡槽,通过卡槽、卡钮套装在上段上。本实用新型置入膀胱造瘘管后,可以在穿刺针完全拔出体外后劈开,避免损伤人体组织及造瘘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是理想的医用器械。
文档编号A61M25/06GK2597005SQ0229100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3日
发明者刘岩, 王存龙, 宋月霞, 岩 刘 申请人:刘岩, 岩 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