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7469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医用耳穴定位仪。
由于耳穴治病疗效肯定、应用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受术者痛苦小、常可补体针之不足,因此日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新中国成立以后,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应用的广度及研究的深度上均有所发展,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由几十种病发展为一百多种,并且耳针麻醉在我国开创的针麻领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80年代末期,我国耳针研究会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委托,制定了《耳穴国际标准方案图》,并通过了《耳穴国际标准方案草案》,使耳穴在临床的应用更加规范和科学。
临床实践证明,耳穴的定位是否准确,与疗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的耳廓外形差异很大,按照语言表述或耳穴图、耳穴模型的标识也很难找准穴位,因此耳穴不应是一个绝对的点。《耳穴国际标准方案草案》正是基于这一点,将耳穴确定为区域,使耳穴在各种形状的耳廓上都能够划分出相应的区域,为在不同的耳廓上确定耳穴提供了方便。
耳穴治病之所以对很多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是由于耳与全身经络、脏腑密切相关。身体某一部位的疾病通过经络能够准确地反应到耳廓的某一点,而这一点往往位于与疾病相关的耳穴穴区内,准确刺激这一点,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就可以达到调整机体的某一部分或调整全身功能状况。
可见,在正确划分耳廓穴区、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准确选择刺激点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古代文献记载及现代研究表明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往往就是最佳刺激点,但是,寻找压痛点受操作者人为因素影响较多,其结果误差较大;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等反应出现几率较低,而利用耳廓电阻变化的反应,能够比较客观和准确地找到反应点。
目前已有的类似仪器可分为以下几类1、以诊断、治疗为主的仪器利用耳穴能够反应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原理,探测到敏感点就作为诊断的依据,并立即给予短暂的刺激,从根本上违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耳穴的敏感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耳廓每一穴区的导电量也不完全相同,漫无目的的探测和诊断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压力。耳穴治疗需要一定的刺激量,而刺激量是由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共同构成,耳穴治疗一般情况下更侧重于后者,因此暂时的刺激适应症太少。
2、同时探测体穴与耳穴体穴的定位主要运用的是解剖标志和骨度分寸定位法,这两种方法结合是为全身的穴位准确定位,体穴有一定的深度,体表导电量的测定往往不准确,另外,耳廓与身体其它各部位的导电量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的仪器没有明确区分,因此使得耳穴和体穴的测定都有较大的误差。
3、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仪器包括电针治疗、离子导入、耳穴探测、耳穴治疗、体穴探测等等。这样的仪器耳穴探测功能不准确,另外,仪器体积较大,不能随身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耳穴定位仪,利用耳廓电阻的变化准确确定敏感点,以确定耳针治疗的最佳刺激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法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包括外壳、电源指示灯、振荡指示灯、喇叭、插头、插座、导线、开关、两电极和电源,其外壳的正面上部有电源指示灯和振荡指示灯,下部有喇叭,外壳的左右两侧面各有插座,开关;两电极分离于外壳之外,两电极分别以导线与插头相连,插头与插座适配。
所述的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其所述两电极,一为手握电极,一为探测电极。
所述的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其所述电源指示灯和振荡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
所述的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其还包括电路板和电源,置于外壳内。
所述的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其所述电路板的布线为插座的一根引出线与电位器的一端、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电源指示灯的一端和开关的一端电连接;插座的另一根引出线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BG1的基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2的基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5与电位器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BG2的集电极、电阻R7的一端和线圈电连接;三极管BG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与电阻R7的一端、线圈、电阻R8的一端和电源相连接;电源的另一端接于开关;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源指示灯的另一端相连;在线圈的次级串接有振荡指示灯。
所述的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其所述开关和电位器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开的。
耳穴治疗的特点是方便,不受场合、地点的限制,取效快捷,这是由于耳穴治疗无需复杂设备、仪器,作为定穴的仪器也必须满足小巧、方便、随处可用的要求,否则就会破坏耳穴治病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的优点有1、功能单一,操作方便,准确度高;体积小,便于携带;灯光闪烁与音频提示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假阳性点。
2、根据患者病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首先四诊合参,准确辨证;然后结合病变部位,中医阴阳五行、经络、藏象等理论,西医生理、病理等基本知识,以及前人或自己的临床经验,合理配穴;由于每一耳穴都有一定的区域,在确定选用穴位的穴区内,根据电阻的变化,探测到最佳刺激点,稍用力做出压痕,以便于进行各种治疗方法的操作。可见本仪器在没有破坏传统中医诊治疾病的原则及程序的前提下,加强了取穴的准确性,对于提高耳穴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出现某些不适,往往在相应的耳穴上出现某些反应,这些反应点也是敏感点,刺激敏感点可以有效的治疗相对应部位的疾病,调节相关脏器的功能,因此寻找耳穴穴区内的敏感点是耳穴治病的关键。以往采取的压痛法(利用耳廓的痛感异常压迫探测敏感点)和观察法(利用耳廓上皮肤表面的微小变化如脱屑、色素点、丘疹、结节等确定敏感点)受到人为影响的因素过多(如按压力度不均匀、耳廓清洁情况等),不能准确找到敏感点,因此影响了治疗效果。本仪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人体的内部器官有某些异常或病变时,使相关耳穴穴区程现出不同程度的电阻降低而导电性异常,相关穴区内电阻最低点,就是各种方法治疗(针刺、埋针、放血、压豆、穴位注射、激光照射等)的最佳刺激点。在被测试的耳廓上通以微弱电流,在选定的耳穴穴区内测量每一点的电阻,当测量到本穴区电阻最低一点时,便可发出蜂鸣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1的外观图,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1包括外壳2,外壳2的正面上部有电源指示灯3和振荡指示灯4,下部有喇叭5,外壳2的左右两侧面各有一插座10,一开关11;手握电极6和探测电极7分离于外壳2之外,两电极分别以导线8与插头9相连,插头9与插座10适配。
其外壳2内装有电路板和电源。
其电路板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定位仪1的电路由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位器组成。
插座10的一根引出线与电位器W的一端、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电源指示灯3(此处为发光二极管)的一端和开关11的一端电连接;插座10的另一根引出线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BG1的基极、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2的基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5与电位器W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BG2的集电极、电阻R7的一端和线圈L电连接;三极管BG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与电阻R7的一端、线圈L、电阻R8的一端和电源D.C相连接;电源D.C的另一端接于开关11;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源指示灯3(此处为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相连;在线圈L的次级串接有振荡指示灯4(此处为发光二极管)。
所述开关11和电位器W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开的。
本实用新型定位仪1的电路工作过程是当测量点电阻值低于3MΩ时,三极管BG1导通,使d点电位下降,d点电位下降后BG2导通,当三极管BG2导通后,电容C1通过电阻R3和三极管BG2放电,当电容C1电压降低后,三极管BG1由导通变为截止,于是,d点电位升高,三极管BG2也由导通变为截止。电流通过人体和电阻,对电容C1进行充电,当电容C1两端的电压升高后,使b点电位达到三极管BG1导通时,又重复上述过程,于是电路便发生振荡。
电路产生振荡后由线圈L推动喇叭5发出声音和使振荡指示灯4的发光二极管闪亮。
电源D.C是直流电源,当电源D.C接通时,电源指示灯3即发光。
使用时,将插头9插入插座10,以使两电极6、7与电路板相连。
测定时,先将耳廓用75%酒精棉球或温水擦洗干净,待皮肤晾干后,将耳穴定位仪1的手握电极6由患者握住,注意患者该手手指上不要带戒指,术者右手持探测电极7,在患者耳廓上选定的穴区范围内用力轻而均匀地缓慢探测,同时左手打开电源开关11,并缓慢调节电位器W旋纽,增大敏感度,至整个穴区范围内只有一点能够使探测定位仪1发出鸣叫声为止,此点即可确定为刺激点。若探测后整个穴区未出现鸣叫点,应继续推动电位器W旋纽增加敏感度;若探测后整个穴区出现多个鸣叫点,应反向推动电位器W旋纽减小敏感度。
无论用那种方法都要在探察到的敏感点处稍用力按压,在耳廓上留下痕迹,便于以后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包括外壳、电源指示灯、振荡指示灯、喇叭、插头、插座、导线、开关、两电极和电源,其特征在于,外壳的正面上部有电源指示灯和振荡指示灯,下部有喇叭,外壳的左右两侧面各有插座,开关;两电极分离于外壳之外,两电极分别以导线与插头相连,插头与插座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电极,一为手握电极,一为探测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指示灯和振荡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和电源,置于外壳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布线为插座的一根引出线与电位器的一端、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电源指示灯的一端和开关的一端电连接;插座的另一根引出线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BG1的基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2的基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5与电位器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BG2的集电极、电阻R7的一端和线圈电连接;三极管BG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与电阻R7的一端、线圈、电阻R8的一端和电源相连接;电源的另一端接于开关;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源指示灯的另一端相连;在线圈的次级串接有振荡指示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耳穴敏感点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和电位器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开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医用耳穴定位仪,定位仪包括外壳的正面上部有电源指示灯和振荡指示灯,下部有喇叭,外壳的左右两侧面各有插座,开关;两电极分离子外壳之外,两电极分别以导线与插头相连,插头与插座适配;还包括电路板和电源,置于外壳内。本实用新型功能单一,操作方便,准确度高,体积小,便于携带;灯光闪烁与音频提示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假阳性点,提高了取穴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A61H39/00GK2587348SQ02292598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6日
发明者于璟玲 申请人:于璟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