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口疮的外贴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9708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口疮的外贴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口疮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口腔炎,在中医学中称“口疮”。口腔炎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病,它指口腔粘膜的炎症,包括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在小儿时期较为多见,特别是婴幼儿。小儿口腔炎可单独发生,也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目前,治疗小儿口腔炎一般采用局部涂冰硼散、锡类散或珠黄散传统方法,也可涂用龙胆紫和金霉素鱼肝油。较大的儿童可用利多卡因涂布,口服维生素B、C,高热者给降温药物。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外用药,如CN95105646中描述的口疮漱口液、CN95107977中描述的可喷涂口疮患处的珍黄散等,这些药物虽然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对于小儿口腔炎疾病针对性差,特别是对婴幼儿不适用,使用效果也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更适用于治疗小儿口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中医学认为口疮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脾胃积热、心火上窜或虚火上浮而致,或热病后火伤盛阴、口腔爽洁破损、秽毒内侵皆可导致口舌溃疡。亦有因小儿禀赋虚弱,或久患热病,或久泻不止,脾胃虚损,阴液方耗,以致水不治火,虚火上窜而成口疮。因此,心脾二经有热,口舌最易生疮。从上述病理所言,治疗小儿口腔炎应以清热为主,兼顾养阴。
本发明药物选择中药材吴茱萸和黄柏组合,其中吴茱萸味辛苦气温、大热,气味厚、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汤液.中草》记载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归肝胆、脾胃大肠肾经,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之功效。黄柏味苦、气寒为阴中之阴也。味厚沉降,入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归肾膀胱经。为五脏肠胃清热之药,表里上下俱到。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
中医学认为手少阴经通于舌,足太阴经通于口。舌为心之苗,脾脉络于口,心脾积热,故口舌极易生疮。吴茱萸和黄柏两药入手少阴经、足太阴经,从脚心外敷,两药互助共同作用,釜底抽薪,使五脏之火下行,使心脾之热自消,则口疮自愈。
小儿因乳食不节、或因外感风热,致心脾积热,火热上窜,口舌生疮。黄柏清五脏肠胃之湿热,吴茱萸散寒温中,燥湿解郁却能引热下行。二药合用,泻心脾之火,解五脏之热毒,退热除蒸,则口疮自愈。
小儿为纯阳之本,感邪之后,报易化热。或因口腔不洁,过食辛辣炙之品,损耗胃脾之阴;或因热病耗伤津液。水不足则火有条,虚火上升,致口压生疮。吴茱萸、黄柏二药合用,其滋阴燥湿之功效更为明显,二药一寒一温,升降阴阳,引火归原,使水互济,浮火自敛而口疮自愈。
为了更适合儿童使用简便的要求,本发明对其辅药选用了米醋,它不但原料来源广而且操作方法简单,还具有杀菌作用。
为了取得最佳疗效,本发明对其药物组分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下列组分用量范围都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吴茱萸45-60%,黄柏30-50%,米醋5-15%。
优选为吴茱萸45%,黄柏45%,米醋10%。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按上述配比选取原料,再将吴茱萸、黄柏分别微火烘干,研磨成粉末,通过筛网过滤,然后混合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米醋调成泥状即成。
本发明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除蒸、滋阴降火等功能,是一种治疗小儿口舌生疮的中药贴剂,它的制备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试验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统计收治门诊患者56例,其中男24例,女32例,男女之比为0.75∶1。年龄0-1岁7例,2-4岁18例,4-7岁15例,8-12岁9例,12岁以上6例。
2、诊断标准临床上以口腔粘膜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小溃疡为特征,有发热、流涎、拒食、烦躁和疼痛等表现,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临床可分三种类型。
疮疹性口腔炎,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起病时先发热,几腔粘膜充血水肿,1-2天后出现水疱,直径2-3毫米,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整个病程约1-2周。
急性球菌性口腔炎,常见于婴幼儿,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初起时牙龈和口腔粘膜充血水肿,随后发生溃疡,上面覆盖灰白色含大量致病菌的假膜。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的患儿。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凝乳样物,初时呈点状后融合成大片,涂片镜检可见真菌。
3、治疗方法每晚睡觉前,取调制好的药物涂敷于患儿脚心,外用棉纱布系之,次日取下。病情轻者一次即可,严重者连用2-3次。
用量0-1岁患儿4-5克,2-5岁患儿6-9克,10-15岁患儿9-12克,15岁以上患儿12-15克(脾胃虚寒、泄泻、胃弱食少者用量酌减)。
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经治疗溃疡愈合,症状全部消失。,好转愈合时间加快,疼痛程度减轻,溃疡数目减少。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表1)表1疗效观察统计情况

本发明的药物经56例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显效38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68%,好转率为30%,总有效率为98%。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取吴茱萸4.5克,黄柏5克,分别微火烘干,研磨成粉末,通过80目筛网过滤,然后混合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米醋0.5克。调成泥状即成外敷药。
实施例2取吴茱萸6克,黄柏3克,分别微火烘干,研磨成粉末,通过80目筛网过滤,然后混合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米醋1克调成泥状即成外敷药。
实施例3取吴茱萸4.5克,黄柏4.5克,分别微火烘干,研磨成粉末,通过80目筛网过滤,然后混合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米醋1克调成泥状即成外敷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口疮的外贴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由吴茱萸45-60%,黄柏30-50%,米醋5-15%配制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口疮的外贴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吴茱萸45%,黄柏45%,米醋10%。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小儿口疮的外贴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将吴茱萸、黄柏分别微火烘干,研磨成粉末,通过筛网过滤,然后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米醋调成泥状即成。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小儿口疮的外贴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治疗口腔炎的中药制剂。目前,治疗小儿口腔炎一般采用局部涂冰硼散、锡类散或珠黄散传统方法,也可涂用龙胆紫和金霉素鱼肝油等。现有技术的药物虽然对口疮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对于小儿口腔炎针对性差,特别是对婴幼儿不适用,使用效果也不佳。本发明原料由吴茱萸45-60%,黄柏30-50%,米醋5-15%配制而成。它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除蒸、滋阴降火等功能,治疗小儿口舌生疮方法简单、见效快、治愈率高。
文档编号A61P1/00GK1456324SQ03120380
公开日2003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8日
发明者张彩燕 申请人:张彩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