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瘀止痛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156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化瘀止痛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地说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癌症疼痛是癌症带给患者的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其疼痛之剧烈,使医界为其专门订立了三阶梯用药原则—从最普通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到最高级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吗啡;然其使用却给患者带来轻重不等的副作用,而麻醉药品的取用手续也是有一定的麻烦的。
中医学认为,癌痛是由于痰、瘀、毒等邪气结聚脏腑之间,毒根深伏,稽久不去,以至经络闭塞,气血淤滞而成,不同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
本发明凭借中医理论,以活血散瘀,扶正祛邪之方解癌痛之苦,临床小范围验证证明,确实行之有效。
技术方案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中药镇痛剂。
处方益母草100~120g,鳖甲胶100~120g,人参80~100g,黄芪40~60g,大黄40~60g,红花10~20g,水蛭(制)10~20g,当归20~40g,苏木10~20g,两头尖10~20g,川穷10~20g,麝香10~20g,姜黄10~20g,苦杏仁20~40g,没药10~20g,乳香10~20g,全蝎10~20g,延胡索20~40g,桃仁20~40g,蒲黄(炭)10~20g,吴茱萸(甘草水炙)10~20g,阿魏10~20g,肉桂10~20g,血竭10~20g,皂角刺10~20g,熟地黄20~40g,白芍20~40g,五灵脂(醋炙)10~20g。
制法(1)除阿魏、熟地黄、鳖甲胶、血竭、麝香外,其余23味药混匀,取310g,粉碎成细粉;(2)其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3)滤液中加入鳖甲胶溶解后,浓缩成稠膏;(4)阿魏用水加热融化,滤过;(5)熟地黄水煎取汁,滤过;(6)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7)两膏合并,加入、麝香等细粉拌匀干燥,研成细粉;(8)用乙醇制粒,干燥、混匀,制成200袋。
方旨水蛭、全蝎等破血止痛;皂角刺、姜黄散结化瘀、通络止痛;血竭、五灵脂化痰积、通血脉、解结气、逐瘀通络;鳖甲属血肉存骨之品,补精血津液,养阴润燥;配合补血之圣当归补血而不燥,是益气补气良药;佐以白芍、熟地,增强养阴润燥之功;人参含人参皂甙,具有促进免疫的作用;重用人参、黄茋,旨在扶正祛邪;麝香不仅逐瘀化结香窜为引,且开通诸药;调经通络,藏药透皮;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痛软坚扶正祛邪的功效。经临床验证,本品有疗效好,质量稳定,服用方便等优点。
临床应用效果按临床确诊的癌症肿瘤患者,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53~78岁,病程1~5年。给予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用1袋。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止痛药。治疗结果按全国肿瘤专业委员会疼痛协会组制订的疗效标准判定。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变化为无效,疼痛减轻60%以内为部分缓解,疼痛减轻61%~90%为显著缓解,疼痛减轻91%~100%为完全缓解。结果62名服用本颗粒剂者,总的癌痛缓解率(完全缓解+显著缓解)为93.5%(58/62);其中对轻度疼痛缓解率为100%(10/10),中度缓解率为95.3%941/430重度疼痛缓解率为77.8%(7/9)。
实施例1处方益母草112g,鳖甲胶112g,人参82g,黄芪42g,大黄56g,红花14g,水蛭(制)14g,当归28g,苏木14g,两头尖14g,川穷14g,麝香14g,姜黄14g,苦杏仁21g,没药14g,乳香14g,全蝎14g,延胡索28g,桃仁21g,蒲黄(炭)14g,吴茱萸(甘草水炙)14g,阿魏14g,肉桂14g,血竭14g,皂角刺14g,熟地黄28g,白芍28g,五灵脂(醋炙)14g。
制法(1)除阿魏、熟地黄、鳖甲胶、血竭、麝香外,其余23味药混匀,取310g,粉碎成细粉;(2)其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3)滤液中加入鳖甲胶溶解后,浓缩成稠膏;(4)阿魏用水加热融化,滤过;(5)熟地黄水煎取汁,滤过;(6)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7)两膏合并,加入、麝香等细粉拌匀干燥,研成细粉;(8)用乙醇制粒,干燥、混匀,制成200袋。
实施例2处方益母草100g,鳖甲胶120g,人参80g,黄芪60g,大黄40g,红花20g,水蛭(制)10g,当归40g,苏木10g,两头尖20g,川穷10g,麝香20g,姜黄10g,苦杏仁40g,没药10g,乳香20g,全蝎10g,延胡索40g,桃仁20g,蒲黄(炭)20g,吴茱萸(甘草水炙)10g,阿魏20g,肉桂10g,血竭20g,皂角刺10g,熟地黄40g,白芍20g,五灵脂(醋炙)20g。
制法(1)除阿魏、熟地黄、鳖甲胶、血竭、麝香外,其余23味药混匀,取310g,粉碎成细粉;(2)其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3)滤液中加入鳖甲胶溶解后,浓缩成稠膏;(4)阿魏用水加热融化,滤过;(5)熟地黄水煎取汁,滤过;(6)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7)两膏合并,加入、麝香等细粉拌匀干燥,研成细粉;(8)用乙醇制粒,干燥、混匀,制成200袋。
实施例3处方益母草120g,鳖甲胶100g,人参100g,黄芪40g,大黄60g,红花10g,水蛭(制)20g,当归20g,苏木20g,两头尖10g,川穷20g,麝香10g,姜黄20g,苦杏仁20g,没药20g,乳香10g,全蝎20g,延胡索20g,桃仁40g,蒲黄(炭)10g,吴茱萸(甘草水炙)20g,阿魏10g,肉桂20g,血竭10g,皂角刺20g,熟地黄20g,白芍40g,五灵脂(醋炙)10。
制法(1)除阿魏、熟地黄、鳖甲胶、血竭、麝香外,其余23味药混匀,取310g,粉碎成细粉;(2)其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3)滤液中加入鳖甲胶溶解后,浓缩成稠膏;(4)阿魏用水加热融化,滤过;(5)熟地黄水煎取汁,滤过;(6)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7)两膏合并,加入、麝香等细粉拌匀干燥,研成细粉;(8)用乙醇制粒,干燥、混匀,制成200袋。
权利要求
1.种化瘀止痛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处方为益母草100~120g,鳖甲胶100~120g,人参80~100g,黄芪40~60g,大黄40~60g,红花10~20g,水蛭(制)10~20g,当归20~40g,苏木10~20g,两头尖10~20g,川穷10~20g,麝香10~20g,姜黄10~20g,苦杏仁20~40g,没药10~20g,乳香10~20g,全蝎10~20g,延胡索20~40g,桃仁20~40g,蒲黄(炭)10~20g,吴茱萸(甘草水炙)10~20g,阿魏10~20g,肉桂10~20g,血竭10~20g,皂角刺10~20g,熟地黄20~40g,白芍20~40g,五灵脂(醋炙)10~20g;其制法为(1)除阿魏、熟地黄、鳖甲胶、血竭、麝香外,其余23味药混匀,取310g,粉碎成细粉;(2)其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3)滤液中加入鳖甲胶溶解后,浓缩成稠膏;(4)阿魏用水加热融化,滤过;(5)熟地黄水煎取汁,滤过;(6)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7)两膏合并,加入、麝香等细粉拌匀干燥,研成细粉;(8)用乙醇制粒,干燥、混匀,制成200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瘀止痛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处方为益母草112g,鳖甲胶112g,人参82g,黄芪42g,大黄56g,红花14g,水蛭(制)14g,当归28g,苏木14g,两头尖14g,川穷14g,麝香14g,姜黄14g,苦杏仁21g,没药14g,乳香14g,全蝎14g,延胡索28g,桃仁21g,蒲黄(炭)14g,吴茱萸(甘草水炙)14g,阿魏14g,肉桂14g,血竭14g,皂角刺14g,熟地黄28g,白芍28g,五灵脂(醋炙)14g。其制法为(1)除阿魏、熟地黄、鳖甲胶、血竭、麝香外,其余23味药混匀,取310g,粉碎成细粉;(2)其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3)滤液中加入鳖甲胶溶解后,浓缩成稠膏;(4)阿魏用水加热融化,滤过;(5)熟地黄水煎取汁,滤过;(6)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7)两膏合并,加入、麝香等细粉拌匀干燥,研成细粉;(8)用乙醇制粒,干燥、混匀,制成200袋。
全文摘要
一种化瘀止痛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中药镇痛剂。处方益母草100~120g,鳖甲胶100~120g,人参80~100g,黄芪40~60g,大黄40~60g,红花10~20g,水蛭(制)10~20g,当归20~40g,苏木10~20g,两头尖10~20g,川穷10~20g,麝香10~20g,姜黄10~20g,苦杏仁20~40g,没药10~20g,乳香10~20g,全蜗10~20g,延胡索20~40g,桃仁20~40g,蒲黄(炭)10~20g,吴茱萸(甘草水炙)10~20g,阿魏10~20g,肉桂10~20g,血竭10~20g,皂角刺10~20g,熟地黄20~40g,白芍20~40g,五灵脂(醋炙)10~20g。制法略。本发明凭借中医理论,以活血散瘀,扶正祛邪之方解癌痛之苦,经临床小范围验证证明,确实行之有效。
文档编号A61P29/00GK1589839SQ0314422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日
发明者赵国玺 申请人:赵国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