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按键调节式电子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129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按键调节式电子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治疗仪,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按键调节式电子治疗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治疗仪器中,功能如幅度、频率、模式切换等均使用电位器通过机械动作来调节,这种方式很直接,但存在以下缺陷转动很小角度变化量就很大,很容易造成过度调节,需要细微调节时不容易操作;当采用多模式或多通道时不能预设初值或者要用多组调节电路,结构复杂;电位器通过机械接触直接参与主电路工作,易接触不良,易于出现意外的变化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不便于数字化、小型化。有的治疗仪上电位器调节旋钮旋转的方向还与人的操作习惯旋转方向相反,容易造成反向调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调节性能更好、可进行步进、细微调节,不会出现过度调节且结构简单的使用按键调节式电子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在现有电子治疗仪中设若干按键,按键与单片机的输入端口相连接,编制相应检测程序和功能处理程序模块,当检测到按键状态变化时,单片机按照程序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度或频率。
本实用新型按键调节通过单片计算机实现步进调节,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具备更好的调节性能多通道、多模式可共有一组调节键,并可针对不同模式下的不同通道预设初值;基于步进调节、逐级上升,不会出现过度调节;即使出现错误,选择了反向调节的情况,也可以很快发现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只在按下的瞬间发信号给单片计算机,不参与功能电路,不会因按键失效而导致功能意外的变化;基于单片机技术,易于微型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电子治疗仪中增设一按键电路,由三个按键模式切换键T1、增强键T2、减弱键T3及单片机IC构成,模式切换键T1、增强键T2、减弱键T3分别接至单片机IC(RFQT02)的中断口P31、P32、P33。切换键T1、增强键T2、减弱键T3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串接电阻R1、R2、R3,电阻R1、R2、R3另一端均接至单片机IC同一数据输入口。单片机IC程序根据各端口的信号,即按键的状态调节输出端口的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按键按下产生电平变化,单片计算机以中断方式随时对其进行采样,当出现中断信号,单片计算机先判别按键的来源,然后调用相应的功能程序块(如幅度上升)进行相应调节,输出改变后的输出信号。
要实现预设初值,只要在单片计算机程序中预先存储模式、通道、功能初值等相关信息,单片计算机加电后即读取该预置数据进入工作状态,一直到按键信号的出现。
权利要求1.一种使用按键调节式电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电子治疗仪中设按键电路,由三个按键组成模式切换键(T1)、增强键(T2)、减弱键(T3)分别接至单片机IC的中断口P31、P32、P33,单片机程序根据各端口的信号,即按键的状态调节输出端口的输出信号的幅度和频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按键调节式电子治疗仪,在现有电子治疗仪中设若干按键,按键与单片机的输入端口相连接,编制相应检测程序和功能处理程序模块,当检测到按键状态变化时,单片机按照程序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度或频率。本实用新型按键调节通过单片计算机实现步进调节,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具备更好的调节性能多通道、多模式可共有一组调节键,并可针对不同模式下的不同通道预设初值;基于步进调节、逐级上升,不会出现过度调节;而且只在按下的瞬间发信号给单片计算机,不参与功能电路,不会因按键失效而导致功能意外的变化;基于单片机技术,易于微型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N1/00GK2605872SQ0322842
公开日2004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3日
发明者王艳庆, 邹小雪 申请人:邹小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