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镫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995阅读:1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镫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生物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镫骨,应用于听力器官的修复和治疗。
背景技术
由于遗传、病毒感染、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或胶原性疾病所致耳硬化症,主要症状有耳聋,表现为慢性进行性传导性听力减退、耳鸣,表现为轰轰性或营营低频性耳鸣或蝉鸣性高频音,持续性或间歇性;误听;自声过强;少数患者伴有眩晕。1876年该病被人类认识并实施开窗手术,先后曾尝试应用多种材料来代替镫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外首先将聚四氟乙烯和钽丝这两种材料制作的人工镫骨应用到耳硬化症手术中并得到美国国家卫生部门相关系统的认可。该产品现已商品化,我国亦有该商品的代理商,美国Medtronic xomed公司有该类商品,该公司网址www.xomed.com。由黎介寿主编的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耳鼻咽喉科手术学全集》P197-198有相关的介绍)。
虽然人工镫骨各种各样,但是应用到手术中存在各种问题和缺陷,如步骤过程复杂,手术副作用大,效率低等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镫骨,替代人耳内失去其本来功能的镫骨,使人耳恢复原来的听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镫骨,克服现有人工镫骨的问题和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镫骨,结构科学合理,操作简单,安放深度可调节、远期并发症少。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镫骨,呈弹夹式结构,自然夹持在内耳砧骨长脚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镫骨,该人工镫骨包括夹紧部和小柱体两部分,其中夹紧部下半部分位于小柱部内部,夹紧部上半部分为双弧型或β型。
所述的夹紧部为一金属丝。
所述的金属丝为钽丝。
所述的小柱体为聚四氟乙烯柱体。
所述的小柱体为空心结构。
所述的夹紧部下部分可全部位于小柱部内部,也可穿过小柱部内部而缠绕于小柱部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传统挂钩式结构相比有如下特点安放更容易、安放深度可调节、远期并发症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其为一种人工镫骨,包括夹紧部1和小柱体2两部分,其中夹紧部下半部分植入小柱部内部,夹紧部上半部分为双弧型。在图2中夹紧部上半部分则为β型。
夹紧部为一金属钽丝,长42cm、直径0.09mm,有4个弯曲,不同的弯曲对应不同的深度,因此,可以根据术中病人的听力改善情况随意调节。
小柱体采用聚四氟乙烯(商品名称特氟隆,Teflon)制成柱体或者空心结构,长5mm、直径0.5m所述的夹紧部下部分可全部位于小柱部内部,也可穿过小柱部内部而缠绕于小柱部的外部。
具体制作过程为
将注射用9号针头经截断、打磨处理后垂直插入聚四氟乙烯板材(厚约5mm)用5号针头将针头内直径0.5mm、长约5mm的聚四氟乙烯小柱顶出。聚四氟乙烯小柱亦可由专业化厂家提供直径0.5mm、长5mm的。
1号手术用弯针从柱顶中心垂直穿入1mm处,针尖拐向,将侧壁穿透后退出。
将直径为0.09mm、长42cm的钽丝直接植入小柱或者沿针所走路线穿出后,将钽丝绕小柱一周。
剩余钽丝通过镊子弯曲成双弧型或β型即制作成夹紧部的上半部分。
上述弹夹式结构与现有传统的结构相比有如下特点1安放更容易。
可利用该结构金属的自然弹性直接安放并固定于砧骨长脚,免去了原结构先需安放到位,再钳夹固定的手术步骤,进而可以避免由于钳夹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砧骨脱位、砧骨长脚断裂和小柱下移引起的内耳损伤。
2安放深度可调节。
双弧型弹夹式结构有4个弯曲,不同的弯曲对应不同的深度,因此,可以根据术中病人的听力改善情况随意调节。
3远期并发症少。
双弧型弹夹式结构是借助于其弹性自然夹持在砧骨长脚上,与钳夹固定的挂钩式结构相比对砧骨长脚局部的压力小,从而避免了由于夹持过紧引起的砧骨长脚继发性缺血性坏死和听力下降。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镫骨,其特征在于,该人工镫骨包括夹紧部和小柱体两部分,其中夹紧部下半部分位于小柱部内部,夹紧部上半部分为双弧型或β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镫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部为一金属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镫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丝为钽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镫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柱体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镫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柱体为空心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人工镫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部下部分可全部位于小柱部内部,也可穿过小柱部内部而缠绕于小柱部的外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镫骨,该人工镫骨包括夹紧部和小柱体两部分,其中夹紧部下半部分位于小柱部内部,夹紧部上半部分为双弧型或β型。夹紧部为钽丝,小柱体为聚四氟乙烯空心结构。本实用新型用于听力器官的修复和治疗,而且安放容易、安放深度可调节、远期并发症少。
文档编号A61L27/14GK2606575SQ0324076
公开日2004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4日
发明者杨伟炎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