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引导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8918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脉穿刺引导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协助医护人员在临床进行静脉注射的仪器,尤其是可在静脉注射时帮助找到血管的静脉穿刺引导仪。
背景技术
静脉注射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治疗疾病和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又由于有些病人自身的原因,血管细小、难找;还有一些外伤病人由于失血过多,血管不充盈,导致在静脉注射时护士找不到血管,错过了治疗时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临床中方便护士进行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引导仪,对于血管比较难找的病人,护士可借助在监视器上的显影准确地找到病人的血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由近红外发射装置、近红外线接收器、监视器和电源组成的静脉血管成像系统。电源是一个12V可充电的铅酸电池。近红外发射装置是由若干个5mm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并联而成,其发出近红外线的波长为850nm,并与电源相连接。近红外线接收器是一个光学镜头前装有800nm红外线滤色镜的黑自低照度高解析的摄像机,近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与监视器相连接,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监视器的输入端与近红外线接收器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相连接。图像通过监视器呈现。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利用去氧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吸收光谱,经过光电转换和图像处理,将手背和足背静脉血管的影像实时动态地显示在监视器的屏幕上,以便于医护人员准确、快速地为患者实施静脉穿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原理简单、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静脉针穿刺的成功率。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2.红外线接收器3.镜头4.红外线滤色镜 5.监视器 6.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本实用新型是由近红外发射装置、近红外线接收器2、监视器5和电源6组成的静脉血管成像系统。电源6是一个12V可充电的铅酸电池。近红外发射装置由若干个5mm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1组成,其发出近红外线的波长为850nm,与电源6相连接。近红外线接收器2是一个光学镜头3前装有800nm红外线滤色镜4的黑白低照度高解析的摄像机,近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与监视器5相连接,输入端与电源6相连接,监视器的输入端与近红外线接收器2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源6相连接。对于血管比较难找的病人,在具体操作时,先插上电源6,让病人握住近红外发射装置,然后病人将手背置于镜头3前红外线滤色镜4下大约25cm,红外线滤色镜4正好只可以让850nm近红外线通过,而后再通过光学镜头,将图像信号传送到黑白低照度高解析的摄像机上,摄像机再将图像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送到监视器5上,因为静脉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线的吸收峰值最高,监视器5将清晰地显示病人静脉血管内的去氧血红蛋白的图像,其图像在监视器5上显示为黑色条状阴影。此时医护人员可以在监视器5下准确、快速地找到病人血管,使医护人员过去反复高难度的静脉穿刺变得快速而简单。
权利要求1.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包括近红外发射装置、近红外线接收器、监视器和电源组成的静脉血管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源是一个12V可充电的铅酸电池,近红外发射装置是由若干个5mm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并联而成,并与电源相连接,近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与监视器相连接,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监视器的输入端与近红外线接收器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其特征在于近红外发射装置的每个发光二极管发出近红外线的波长为8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其特征在于近红外线接收器是一个光学镜头前装有800nm红外线滤色镜的黑白低照度高解析的摄像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它是由近红外发射装置和近红外线接收器、监视器和一个电源组成的静脉血管成像系统。在具体操作时,先插上电源,让病人握住近红外发射装置,然后病人将手背置于红外线滤色镜下大约25cm,红外线滤色镜正好只可以让850nm近红外线通过,而后再通过光学镜头,将图像信号传送到黑白低照度高解析的摄像机上,摄像机再将图像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送到监视器上,因为静脉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线的吸收峰值最高,监视器将清晰地显示病人静脉血管内的去氧血红蛋白的图像。帮助医护人员准确、快速地找到病人血管,使过去反复高难度的静脉穿刺变得快速而简单。
文档编号A61B6/00GK2624825SQ0324223
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9日
发明者周明非, 周晓光, 鲍乐乐, 朱望, 闵辉, 南雪 申请人:周明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