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复合同心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292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复合同心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创伤骨科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用钻头的改进。用于对骨折片钻孔以便置入普通皮质骨镙钉,从而达到两骨折片间的加压作用。
背景技术
四肢骨折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的损伤,其中尤以长骨干骨折为多见。在粉碎、斜形和螺旋形骨折中,需要对骨折片进行牢固固定。恢复骨结构完整性的最有效方式不仅仅是恢复骨折片的相互接触,而且要加压,这允许负荷直接从一个骨片传到另一个骨片。减少由固定装置运载的负荷,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并减少了断裂。拉力螺钉是完成折片间加压和稳定的最有效方式。它形成了所有稳定内固定的基本结构单元,同时可加用中和钢板来保护螺钉而防止其断裂。拉力螺钉是一种其螺纹仅抓持对侧皮质的螺钉。这意味着螺钉部分未抓持近侧皮质。要么因为螺钉体部无螺纹,要么因为近侧皮质孔等于或实际上大于螺钉的外径,因此当一个拉力螺钉被拧紧时,产生两骨折片间的加压力。通常使用的拉力螺钉为普通全螺纹皮质骨螺钉。全螺纹螺钉作为拉力螺钉使用时,近端皮质孔必须扩钻以便使近侧皮质的钉孔在大小上至少等于螺纹的外径。
在拧入螺钉前,需对骨折片进行钻孔。常用方法为将内径3.5(4.5)mm的套筒套在直径3.5(4.5)mm的钻头上,钻近侧皮质滑动孔,然后更换直径2.5(3.2)mm钻头,套上外径3.5(4.5)mm的套筒,钻远侧皮质,即为攻丝孔。另一种方法为先钻攻丝孔,再用C型导向器定位钻滑动孔。但是C型导向器的尖必须在攻丝孔的原位,否则,两个孔将不在一条直线上,这将导致骨折片的移位,从而在拉力螺钉拧紧时丧失复位。
上述两种方法存在1、手术操作步骤多、费时;2、需要辅助器械;3、换步操作时骨折片易移位,而不能保证两孔的同心性等缺陷。两孔不同心的危害在于螺纹与滑动孔之间啮合而失去拉力螺钉作用。少数操作者为节省时间往往先用细钻打孔,再用粗钻扩孔,这样更容易导致滑动孔的偏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钻头前部细钻用于钻攻丝孔,后部粗钻用于钻滑动孔之医用加压螺钉复合同心钻。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它包括钻头和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分为钻头前部和钻头后部,其中钻头前部外径小于钻头后部外径,两者轴心在同一直线上,钻头前部外径为2.5mm~3.5mm,长度为10mm~15mm,钻头后部外径为3.5mm~4.5mm,长度为45mm~55mm。
本实用新型将本来需用两个钻头及套筒、分两步进行的钻滑动孔和攻丝孔的操作简化为只需一个钻头一个套筒、只需一步完成的操作,不需其它辅助器械。因而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在一次完成打两个孔的同时又能保证两孔的同心性,不会使本已复位的骨折片移位。在后部扩孔时,前部钻孔的同时还能起到导向作用,同时由于前部的长度是根据不同部位骨干的皮质厚度设定的,因此前部刚刚穿透对侧皮质后,后部刚好能穿透近侧皮质,故不会损伤远侧的软组织。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进行的改进,它是由直径不同的两个钻复合而成。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钻头1和柄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1分为钻头前部3和钻头后部4两个部分,前部用于钻攻丝孔,后部用于钻滑动孔,其中钻头前部3外径小于钻头后部4外径,且两者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一次同时钻攻丝孔和滑动孔,并能保证钻后两孔的同心。
本实用新型钻头前部3和钻头后部4之外径及长度是根据不同的骨折位置来确定的。用于上肢的两钻直径可分别为2.5mm和3.5mm,钻头前部3长为10mm,钻头后部4长可为50mm,整个钻头长100mm;用于下肢的两钻直径可分别为3.2mm和4.5mm,钻头前部3长可为15mm,钻头后部4长可为50mm,整个钻头长100mm。在两部交界(后角)处有刃,以便后部扩孔。柄部2尾端制成适用于AO电钻的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复合同心钻,它包括钻头(1)和柄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1)分为钻头前部(3)和钻头后部(4),其中钻头前部(3)外径小于钻头后部(4)外径,两者轴心在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复合同心钻,其特征在于钻头前部(3)外径为2.5mm~3.5mm,长度为10mm~15mm,钻头后部(4)外径为3.5mm~4.5mm,长度为45mm~55mm。
专利摘要一种医用复合同心钻,它包括钻头和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分为钻头前部和钻头后部,其中钻头前部外径小于钻头后部外径,两者轴心在同一直线上,钻头前部外径为2.5mm~3.5mm,长度为10mm~15mm,钻头后部外径为3.5mm~4.5mm,长度为45mm~55mm。本实用新型只需一个钻头一个套筒、一步完成操作,不需其它辅助器械,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一次完成打两个孔的同时又能保证两孔的同心性,不会使本已复位的骨折片移位。在后部扩孔时,前部钻孔的同时还能起到导向作用,同时由于前部的长度是根据不同部位骨干的皮质厚度设定的,因此前部刚刚穿透对侧皮质后,后部刚好能穿透近侧皮质,故不会损伤远侧的软组织。
文档编号A61B17/16GK2657590SQ03248539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8日
发明者杨慎达, 朱勇, 张超, 邓展生 申请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