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平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8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平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平车,包括床板,床板支脚,所述床板包括:位于床板上方的铲板,床板的前后两端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限位压板,位于铲板下方驱动铲板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于铲板背部的电加热装置;所述床板支脚上设有调节支脚高度的升降机构,为在不同高度的床位之间转移病人提供方便,平车上的铲板可通过驱动机构左右移动,能够单人操作实现病人在病床、手术台或检查床之间的转移,避免了对病人直接接触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平车铲板上还设有电加热装置,为需要供暖的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提供供暖保护措施,避免因为床板硬、凉而造成病情的恶化。
【专利说明】多功能平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转运病人的多功能平车。

【背景技术】
[0002]病人住院期间,从病房到检查室、从病房到手术室之间的转运常常需要平车来实现,尤其是针对重危病人、昏迷病人、多发伤病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体重较大病人等在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而且稍有不当就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000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申请号为【201320458666.2】的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转运平车,包括平车底座、铲式担架装置、固定卡槽装置和平车把手装置,其将铲式担架装置设置在平车底座的上部,固定卡槽装置设置在平车底座的两侧上部,医护人员通过铲式担架装置将病人抬到平车底座上,避免了在搬抬过程中对病人的直接接触。
[0004]但是,现有的实施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缺陷:1.转移病人时需要足够的辅助人员,在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因搬运不慎导致病人受伤部位的再次损伤;2.由于平车和病床、手术台之间存在一定高度差,当转移搬运病人时,由于高度差的限制,搬运也较为不便;3.当转移危重病号时,由于平车床板较硬、较凉,对刚做完手术的危重病号来说可能会加重病情的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转运平车在转移病人时需多人辅助、操作不便等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能够单人操作、防止病人二次受伤,且可加热的多功能平车。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平车,包括床板,床板支脚,所述床板包括:位于床板上方的?产板,床板的前后两端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限位压板,位于?产板下方驱动铲板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于铲板背部的电加热装置;所述床板支脚上设有调节支脚高度的升降机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铲板宽度方向设置在铲板前后两端背部的齿轮条、分别与所述齿轮条相啮合的蜗杆,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杆的驱动轴。
[0008]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铲板宽度方向设置在铲板前后两端背部的齿轮条、分别与所述齿轮条相啮合的齿轮,及驱动电机,所述输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的驱动轴。
[0009]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压板的长度与床板宽度等同,限位压板的宽度为60-100mm,铲板前后两端位于限位压板和床板之间的缝隙中。
[0010]作为优选,所属平车上还包括安装在床板左右两侧相对位置的平车扶手。
[0011 ] 作为优选,所述床板下方还安装有储物架。
[0012]作为优选,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缠绕于铲板背面的电加热丝。
[0013]作为优选,所述床板底部安装有蓄电池。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平车铲板可自动沿左右方向滑动,节省了医务人员劳动力,也避免了直接对病人接触造成的二次伤害;2.平车床板支脚为可调节高度,对于在不同高度的病床或手术台之间转运病人提供更方便;3.平车铲板上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对刚做完手术的危重病人可提供供暖保护,避免病情的恶化。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平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铲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8]1、床板;2、铲板;3、床板支脚;4、蜗杆;5、驱动电机;6、限位压板;7、储物架;8、平车扶手;9、弹簧合页;10、蓄电池;21、齿轮条;22、电加热丝;31、升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地描述:
[0020]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平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床板1,床板支脚3,所述床板I包括:位于床板上方的伊^板2、位于床板I的前后两端沿床板宽度方向设置的限位压板6、位于铲板2下方驱动铲板2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于铲板2背部的电加热装置;所述床板支脚3上设有调节支脚高度的升降机构。
[0021]为避免多人协作转移病人,消耗人力,或因多人配合不当,造成病人二次伤害,本实施例中通过铲板2的左右移动实现病人在平车与病床或手术台之间的转运,铲板2下方设置驱动铲板2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如题2、图3所示,作为优选,本实施例驱动机构包括沿铲板宽度方向设置在铲板前后两端背部的齿轮条21、分别与所述齿轮条21相啮合的蜗杆4,及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蜗杆的驱动轴,当需要把病人从病床上移动到平车上时,医护人员把平车与病床并列放置,打开驱动电机5开关,电机正向转动,带动蜗杆4的旋转,由于铲板背面与蜗杆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蜗杆螺旋齿相啮合的齿轮条21,蜗杆的旋转就会使铲板2从床板侧沿移出,铲板2在工作人员辅助下,伸入病人身体下面将病人移到铲板上,此时,使驱动电机5反转,铲板携带病人移回平车床板上,整个工作过程只需一人操作即可完成,也避免了对病人的直接搬运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
[0022]同样,上述驱动机构也可选择齿轮驱动,驱动机构包括沿铲板宽度方向设置在铲板前后两端背部的齿轮条、与所述齿轮条相啮合的齿轮,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的驱动轴,电机的正反转通过齿轮的旋转带动铲板的移出床板和移回床板,为了防止铲板移动过程中由于压力过大而张起,更好的保护病人,在床板的前后两端沿宽度方向设置有限位压板6,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压板6的长度与床板宽度等同,限位压板6的宽度为60-100_,本实施例优选80mm,f产板2前后两端位于限位压板6和床板I之间的缝隙中,在床板I两侧相对位置还通过弹簧合页9安装有平车扶手8,移动平车时,平车扶手8垂直立在床板I两侧边沿,医护人员可通过平车扶手8推动平车,也可以防止病人侧翻,更好的保护病人,移出和移回铲板2时,通过弹簧合页9将平车扶手8向下掰动,方便铲板2移动,铲板2在移动过程中由于限位压板6的限制,也不会由于压力而张起,更好的保护病人,同时方便医护人员通过平车扶手8移动平车。
[0023]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铲板2背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缠绕在铲板背部的电加热丝22,床板I下方还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储物架7,储物架7上可放置蓄电池10,心电监护仪等,蓄电池10可作为电加热装置和其他仪器的供电电源,对于刚做完手术的危重病人来说,需要适宜的温度保护措施,电加热丝22发热提高铲板2的温度,使用时可根据经验提前对铲板2进行加热,以使铲板2达到适宜的温度,在转移过程中也为病人良好的供暖措施,避免因外界环境温度造成身体状况的恶化。
[0024]由于病床,手术台,平车之间存在一定高度差,在转移病人时,由于高度差的限制搬运病人多有不便,本实施例中,床板支脚为可升降机构,所述床板支脚分为上下套管,套管内的安装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为现有公知术语,主要包括压力缸、活塞杆、活塞、密封导向套,气弹簧内密闭的压力缸内充入氮气,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本实施例中,床板支脚内的四个气弹簧的开关各由电磁阀控制,并通过线路将4个电磁阀连接在个总的升降开关31上来控制,当需要升高平车时,按下升降开关31,启动电磁阀控制气弹簧开关打开,气弹簧活塞上端和下端高压氮气相通,气缸缓慢上升,实现平车升高,松开升降开关31,气弹簧开关关闭,气缸停止上升;当需要降低平车高度时,按下升降开关31,对床板向下施加相应的压力,使平车高度下降,松开升降开关31,调节结束。
[0025]同样,所述升降机构,也可以采用手摇式铰接连杆实现,在床板支脚上安装铰接连杆,连杆首尾铰接为Z形结构,通过摇杆实现Z形连杆的升降,进而实现平车的升降,其中,床板下还通过螺栓安装有储物架,为放置一些仪器用品提供方便。
[0026]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多功能平车,平车采用可升降式结构,为在不同高度的床位之间转移病人提供方便,平车上设有铲板,铲板可自动左右移动,可以单人操作实现病人在病床、手术台或检查床之间的转移,避免了对病人直接接触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本实施例平车铲板上还设有电加热装置,可为24小时需要心电监护仪监控的危重病人提供供暖措施,避免因为床板硬、凉而造成病情的恶化。
[0027]但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很容易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平车,包括床板,床板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包括:位于床板上方的铲板,床板的前后两端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限位压板,位于铲板下方驱动铲板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于铲板背部的电加热装置;所述床板支脚上设有调节支脚高度的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铲板宽度方向设置在铲板前后两端背部的齿轮条、分别与所述齿轮条相啮合的蜗杆,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杆的驱动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铲板宽度方向设置在铲板前后两端背部的齿轮条、分别与所述齿轮条相啮合的齿轮,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的驱动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压板的长度与床板宽度等同,限位压板的宽度为60-100mm,铲板前后两端位于限位压板和床板之间的缝隙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左右两侧相对位置各设置有平车扶手,所述平车扶手通过弹簧合页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下方还安装有储物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缠绕于铲板背面的电加热丝。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底部安装有蓄电池。
【文档编号】A61G1-04GK204274832SQ201420762524
【发明者】王夕英, 李 杰 [申请人]王夕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