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拔除针头的触爪及其针头拔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23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拔除针头的触爪及其针头拔除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拔除针头的触爪及其针头拔除装置,其中用于拔除针头的触爪,包括:夹持爪、导正槽、销孔、弹簧孔和弹簧导向柱,其中:夹持爪位于导向槽正上方,弹簧孔位于导正槽相对侧下方,弹簧孔内部设有弹簧导向柱,弹簧孔上设置复位弹簧,导正槽后部开有销孔。本实用新型触爪操作性强,强度大,拔除针头成功率高。
【专利说明】
用于拔除针头的触爪及其针头拔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拔除针头的触爪及其针头拔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无法避免的需要使用一些利器对病人进行操作,如注射时需要使用注射器的针头,抽血时使用抽血管的针头等。由于医护人员需要频繁的使用如针头此类的利器,被使用过的利器刺伤的风险极高,一般称此类的事故为针刺伤。这些利器在使用后会残留有病人的血液,当病人血液中含有病毒、细菌等有传染性物质时,这些物质就有可能成为传染疾病的传染源,如艾滋病、肝炎、梅毒等均可通过此种方式传染,而一旦被感染,治疗的难度极大,会造成被感染者巨大的生理、心理上的损害。为了降低针刺伤在医护人员中的发生率,临床上要求尽可能使用防刺伤设备,但当设备无法制成防刺伤设备时,就需要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等时尽可能小心。安全处理针头通常的做法是将使用过的针头投入专门的利器收集盒内。但在将针头放入此种利器收集盒过程中存在以下可能增加针刺伤风险的行为:需要将针头从注射器上取下再投入利器收集盒,取针过程增加对污染利器的接触机会。
[0003]在现有的针头拔除装置中使用的是单侧齿状触爪,通过镜像的利齿夹持针头圆身面,从而达到拔除针头的目的。此种结构夹持成功率低,强度小,使用塑料材质时容易从针头圆身面滑脱,达不到目的;使用金属材质制作时,容易将利齿卡入针头圆身面,使针头无法顺利掉落。
[0004]本
【申请人】申请的中国专利CN201520189006.8公开了一种针头拔除装置,由电机、两个啮合的相同齿轮、两个夹爪、两个偏心轮轴、两个滑动轴套、支座组成;其中两个夹爪、两个偏心轮轴、两个滑动轴套呈镜像对称布置,电机通过两个啮合的相同齿轮驱动两个偏心轮轴;当针头伸入针头拔除装置的夹爪啮齿之间时,传感器触动微动开关启动电机,动力通过两个啮合的相同齿轮传送给偏心轮,偏心轮轴带动偏心轮套会产生一个向前向下向后向上的重复动作,由此固定在偏心轮套上的滑动轴带着夹爪产生一个爪紧向下松开向上的重复动作(公告号为204543146U)。但是在使用中我们发现:使用金属材质触爪时,拔除成功率较高,但是触爪上的夹持齿有很大概率会卡入针头圆身面中,无法掉入利器收集盒,影响使用;使用塑料材质触爪时,拔除成功率较低,触爪上的夹持齿有很大概率会从针头圆身面滑脱,无法达到拔除针头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拔除针头的触爪,触爪操作性强,强度大,拔除针头成功率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包含该触爪的针头拔除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拔除针头的触爪,包括:夹持爪、导正槽、销孔、弹簧孔和弹簧导向柱,其中:夹持爪位于导向槽正上方,弹簧孔位于导正槽相对侧下方,弹簧孔内部设有弹簧导向柱,复位弹簧套设于弹簧导向柱上,防止触爪运行过程中掉落,导正槽后部开有销孔。
[0007]所述的导正槽相对侧是指相对于导正槽所在触爪一侧的另一侧。
[0008]优选的,所述的夹持爪侧面为7字形,功能部分为圆弧形,可最大面积与针头底面接触。所述的功能部分是指夹持爪用于夹持针头的部分。
[0009]优选的,所述的导正槽为U型结构,其U形面与针头圆身面吻合,在操作时可将异向针头导正,提高针头拔除成功率。
[0010]优选的,所述的弹簧孔直径为2.2?3_,大于复位弹簧外径,弹簧导向柱直径小于复位弹簧内径0.02?0.05mm。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触爪的针头拔除装置,包括:带角度支座、齿轮组、两个齿轮固定轴、两个偏心轮轴、两个夹臂、两个触爪和电机,其中:两个齿轮固定轴、两个偏心轮轴和两个夹臂呈镜像布置,偏心轮轴一端与齿轮组相连,另一端与夹臂相连,齿轮固定轴和夹臂设置于带角度支座上,两个触爪分别设置于两个夹臂的内侧且呈镜像布置,电机与齿轮组相连。
[0012]所述的夹臂包括:偏心轮套、滑动轴、滑动轴套、限位轴、连接轴和偏心轮轴承,其中:滑动轴一端伸入滑动轴套中,另一端插入限位轴的与轴向垂直的通孔中,偏心轮套固定于滑动轴套上,连接轴固定连接于滑动轴套上的连接轴孔中,偏心轮轴承固定于偏心轮套内部。
[0013]所述的带角度支座包括:限位轴孔、偏心轮轴孔和齿轮固定轴孔,其中:限位轴设置于限位轴孔内,偏心轮轴的一端穿过偏心轮轴孔与齿轮组相连,另一端设置于偏心轮套内,齿轮固定轴设置于齿轮固定轴孔内。
[0014]所述的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两个啮合大齿轮和两个相互啮合的啮合小齿轮,其中:主动齿轮分别与电机和一个嗤合小齿轮相连,两个嗤合小齿轮分别与两个嗤合大齿轮相嗤合,两个嗤合大齿轮分别与两个偏心轮轴相连。
[0015]所述的带角度支座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5°?90°。
[0016]本实用新型触爪操作性强,强度大,拔除针头成功率高,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误操作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分离注射器和针头,并使针头顺利投入可更换的锐器盒中。
【附图说明】
用于拔除针头的触爪及其针头拔除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及A部局部放大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0019]图3为触爪的结构图。
[0020]其中:1.针头触碰板,2.铡刀,3.软管滑槽,4.带角度支座,5.齿轮组,6.齿轮固定轴,7.偏心轮轴,8.夹臂,9.触爪,10.电机;
[0021]11.针头过孔;
[0022]41.限位轴孔,42.偏心轮孔,43.齿轮固定轴孔;
[0023]51.主动齿轮,52.啮合大齿轮,53.啮合小齿轮;
[0024]81.偏心轮套,82.滑动轴,83.滑动轴套,84.限位轴,85连接轴,86.偏心轮轴承;
[0025]91.夹持爪,92.导正槽,93.销孔,94.弹簧孔;
[0026]831.连接轴孔,941.弹簧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针头触碰板1、铡刀2、软管滑槽3、带角度支座4、主动齿轮及齿轮组5、两个齿轮固定轴6、两个偏心轮轴7、两个夹臂8、两个触爪9和电机10;其中啮合大齿轮52、啮合小齿轮53、两个齿轮固定轴6、两个偏心轮轴7、两个夹臂8呈镜像对称布置,电机10通过主动齿轮51驱动啮合大齿轮52、啮合小齿轮53从而使两个偏心轮轴7带动夹臂8做周期性运动;
[0029]所述的夹臂8包括偏心轮套81、滑动轴82、滑动轴套83、限位轴84、连接轴85和偏心轮轴承86,滑动轴82—端伸入滑动轴套83中,一端插入限位轴84通孔中,偏心轮套81固定于滑动轴套83上,连接轴85固定连接与滑动轴套83上的连接轴孔831中,偏心轮轴承86固定于偏心轮套81内部。
[0030]所述的带角度支座4设有限位轴孔41、偏心轮轴孔42、齿轮固定轴孔43,限位轴84穿过限位轴孔41与带角度支座4连接,限位轴84在限位轴孔41中可轴向转动;偏心轮轴7—端穿过偏心轮孔42与带角度支座4连接,偏心轮轴7在偏心轮轴孔42中可轴向转动;偏心轮轴7另一端套设在偏心轮套81内;齿轮固定轴6穿过齿轮固定轴孔43与带角度支座4连接。
[0031]所述齿轮组5包括一个主动齿轮51和两个啮合大齿轮52、两个啮合小齿轮53,齿轮组5中一个主动齿轮51与一个嗤合小齿轮53嗤合,两个嗤合小齿轮53相互嗤合,两个嗤合大齿轮52分别与两个啮合小齿轮53啮合。
[0032]如图3所示,两个触爪9镜像固定于夹臂8的连接轴85上。所述的触爪9包括夹持爪91、导正槽92、销孔93和弹簧孔94。弹簧孔94内部设有弹簧导向柱941,可保证复位弹簧在作用时只在弹簧导向柱941的轴向运动。
[0033]当针头垂直插入针头拔除装置的触碰板I的针头过孔11中并压迫到触碰板I时,装置启动,电机10带动主动齿轮51逆时针转动,主动齿轮51带动与其啮合的啮合小齿轮53顺时针转动,该啮合小齿轮53带动另一个啮合小齿轮53作逆时针转动,两个反方向转动的啮合小齿轮53分别带动啮合大齿轮52做相对运动,然后动力通过两个啮合大齿轮52传送给偏心轮轴7,可产生一个偏心转动。偏心轮套81上固定有滑动轴套83,滑动轴82在滑动轴套83内可轴向运动。滑动轴套83及滑动轴82通过与偏心轮轴7平行的限位轴84固定在带角度支座4的限位轴孔41内,滑动轴套83带动滑动轴82、触爪9绕限位轴84的轴心摆动。偏心轮轴7转动的一个周期内,滑动轴82以限位轴孔41为圆心上下摆动,形成自最高点回复、向下运动、自最低点回复、向上运动四个进程,同时滑动轴套83以滑动轴82为轴前后移动,形成向前运动、自最前端回复、向后运动、自最后端回复四个进程。
[0034]针头拔除装置运转的一个周期内,触爪9因夹臂8的运动产生一个向上一一向前--向下--向后--向上的重复动作。由于两个触爪9的运动轨迹成镜像,因此使两个触爪9形成向上一一抓紧一一向下一一松开一一向上的重复动作。在实际拔除针头时,两个触爪9向上运动至最高点后做相向运动,将夹持爪91卡至针头上端,在两个触爪9向下运动将针头从针管上拔除后做背向运动,松开针头,回复原始位置。
[0035]夹持爪91功能部位为圆弧造型,可在避免夹持到针管的同时最大面积与针头底面接触,增大针头受力面,提高拔除成功率。触爪9的导正槽92可在针头非垂直与触碰板I时将针头导正,保证夹持爪91均可接触到针头底面,保证拔除效果。弹簧孔93与复位弹簧配合作用可保证两个触爪9组合成的针头过孔在启动前呈上大下小的漏斗造型,保证针头插入时可顺利插入。装置每启动一次,两个触爪9运转一周,并停止于原始位置等待下一次开启。拔下的针头会由针头滑轨的限制落入物料盒内。
[0036]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拔除针头的触爪,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爪、导正槽、销孔、复位弹簧、弹簧孔和弹簧导向柱,其中:夹持爪位于导向槽正上方,弹簧孔位于导正槽相对侧下方,弹簧孔内部设有弹簧导向柱,复位弹簧套设于弹簧导向柱上,导正槽后部开有销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爪侧面为7字形,功能部分为圆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正槽为U型结构,其U形面与针头圆身面吻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孔直径为2.2?3mm,大于复位弹簧外径,弹簧导向柱直径小于复位弹簧内径0.02?0.05_。5.—种使用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触爪的针头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角度支座、齿轮组、两个齿轮固定轴、两个偏心轮轴、两个夹臂、两个触爪和电机,其中:两个齿轮固定轴、两个偏心轮轴和两个夹臂呈镜像布置,偏心轮轴一端与齿轮组相连,另一端与夹臂相连,齿轮固定轴和夹臂设置于带角度支座上,两个触爪分别设置于两个夹臂的内侧且呈镜像布置,电机与齿轮组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臂包括:偏心轮套、滑动轴、滑动轴套、限位轴、连接轴和偏心轮轴承,其中:滑动轴一端伸入滑动轴套中,另一端插入限位轴的与轴向垂直的通孔中,偏心轮套固定于滑动轴套上,连接轴固定连接于滑动轴套上的连接轴孔中,偏心轮轴承固定于偏心轮套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角度支座包括:限位轴孔、偏心轮轴孔和齿轮固定轴孔,其中:限位轴设置于限位轴孔内,偏心轮轴的一端穿过偏心轮轴孔与齿轮组相连,另一端设置于偏心轮套内,齿轮固定轴设置于齿轮固定轴孔内。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两个啮合大齿轮和两个相互嗤合的嗤合小齿轮,其中:主动齿轮分别与电机和一个嗤合小齿轮相连,两个嗤合小齿轮分别与两个嗤合大齿轮相嗤合,两个嗤合大齿轮分别与两个偏心轮轴相连。
【文档编号】A61M5/32GK205698751SQ20162021291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
【发明人】张俊星, 张正伟, 常艳星
【申请人】上海星之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