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中药制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50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台式中药制丸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台式中药制丸机,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的支架,底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腿,底座内部的电机腔内设置有带驱动齿轮的驱动电机,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底部带滚珠的转盘,主轴竖直贯穿支撑板并与转盘的中心连接,主轴下端的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底座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控制按钮面板,转盘上表面设置有旋转锅体,支架的顶部设置有通过减速电机驱动的药条挤丸转辊,药条挤丸转辊的下方设置有与旋转锅体连通的漏斗,药条挤丸转辊一侧的支架上设置有填料盒,填料盒通过其底部的连接管与旋转锅体连通,旋转锅体上方的外沿位于支架的锅体固定环内。本实用新型加工出的药丸更圆润,便于服用。
【专利说明】
台式中药制丸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台式中药制丸机。
【背景技术】
[0002]中药制丸机是工厂为各企业生产小蜜丸、水丸、浓缩丸等不同丸剂而研制成的新一代制丸设备,中药制丸机一般由出条和制丸两部分组成,箱式结构,横向出条,构造简单,操作容易,维修方便。
[0003]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丸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使用,但目前中药制丸机制作出的药丸不够圆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台式中药制丸机。
[000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台式中药制丸机,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的支架,底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腿,底座内部的电机腔内设置有带驱动齿轮的驱动电机,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底部带滚珠的转盘,主轴竖直贯穿支撑板并与转盘的中心连接,主轴下端的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底座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控制按钮面板,转盘上表面设置有旋转锅体,支架的顶部设置有通过减速电机驱动的药条挤丸转辊,药条挤丸转辊的下方设置有与旋转锅体连通的漏斗,药条挤丸转辊一侧的支架上设置有填料盒,填料盒通过其底部的连接管与旋转锅体连通,旋转锅体上方的外沿位于支架的锅体固定环内,且旋转锅体外沿设置有多个支撑滑轮与锅体固定环内的轨道环接触,旋转锅体外沿设置有多个药丸穿出孔,药丸穿出孔外侧的锅体固定环内设置有挡环,挡环与支撑滑轮之间设置有环形挡片,挡环的一侧设置有药丸出口,药丸出口的底部设置有接药板,接药板处的支架上设置有药丸出孔,在药丸出孔处的支架上设置有接药盒。
[0006]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套有轴承,从动齿轮的直径远大于驱动齿轮的直径。
[0007]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加工药丸时,先将药材加工成药泥的药条,再将药条送入药条挤丸转辊,通过药条挤丸转辊制成初步加工的药丸,然后再通过旋转锅体进行进一步的滚圆,使加工出的药丸更圆润,便于服用。
【附图说明】
台式中药制丸机的制作方法附图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底座2支架3支撑腿4电机腔5驱动齿轮6驱动电机7支撑板8滚珠9转盘10主轴11从动齿轮12控制按钮面板13旋转锅体14减速电机15药条挤丸转辊16漏斗17填料盒18连接管19锅体固定环20支撑滑轮21轨道环22药丸穿出孔23挡环24环形挡片25药丸出口 26接药板27药丸出孔28接药盒2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图2所示,台式中药制丸机,包括底座I和位于底座I上的支架2,底座I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腿3,底座I内部的电机腔4内设置有带驱动齿轮5的驱动电机6,底座I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7,支撑板7上设置有底部带滚珠8的转盘9,主轴10竖直贯穿支撑板7并与转盘9的中心连接,主轴10下端的从动齿轮11与驱动齿轮5相啮合,底座I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6的控制按钮面板12,转盘9上表面设置有旋转锅体13,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通过减速电机14驱动的药条挤丸转辊15,药条挤丸转辊15的下方设置有与旋转锅体13连通的漏斗16,药条挤丸转辊15—侧的支架2上设置有填料盒17,填料盒17通过其底部的连接管18与旋转锅体13连通,旋转锅体13上方的外沿位于支架2的锅体固定环19内,且旋转锅体13外沿设置有多个支撑滑轮20与锅体固定环19内的轨道环21接触,旋转锅体13外沿设置有多个药丸穿出孔22,药丸穿出孔22外侧的锅体固定环19内设置有挡环23,挡环23与支撑滑轮20之间设置有环形挡片24,挡环23的一侧设置有药丸出口 25,药丸出口 25的底部设置有接药板26,接药板26处的支架2上设置有药丸出孔27,在药丸出孔27处的支架2上设置有接药盒28,主轴10的两端分别套有轴承29,从动齿轮11的直径远大于驱动齿轮5的直径。
[0012]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台式中药制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和位于底座(I)上的支架(2),底座(I)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腿(3),底座(I)内部的电机腔(4)内设置有带驱动齿轮(5)的驱动电机(6),底座(I)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7),支撑板(7)上设置有底部带滚珠(8)的转盘(9),主轴(10)竖直贯穿支撑板(7)并与转盘(9)的中心连接,主轴(10)下端的从动齿轮(11)与驱动齿轮(5)相啮合,底座(I)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6)的控制按钮面板(12),转盘(9)上表面设置有旋转锅体(13),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通过减速电机(14)驱动的药条挤丸转辊(15),药条挤丸转辊(15)的下方设置有与旋转锅体(13)连通的漏斗(16),药条挤丸转辊(15 )—侧的支架(2 )上设置有填料盒(17 ),填料盒(17 )通过其底部的连接管(18 )与旋转锅体(13)连通,旋转锅体(13)上方的外沿位于支架(2)的锅体固定环(19)内,且旋转锅体(13)外沿设置有多个支撑滑轮(20)与锅体固定环(19)内的轨道环(21)接触,旋转锅体(13)外沿设置有多个药丸穿出孔(22),药丸穿出孔(22)外侧的锅体固定环(19)内设置有挡环(23),挡环(23)与支撑滑轮(20)之间设置有环形挡片(24),挡环(23)的一侧设置有药丸出口(25),药丸出口(25)的底部设置有接药板(26),接药板(26)处的支架(2)上设置有药丸出孔(27),在药丸出孔(27)处的支架(2)上设置有接药盒(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式中药制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0)的两端分别套有轴承(29),从动齿轮(11)的直径远大于驱动齿轮(5)的直径。
【文档编号】A61J3/06GK205698544SQ20162033006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9日
【发明人】霍铭
【申请人】霍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