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1534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属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它以半夏、白术、天麻为君药,以茯苓、钩藤、葛根为臣药,以陈皮、川芎为使药,以头顶珠为佐药,针对颈性眩晕多实症少虚症,实以痰著,其病缘于脾湿生痰,肝风内动所致;痰浊蒙蔽清窍,风痰上扰,故痰饮内停,虚风上扰致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根据颈性眩晕发病机理,将上述各中药原材料按照一定重量份制成中药丸,具有健脾燥湿,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效,上述诸药为伍,使风熄痰消,眩晕自愈。对症治疗效果好,缓解西药副作用,显著改善颈性眩晕伴随的多种临床症状。填补了目前针对性治疗颈性眩晕中药的空白,满足了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采用中药对症治病的需求。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属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 病患者常伴有颈痛、后枕部痛、颈部活动受限、偏头痛、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模糊及耳聋等 临床表现,令患者痛苦不堪。服用西药可缓解耳鸣、偏头痛、颈痛等疼痛症状,不过由于患者 多为中老年人,顾虑体质和副作用反应不宜过多服用西药,因此通过中医中药治疗颈椎病 成为绝大多数患者的选择。目前市场出现了一些治疗颈椎病的中药,但针对颈性眩晕施治 的中药还十分罕见,难以满足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对症治病需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根据颈性眩晕发病机理, 具有健脾燥湿,熄风化痰,活血通络功效,对症治疗效果好,缓解西药副作用,显著改善临床 症状的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
[0004]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的: 半夏30份 天麻30份 白术30份茯苓30份 钩藤30份葛根24份陈皮30份川芎30份 头顶珠20份 上述组方中:半夏、白术、天麻为君药;茯苓、钩藤、葛根为臣药;陈皮、川考为使药;头顶 珠为佐药。
[0005] 上述组份中的每味中药原材料的药理及药效如下: 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用于咽喉干燥,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 痰厥头痛。
[0006] 天麻:甘,平。入肝经。息风,定惊。化痰熄风而止头眩,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 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 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0007] 白术:甘、苦、微温。入脾、胃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止吐泻,止汗,安 胎。
[0008] 半夏入脾、胃经,能燥湿化痰;天麻入肝经,具有熄风之功;白术入脾、胃经,加强半 夏燥湿之功。三药合用,增强熄风消痰之功效,成为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是为君药。
[0009] 茯苳:甘、平。入心、脾、胃、肺、肾经。利水渗湿,益脾宁心。
[0010] 钩藤:甘苦、微寒。入肝经、心经。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 惊痢抽搐、妊娠子痢、高血压症。
[0011] 葛根:甘、辛、平。入脾、胃经。发表退热,生津止渴。表症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热病 口渴,消渴,斑疹不透,脾虚泄泻。
[0012] 茯苓渗湿,钩藤熄风止痉,葛根通络止痛,三者是为臣药。
[0013] 陈皮:苦、辛、温。入脾、肝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理气化痰,以使气顺、痰消。
[0014] 川芎: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 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 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 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医学启源》:〃补血,治血 虚头痛。"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川芎辛温,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兼制半夏之燥,防辛燥伤津; 助半夏,白术,天麻熄风化痰之功;是为使药。
[0015] 头顶珠:甘、温、有小毒。功能主治:镇静止痛,止血,解毒。用于眩晕头痛,高血压 病,神经衰弱,跌打损伤,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外用治疔疮。
[0016] 头顶珠镇静止痛,是为佐药。诸药为伍,使风熄痰消,眩晕自愈。
[001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基于中医学对治疗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治疗原 则,针对颈性眩晕多实症少虚症,实以痰著,其病缘于脾湿生痰,肝风内动所致;痰浊蒙蔽清 窍,风痰上扰,故痰饮内停,虚风上扰致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按中医理论组方,以半夏、白 术、天麻为君药,以茯苓、钩藤、葛根为臣药,以陈皮、川芎为使药,以头顶珠为佐药制成药 剂,具有健脾燥湿,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效,上述诸药为伍,使风熄痰消,眩晕自愈。对症 治疗效果好,缓解西药副作用,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填补了目前针对性治疗颈性眩晕中药的 空白,满足了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采用中药对症治病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种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 组成的: 半夏30份 天麻30份 白术30份茯苓30份 钩藤30份葛根24份陈皮30份川芎30份 头顶珠20份 上述组方中:半夏、白术、天麻为君药;茯苓、钩藤、葛根为臣药;陈皮、川考为使药;头顶 珠为佐药。诸药为伍,使风熄痰消,眩晕自愈。
[0019] 服用该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同时针刺风池穴辅助治疗。风池穴位于颈部,在 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目艮 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炎,鼻 出血,耳聋,气闭,中风,高血压,精神病,□眼歪斜,疱疾,热病,感冒,癭气,落枕,荨麻疹。
[0020] 刺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0021 ]实施例:以制作IOkg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为例(单位kg);按照上述重量份的 中药原材料配方称取: 半夏0.3kg 天麻0.3kg 白术0.3kg 茯苳0.3kg 钩藤0.3kg葛根0.24kg陈皮0.3kg 川芎0.3kg 头顶珠0.2kg (此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制作过程)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水煎液过滤,三次滤液合 并,60 °C温度浓缩至比重1. 10~1.20,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蔗糖粉、糊精,用75%乙醇制作 颗粒,干燥后即制得该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丸;最后分装成小袋,每小袋10克,入药库保藏。
[0022] 该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采用九味中药原材料制成,利用九味中药原材料的综 合协同作用,结合针刺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对人体副作用极小。因无须煎煮故具有服用方 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特点。该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 头晕、头痛、颈痛、恶心呕吐、耳鸣等症。治疗颈性眩晕有效率达96%以上。
[0023] 为了说明本发明对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本发明
【申请人】对160多例患者进行临床 观察,其临床数据如下: 1 )、一般数据:166例颈椎病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性80例,女性80例,以上病例均为经 过MRI检查及详细体格检查后做出的判断。
[0024] 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颈性眩晕症状、体征消失,颈椎功能活动基本正常。 显效:颈性眩晕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
[0025]好转:颈性眩晕症状减轻,体征较前有所好转。
[0026]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0027] 3)、临床观察数据统计表
用法用量:一次6g,一日3次。
[0028]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0029] 典型病例: 某某某,女,61岁,孟家溪镇黄田村人。患者头晕、颈痛间歇发作5年,近日来加重,2014 年6月12日来我门诊求治。查体:颈C3-6椎体棘突旁压痛。MRI示1、颈椎退行性变2、C3/4 C4/5 C5/6椎间盘突出。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口服本发明中药丸,同时针刺风池穴两周 后疼痛缓解,继续服用两周后头晕、颈痛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0030] 本发明
【申请人】行中医多年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根据祖国中药中药理论研发该治 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对患者辩证施治,利用九味中药原料药的综合协同作用,结合针刺 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不错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如 头晕、头痛、颈痛、恶心呕吐、耳鸣等症,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该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 丸制作方法简单,制作成本也很低,有效减轻了贫困患者和广大农村患者的经济负担,治疗 颈性眩晕有效率达95%以上,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福百姓。
[0031]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发明的实质内容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发明的技术 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 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 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 成的: 半夏30份 天麻30份 白术30份茯苓30份 钩藤30份葛根24份陈皮30份川芎30份 头顶珠20份 上述组方中:半夏、白术、天麻为君药;茯苓、钩藤、葛根为臣药;陈皮、川考为使药;头顶 珠为佐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如下方 法制作而成的:按照上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配方称取半夏、天麻、白术、茯苓、钩藤、葛根、 陈皮、川芎、头顶珠完毕,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水煎液过滤,三次滤液合并,60°C温度 浓缩至比重1.10~1.20,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蔗糖粉、糊精,用75%乙醇制作颗粒,干燥后 即制得该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丸;最后分装成小袋,每小袋10克,入药库保藏。
【文档编号】A61K9/20GK105963541SQ201610520800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7月5日
【发明人】陈华平
【申请人】公安县中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