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94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是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
背景技术
自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问世使用以来,使医疗卫生有了更进一步的安全保障,杜绝了患者通过注射器具的交叉感染上各种传染病源。然而,长期以来,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被一些利益熏心的不法分子大量收购、收集。经过简单的水洗处理,重新组装后,再一次把这些带菌的器具卖到社会上重复使用,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虽然按规定和要求,医务人员使用后要消毁。由于其消毁方式是被动的,实际上不能做到完全消毁,一旦流到社会上就会造成以上所述的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被动消毁为主动毁的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注射器上设置自毁装置。具体结构为在注射器的针筒或推进器上设有保险锁孔,在推进器或针筒上设有保险带和与保险带连接的保险扣;或在输液器的针头手柄和插管托板上设有保险锁孔,在调节器上设有保险带和与保险带连接的保险扣。
针筒上设有的保险锁孔或保险带、保险扣可设于针筒的后部筒壁上,也可设于针筒的耳边。
设于推进器上的锁孔或保险带、保险扣可设于推进器尾部或底端。
本发明的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能变被动消毁为主动消毁,即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必须先剪断(或扯断)保险带才能使用。如果要重新修复而留痕迹是不可能的,真正达到了一次性使用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但不限于附图所示。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为本发明的注射器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中,1-保险锁孔,2-保险扣,3-保险带,4-针筒,5-针筒耳,6-推进器,7-推进器端面,8-保险齿带,9-保险锁扣。
图9中,1’-保险锁孔,2’-保险扣,3’-保险带,4’-调节器,5’-排气孔,6’-滴管,7’-过滤器,8’-针头手柄,9’-插管托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注射器的针筒4上设有保险锁孔1,在推进器6上设有保险带3和与保险带连接的保险扣2。保险扣插入保险锁孔内固定好后为成品。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注射器的针筒耳5上设有保险锁孔1,在推进器端面7上设有保险带3和与保险带连接的保险扣2。保险扣插入保险锁孔内固定好后为成品。
实施例3,如图3所示,在注射器的针筒耳5上设有保险带3和与保险带连接的保险扣2,,在推进器尾端或推进器端面7上设有保险锁孔1。保险扣插入保险锁孔后热压烫死。
实施例4如图4所示,在注射器的针筒耳5上设有保险锁孔和保险带、保险扣;在推进器6尾端上设有保险锁孔,并同时在推进器端面上设有保险带和保险扣。保险扣插入保险锁孔内固定好后为双保险成品。
实施例5图5、图6、图7、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用保险锁孔加保险齿带和保险锁扣加保险带构成的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注射器。
上述实施例1、2、4中的保险扣可采用铆扣、倒挂扣和收缩式挂扣。保险扣为喷边角,呈反斜三角式,插入保险锁孔时,反钩角回缩,插进孔后复原,达到反扣的目的。喷出的尺寸要达到能使保险扣锁紧后不可能再完好地往回拉出。实施例5为齿式拉锁扣,齿式拉锁扣的齿深要有齿带厚的一半以上,且保险锁孔的要比齿带的齿厚度小1~5毫米,拉紧后才能锁死不再回缩。
实施例6如图9所示,在输液器的针头手柄8’和插管托板9’上设有保险锁孔1’,在调节器上设有保险带3’和与保险带连接的保险扣2’。保险扣插入保险锁孔内固定好后为成品,或将保险扣插入保险锁孔后热压烫死。使用时须剪开保险带方能使用,通过剪断保险带达到输液器自毁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在注射器的针筒或推进器上设有保险锁孔(1),在推进器或针筒上设有保险带(3)和与保险带连接的保险扣(2)或在输液器的针头手柄和插管托板上设有保险锁孔(1’),在调节器上设有保险带(3’)和与保险带连接的保险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针筒上设有的保险锁孔或保险带、保险扣可设于针筒的后部筒壁上,也可设于针筒的耳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设于推进器上的锁孔或保险带、保险扣可设于推进器尾部或底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在注射器的针筒或推进器上设有保险锁孔(1),在推进器或针筒上设有保险带(3)和与保险带连接的保险扣(2);或在输液器的针头手柄和插管托板上设有保险锁孔(1’),在调节器上设有保险带(3’)和与保险带连接的保险扣(2’)。本发明的带自毁装置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能变被动消毁为主动消毁,即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时必须先剪断(或扯断)保险带才能使用。如果要重新修复而留痕迹是不可能的,真正达到了一次性使用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M5/50GK1628868SQ20031010404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5日
发明者李旭铭, 张莹 申请人:李旭铭, 张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