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16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鼻饲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鼻饲瓶。
背景技术
对不能由口进食者,为保证患者的水、营养供给,常常采用鼻饲法。传统的方法按照胃管插入的程序,将胃管置于胃内,配置所需流质,使用漏斗或大注射器灌入或注入,200毫升流质需要4~5次才能注入完毕,操作繁琐,浪费时间,反复多次注入使部分空气进入胃内,患者感涨满不适;再则,由于操作时间长,使流质的温度降低,加之患者消化功能低下,易引起腹泻,加重原发病,降低抵抗力,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鼻饲瓶。它的技术方案为瓶子10内有带悬锤3的瓶内胶管4,瓶子10上有胶塞5;充气胶管2一端通过胶塞5插入瓶子10中,其另一端连接充气球1;胃管9、玻璃接管7、进胃管端胶管6和瓶内胶管4依次连接,胃管9上设置有夹子8。该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构思新颖巧妙,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保持流质相对恒温,避免部分空气进入胃内给患者带来不适,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原发病的恢复。瓶内胶管、悬锤可随流质移动位置,瓶内无剩余流质。


该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充气球,2、充气胶管,3、悬锤,4、瓶内胶管,5、胶塞,6、进胃管端胶管,7、玻璃接管,8、夹子,9、胃管,10、瓶子。
具体实施方式
瓶子10内有带悬锤3的瓶内胶管4,瓶子10上有胶塞5;充气胶管2一端通过胶塞5插入瓶子10中,其另一端连接充气球1;胃管9、玻璃接管7、进胃管端胶管6和瓶内胶管4依次连接,胃管9上设置有夹子8;将配置适宜的流质装入鼻饲瓶子10内,置胃管9于胃内,均匀用力挤压充气球1,瓶10中流质便缓缓向胃内流去,如流质停止下降,可再轻压充气球1,流质流速不宜过快,待流质注入毕加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9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鼻饲瓶,其特征是瓶子(10)内有带悬锤(3)的瓶内胶管(4),瓶子(10)上有胶塞(5);充气胶管(2)一端通过胶塞(5)插入瓶子(10)中,其另一端连接充气球(1);胃管(9)、玻璃接管(7)、进胃管端胶管(6)和瓶内胶管(4)依次连接,胃管(9)上设置有夹子(8)。
专利摘要一种鼻饲瓶,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对不能由口进食者,传统的方法按照胃管插入的程序,将胃管置于胃内,配置所需流质,使用漏斗或大注射器灌入或注入,操作繁琐,反复多次注入使部分空气进入胃内,患者感涨满不适。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瓶子10内有带悬锤3的瓶内胶管4,瓶子10上有胶塞5;充气胶管2一端通过胶塞5插入瓶子10中,其另一端连接充气球1;胃管9、玻璃接管7、进胃管端胶管6和瓶内胶管4依次连接,胃管9上设置有夹子8。它的优点是构思新颖巧妙,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保持流质相对恒温,避免部分空气进入胃内给患者带来不适,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原发病的恢复。
文档编号A61J15/00GK2699880SQ20032012090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4日
发明者张月兰, 刘春兰, 刘慎霞 申请人:张月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