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上下楼梯的轮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80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载上下楼梯的轮椅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轮椅车,特别涉及一种既可以载人上下楼梯、又可以在道路上推行的负载上下楼梯的轮椅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上下楼梯的小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履带式小车,另一种是星轮式小车,或者说辐轮式小车。履带式小车在上下楼梯时与楼梯的接触面很小,仅与楼梯的边缘相接触,因此,运行时不太稳定,且现有民用住宅楼梯的升角较大,一般为28°~34°,故其安全性能还不够理想。辐轮式小车主要由车架、辐轮及座椅等组成,辐轮由轮毂和若干个辐杆及车轮构成,辐轮共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车架和座椅的两侧。这种辐轮式小车解决了与楼梯接触面小的问题,在上下楼梯时,车轮与楼梯平面相接触,因此,其安全性能比履带式小车好,但实际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辐杆的长度不能调整,而现有楼梯的尺寸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根据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26cm,踏步高度不大于17.5cm。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踏步宽度不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大于15cm。所以,现有住宅及公共场所楼梯的踏步宽度为26~30cm,踏步高度为15~17.5cm。当楼梯的踏步高度在15~17.5cm的范围内变化时,若辐杆的长度不变,则负载重力有可能位于两辐杆支承点之间,也有可能位于两辐杆支承点的外面,即位于下层楼梯着地车轮的外侧,还有可能与两辐杆中下面的辐杆相重合。当负载重力在位于两辐杆支承点之间时,适合于作上楼梯运动,此时,用较小的力就可以使辐轮向上翻转,完成上楼梯运动。但不适合于作下楼梯运动,因为下面的着地车轮不会紧贴楼梯的踢面,而会随着作用力的方向在楼梯的踏面上滚动,不利于辐轮的翻转。当负载重力位于两辐杆支承点的外面时,适合于作下楼梯运动,因为负载重力会使下面的着地车轮只能向后滚动,直至紧贴楼梯的踢面,有利于辐轮向下楼梯方向翻转,但不适合于作上楼梯运动,因为,在此种受力状态下,作上楼梯运动要用较大的力。因此,现有的辐轮式小车由于不能适应不同高度的楼梯,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既不便于操作,也不省力。2、现有的辐轮式小车是以人力推动来实现辐轮翻转,因而,所需的推力很大,上下楼梯非常费力,因为小车不但要前行,还要上行,其难度可想而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负载推行轮椅车上几层楼是难以胜任的。另外,该车的重心不能调整,在实际操作时,若重心的位置不对,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反向力矩,这对于上楼运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额外负担,推行的人要付出更多的体力。3、在平地推行时,该车只有四个车轮着地,由于前后车轮的水平距离较小,因而,平地推行不够稳定,在乘座者的重心变化时小车容易倾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辐轮式小车辐杆长度及负载重心不能调整、容易倾翻等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推行省力、既可以载人上下楼梯、又可以在道路上推行的负载上下楼梯的轮椅车。
本实用新型有一个车架,在车架上装有座椅,在车架的两侧装有由轮毂、辐杆和车轮构成的辐轮,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辐杆由外套筒和相对于外套筒伸缩滑动的内套筒构成,以调节辐杆的长度。
在辐轮上安装有辐杆长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辐杆长度调节装置有一个安装在中心轴上的主伞齿轮,在每个辐杆的外套筒中装有一个与主伞齿轮相啮合的从动伞齿轮,从动伞齿轮的一端带有螺杆,螺杆上装有螺母,螺母通过连接件与内套筒相连接,带动内套筒在外套筒中伸缩滑动。
所述的连接件为弹性部件,在上下楼梯车轮接触台阶时起到减振作用。
所述的座椅通过支承架安装在车架上,支承架以车架两端平行杆件为导轨,并通过滑动轴承安装在车架上,使座椅沿着车架前后移动,以调节负载的重心位置。
在辐轮和车架上安装有棘轮摆杆组合机构,所述的棘轮摆杆组合机构有一个安装在车架后轴上的手柄,手柄上铰接有连杆,连杆上铰接有摆杆,摆杆上装有棘爪,在辐轮的中心轴上安装有与棘爪相配的棘轮,棘爪推动棘轮转动,从而带动辐轮旋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辐杆的长度可以调节,因此,能够适应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楼梯台阶,并在楼梯台阶高度尺寸变化时,通过对辐杆长度的调节,调整负载重力与两辐杆支承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使辐轮符合上下楼梯的受力要求,从而使操作更容易。
2、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用弹性部件连接,大大减小了车轮接触楼梯台阶时的冲击和振动,起到良好的减振作用,使轮椅车上下楼梯时更平稳,乘坐更舒适。
3、座椅的位置可以调整,在上下楼梯时,把座椅调整到车架的前部,将负载的重心前移,减小上下楼梯时因车架倾斜而产生的逆向旋转力矩,使上下楼梯更省力,在平地推行时,调整座椅到车架支承点中部,使轮椅车的行走或停泊更平稳,满足了不同状况下的需要。
4、在辐轮和车架上安装有棘轮摆杆组合机构,将推动手柄的力转化为与辐轮中心运动轨迹相切的旋转力矩,解决了直接以推力不能实现的所需作用力方向的问题,且摆杆为两级杠杆,从而使上下楼梯更为省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辐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4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车架,车架由两根平行的杆件8、一个底梁26和一个后轴22组成,后轴22的两端通过连接座23分别与杆件8相连接,底梁26的两端通过固定座30分别与杆件8相连接,杆件8与底梁26及后轴22共同构成刚性支架;在车架上装有座椅5,在座椅5上装有靠背11,靠背11与座椅5铰接,以调节其角度,使乘坐者在上下楼梯或平地推行时更舒适,靠背11的定位由调节装置来实现,所述的调节装置有一固定在座椅5上的定位板9,定位板9上带有定位缺口,在靠背11上装有一个与定位板9相配的定位块10,定位块10安装在滑道内,可在滑道内上下移动,定位块10通过钢索与扳把12相连接,扳动扳把12可将定位块10从定位板9的定位缺口中提起,使其与定位板9脱开,实现靠背11的前后摆动,在定位块10上还装有复位弹簧,在松开扳把12,无外力时,复位弹簧即可使定位块10自动进入定位板9的定位缺口中,将靠背11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所述的座椅5通过支承架3安装在车架上,支承架3共左右两组,每组有前后两根,分别以车架两端平行的杆件8为导轨,并通过滑动轴承安装在车架上,使座椅5能够沿着车架前后移动,以调节负载的重心位置;在前端的支承架3上装有连接杆35,将支承架3连接在一起,使两组支承架3一起运动,在连接杆35上铰接有连杆29,在后轴22上有一个与其铰接在一起的连杆27,连杆27与连杆29铰接在一起,在其铰接处装有支承轮28,支承轮28上下楼梯时不用,在平地推行时着地,使轮椅车的行走更稳定;在后轴22上有两个定位板21,定位板21上带有定位缺口,在后轴22上、定位板21处分别有手柄17和手柄19,手柄17和手柄19与后轴22铰接在一起,连杆27与手柄19固定在一起,连杆27及手柄19以后轴22为中心,在外力的作用下摆动,在手柄17和手柄19内装有定位块20和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使定位块20自动进入到定位板21上的缺口中,对手柄17和手柄19起到定位作用;在手柄17和手柄19上还装有扳把14,扳把14通过钢索与定位块20相连接,扳动扳把14可将定位块20从定位板21的缺口中提出,此时,可扳动手柄17或手柄19以后轴22为中心摆动,所述的手柄17和手柄19分别操作,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当要上下楼梯时,扳动扳把14,将定位块20从定位板21的缺口中提出,再向下扳动手柄19,连杆27随之转动,带动连杆29运动,连杆29带动连接杆35向前运动,连接杆35带动支承架3沿着导轨——杆件8向前运动,从而使座椅5的位置向前移动,座椅5到位后,松开扳把14,定位块20就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进入定位板21下面的的缺口中,使座椅5固定在上下楼梯所需的位置;当轮椅车要在平地上行走时,扳动扳把14,将定位块20从定位板21的缺口中提出,再向上扳动手柄19,使连杆27转动,通过连杆29带动连接杆35向后运动,使座椅5的位置向后移动,座椅5到位后,松开扳把14,定位块20就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进入定位板21上面的的缺口中,使座椅5固定在平地行走所需的位置,同时,支承轮28着地;在支承架3的前端还装有一个托架2,托架2上装有脚踏杆1,所述的托架2与支承架3套装在一起,故托架2可沿着支承架3上下移动,在座椅5上还装有滑轮4,在托架2的上端接有钢丝绳6,钢丝绳6绕过滑轮4,其另一端固定在后轴22上,当上下楼梯前调整座椅5的位置时,随着座椅5的向前移动,托架2因钢丝绳6的牵拉而被提起,避免上下楼梯时脚踏杆1与楼梯相碰;在车架的两侧分别装有一个由轮毂39、辐杆7和车轮34构成的辐轮,两个辐轮安装在中心轴31的两端,中心轴31通过固定座30安装在车架两端的杆件8上,与车架装配在一起;所述的辐杆7和车轮34以六等分的形式均匀分布,所述的辐杆7由内套筒46和外套筒45构成,内套筒46和外套筒45的横截面形状均为方形,外套筒45固定在轮毂39上,并用连接板49加强固定,内套筒46安装在外套筒45中,并可在其中伸缩滑动,以调节辐杆7的长度;车轮34安装在内套筒46的前端,其表面包裹有弹性材料,如橡胶或橡塑复合材料等;在辐轮上安装有辐杆7长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辐杆7长度调节装置有一个安装在中心轴31上的主伞齿轮37,轴端用螺母48紧固,在每个辐杆7的外套筒45中装有一个与主伞齿轮37相啮合的从动伞齿轮41,从动伞齿轮41的一端有一个螺杆44,从动伞齿轮41的另一端有一个短轴47,短轴47用推力轴承40支承,并用销钉轴向定位在轮毂39上,在螺杆44上装有螺母42,螺母42的外形为方形,与外套筒45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因此,螺母42在外套筒45中不能转动,只能移动,在外套筒45上有一个长孔,在螺母42上装有指针54,指针54位于外套筒45上的长孔中,通过指针54可以观察到螺母42的位置,了解内套筒46伸出来的程度;螺母42通过连接件43与内套筒46相连接,带动内套筒46在外套筒45中伸缩滑动,所述的连接件43为弹性部件,在上下楼梯车轮接触台阶时起到减振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件43为螺旋形弹簧,也可以是液压或气压筒式减振器,或者橡胶、橡塑复合材料等;通过转动主伞齿轮37带动从动伞齿轮41旋转,进而使螺母42在螺杆44上移动,并通过连接件43带动内套筒46在外套筒45中伸缩滑动,调节辐杆7的长度;在主伞齿轮37上装有一个抱紧装置,所述的抱紧装置有一个滑道,滑道由两个弯板52构成,在滑道中装有两个滑块51,在滑块51的外端装有压紧弹簧53,使滑块51压紧辐轮的中心轴31,避免在辐轮转动的过程中主伞齿轮37与辐轮发生相对转动;在主伞齿轮37上还有两个通孔38及铰接有两个拨杆50,拨杆50的一端位于滑块51的缺口中,另一端位于通孔38的边沿,当需要调整辐杆7的长度时,用前端带有锥度的圆柱体伸入到通孔38中,顶开拨杆50,使其以铰接点为中心摆动,带动滑块51向外侧移动,使滑块51与中心轴31脱开,此时,旋转主伞齿轮37即可对辐杆7的长度进行调整,也可以制作一个带有两个圆柱体的专用扳手对主伞齿轮37进行操作;在辐轮的中心轴31和车架上安装有棘轮摆杆组合机构,所述的棘轮摆杆组合机构有一个安装在车架后轴22上的手柄,即手柄17,在手柄17上铰接有连杆16,连杆16上铰接有摆杆15,摆杆15的另一端铰接在辐轮的中心轴31上,并可在中心轴31上转动,在摆杆15上装有棘爪33,所述的棘爪33有两个,在辐轮的中心轴31上安装有与棘爪33相配的棘轮32,组成双棘爪机构,双棘爪机构一方面使动力传递更可靠,轮椅车上下楼梯更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棘轮32上的齿制作得相对大些,以提高棘轮32的强度,棘爪33推动棘轮32转动,带动辐轮旋转;在底梁26上还装有两个止逆棘爪25,阻止棘轮32反向转动;在手柄19上装有两个控制手柄18,控制手柄18通过钢索24分别与两个棘爪33及两个止逆棘爪25相连接,通过控制手柄18可以使棘爪33及止逆棘爪25与棘轮32脱开,以便于轮椅车作下楼梯运动;在辐轮的中心轴31上还装有制动器36,在手柄17上装有手闸13,手闸13与制动器36之间用闸线连接,在下楼梯时,对轮椅车进行减速,减小辐轮与台阶的接触冲击,或者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进行紧急制动,避免事故发生,手闸13也可以安装在手柄19上,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操作者的习惯来确定。
权利要求1.一种负载上下楼梯的轮椅车,它有一个车架,在车架上装有座椅,在车架的两侧装有由轮毂、辐杆和车轮构成的辐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杆由外套筒和相对于外套筒伸缩滑动的内套筒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上下楼梯的轮椅车,其特征在于,在辐轮上安装有辐杆长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辐杆长度调节装置有一个安装在中心轴上的主伞齿轮,在每个辐杆的外套筒中装有一个与主伞齿轮相啮合的从动伞齿轮,从动伞齿轮的一端带有螺杆,螺杆上装有螺母,螺母通过连接件与内套筒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上下楼梯的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为弹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上下楼梯的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通过支承架安装在车架上,支承架以车架两端平行杆件为导轨,并通过滑动轴承安装在车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上下楼梯的轮椅车,其特征在于,在辐轮和车架上安装有棘轮摆杆组合机构,所述的棘轮摆杆组合机构有一个安装在车架后轴上的手柄,手柄上铰接有连杆,连杆上铰接有摆杆,摆杆上装有棘爪,在辐轮的中心轴上安装有与棘爪相配的棘轮。
专利摘要一种既可以载人上下楼梯、又可以在道路上推行的负载上下楼梯的轮椅车,解决了现有辐轮式小车辐杆长度及负载重心不能调整、容易倾翻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有一个车架,在车架上装有座椅,在车架的两侧装有由轮毂、辐杆和车轮构成的辐轮,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辐杆由外套筒和相对于外套筒伸缩滑动的内套筒构成,以调节辐杆的长度;优点在于,辐杆的长度可以调节,因此,能够适应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楼梯台阶,使辐轮符合上下楼梯的受力要求,从而使操作更容易;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用弹性部件连接,大大减小了车轮接触楼梯台阶时的冲击和振动,使轮椅车上下楼梯时更平稳,乘坐更舒适;座椅的位置可以调整,使上下楼梯更省力,行走更平稳,满足了不同状况下的需要。
文档编号A61G5/06GK2666390SQ20032012615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杨树文 申请人:杨树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