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药物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64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药物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及其制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药物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十分有效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药物及其制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处方重量份组成丁香825份、白胡椒1100份、吴茱萸825份、肉桂825份。
A.挥发油、浸膏制备工艺以上四味,白胡椒压碎成最粗粉与其余三味混合加10倍量水浸泡20分钟,提取挥发油,约5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弃之),药渣沥水,加12倍量乙醇浸泡20分钟,回流提取3小时,过滤得醇液,滤液回收乙醇成相对密度为1.10(70℃)的浸膏,备用。
B.膜浆液制备工艺取纯化水560-840份,加入山梨醇32-48份与甘油15-35份溶解搅拌后,加入羟甲基纤维素钠21-39份,适当加热搅拌使无块状物,成为羟甲基纤维素钠胶浆液(I)。将挥发油与吐温-80 28-48份混合,加入油酸15-35份,再与浸膏液(粉碎过100目筛)混合研磨,制成油膏液(II)。将(II)液缓缓加入到(I)液中,并不断研磨,补加纯化水400-600份,通过胶体磨研至均匀无色点,放置除气即成膜浆液(III)。
C.贴膜制备工艺将膜浆液(III)铺在涂有液状石腊的膜板上,膜浆厚度为3mm,经50-70℃干燥成膜片,测含量后经紫外灯灭菌切割成贴片,包装即得。
本贴膜为中药复方膜剂,其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给药剂量以生药计5.4-15.8g/kg/d,外贴四天,对番泻叶所致的小鼠的腹泻模型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并可以显著降低小鼠小肠推进百分率,且具有明显的止泻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该药液0.1g/ml浓度时能使家兔离体空肠自发运动减弱,同时体内、体外抗菌试验证明该药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离体透皮试验能表现出良好的透皮能力。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本贴膜中的混合挥发油—干膏乳浊液经皮下注射给药,测出其LD50为1.323g/kg,95%可信限为1.066-642g/kg。药膜经24小时多次贴敷后对动物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及全身状态均无任何影响,体重亦无任何明显变化,贴药组及贴赋形剂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其中高剂量组451生药/kg为临床用量的1387.6倍。
本贴膜经15天给豚鼠敷药后,对动物体重、生长状态、血常规、肝肾功能、主要脏器及皮肤的组织结构均无明显影响;停药15天后,所有指标检查均正常,所有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高剂量组150.3生药/kg为临床用量的462倍。
皮肤过敏性及刺激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儿泻康贴膜给豚鼠贴敷后,未见局部及全身有任何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动物状态良好。刺激性实验结果表明,儿泻康贴膜对豚鼠完整皮肤无明显刺激性,1小时观察对破损皮肤有轻度的刺激性,23小时以后均恢复正常。动物体重用药后观察无异常反应,病理检查结果未见皮肤有任何药物引起的细胞形态的改变。
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吉林省中医院四家医院儿科于1999年6月-10月间,遵照该药的II期临床试验方案,按1∶1比例随机分为儿泻康贴膜治疗组与暖脐膏对照组,采用单盲法进行对照观察,另设儿泻康贴膜开放组。共收集了445例患儿,除19例因不符合试验要求而剔除外,剩余统计病例426例。其中,以儿泻康贴膜治疗者305例(包括开放组182例),以对照药暖脐膏治疗者12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病因、中医证候的出现频度(除发热恶寒)和积分均值(除粪便性质与发热恶寒),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试验结果表明,儿泻康贴膜对小儿泄泻风寒证具有较好疗效,治疗组痊愈186例,显效94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7.38%,控制+显效率为91.80%;对照组痊愈40例,显效44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0.91%,控制+显效率为69.42%。无论是随机治疗组还是合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四家参试单位观察的“儿泻康”疗效之间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本发明对中医病情分轻型病例和西医临床分型轻型病例的疗效均优于中重型病例和重型病例(P<0.005或P<0.05),对消化不良患儿的疗效优于肠炎患儿(P<0.001)。
儿泻康贴膜具有较好的止泻效果及改善中医证候的作用。治疗组对大便次数、腹痛、食欲不振以及异常舌质、脉象(指纹)的治疗消失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05);对大便次数与性质、腹痛、食欲不振、发热恶寒以及异常舌质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与积分总值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0.001)。说明儿泻康贴膜在改善小儿泄泻风寒证的证候方面,优于对照药暖脐膏,证实了本品温中散寒、止痛止泻之功效。
从实验室指标检查情况来看,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6.56%(81/305)和23.97%(29/121)患儿大便常规出现白细胞,分别有31.56%(77/244)和23.81%(25/105)的患儿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或降低,分别有141例和56例做大便细菌培养,仅1例培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余均未发现致病菌生长或出现菌群失调,分别有21例和16例患儿查血中粒碱磷酶,两组各有1例增高,其余均正常,这些说明本组试验病例以非感染性腹泻——消化不良居多,西医病种诊断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儿泻康贴膜对小儿泄泻风寒证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改善情况来看,治疗前其唾液淀粉酶均值虽较与正常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其尿木糖排泄率均值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说明治疗前本证患儿的消化功能大致正常,而吸收功能则明显异常。治疗后,唾液淀粉酶均值的改善情况,无论是治疗前后比较,还是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其尿木糖排泄率均值的改善情况,则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0.001),其中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值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吸收功能随着病情的好转均有改善。
在试验过程中,治疗组有3例患儿(包括2例剔除病例),对照组有1例患儿出现脐周局部红痒,停药后1-2天自行消失,此外均末发现该药有其它毒、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测除发现与病情有关的异常之外,均末发现与药物有关的异常改变,显示出该药临床应用的安全可靠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处方组成丁香825克、白胡椒1100克、吴茱萸825克、肉桂825克。
A.挥发油、浸膏制备工艺以上四味,白胡椒压碎成最粗粉与其余三味混合加10倍量水浸泡20分钟,提取挥发油,约5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弃之),药渣沥水,加12倍量乙醇浸泡20分钟,回流提取3小时,过滤得醇液,滤液回收乙醇成相对密度为1.10(70℃)的浸膏,备用。
B.膜浆液制备工艺取纯化水840克,加入山梨醇48克与甘油35克溶解搅拌后,加入羟甲基纤维素钠39克,适当加热搅拌使无块状物,成为羟甲基纤维素钠胶浆液(I)。将挥发油与吐温-80 48克混合,加入油酸35克,再与浸膏液(粉碎过100目筛)混合研磨,制成油膏液(II)。将(II)液缓缓加入到(I)液中,并不断研磨,补加纯化水400克,通过胶体磨研至均匀无色点,放置除气即成膜浆液(III)。
C.贴膜制备工艺将膜浆液(III)铺在涂有液状石腊的膜板上,膜浆厚度为3mm,经50-70℃干燥成膜片,测含量后经紫外灯灭菌切割成贴片,制成直径25mm厚约0.2mm的贴膜1000张。
实施例2处方组成与实施例1相同。
A.挥发油、浸膏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B.膜浆液制备工艺取纯化水840克,加入山梨醇48克与甘油35克溶解搅拌后,加入羟甲基纤维素钠39克,适当加热搅拌使无块状物,成为羟甲基纤维素钠胶浆液(I)。将挥发油与吐温-80 48克混合,加入油酸35克,再与浸膏液(粉碎过100目筛)混合研磨,制成油膏液(II)。将(II)液缓缓加入到(I)液中,并不断研磨,补加纯化水600克,通过胶体磨研至均匀无色点,放置除气即成膜浆液(III)。
C.贴膜制备工艺将膜浆液(III)铺在涂有液状石腊的膜板上,膜浆厚度为3mm,经50-70℃干燥成膜片,测含量后经紫外灯灭菌切割成贴片,制成直径25mm厚约0.2mm的贴膜1000张。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药物,由如下重量份药物制成丁香825份、白胡椒1100份、吴茱萸825份、肉桂825份。
2.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药物的制法,处方组成是丁香825份、白胡椒1100份、吴茱萸825份、肉桂825份,包括如下步骤A.挥发油、浸膏制备工艺以上四味,白胡椒压碎成最粗粉与其余三味混合加10倍量水浸泡20分钟,提取挥发油,约5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12倍量乙醇浸泡20分钟,回流提取3小时,过滤得醇液,滤液回收乙醇成相对密度为1.10(70℃)的浸膏,备用。B.膜浆液制备工艺取纯化水560-840份,加入山梨醇32-48份与甘油15-35份溶解搅拌后,加入羟甲基纤维素钠21-39份,适当加热搅拌使无块状物,成为羟甲基纤维素钠胶浆液(I)。将挥发油与吐温-80 28-48份混合,加入油酸15-35份,再与浸膏液(粉碎过100目筛)混合研磨,制成油膏液(II)。将(II)液缓缓加入到(I)液中,并不断研磨,补加纯化水400-600份,通过胶体磨研至均匀无色点,放置除气即成膜浆液(III)。C.贴膜制备工艺将膜浆液(III)铺在涂有液状石腊的膜板上,膜浆厚度为3mm,经50-70℃干燥成膜片,测含量后经紫外灯灭菌切割成贴片,包装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药物及其制法,处方组成是丁香、白胡椒、吴茱萸、肉桂,包括如下步骤A.挥发油、浸膏制备工艺;B.膜浆液制备工艺C.贴膜制备工艺。本发明制备的儿泻康贴膜对此病症患儿具有较好疗效,而且贴膜剂较之传统的膏药临床应用简便,比较适用于儿科临床,值得推广应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A61P1/00GK1640415SQ20041000005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6日
发明者薛金管, 王满仓 申请人:山西晋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