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痛丹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7958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去痛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IPC分类A61K、A61P领域的用于治疗各种头痛等方面疾病的药剂,尤其是一种去痛丹,及有关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按时限,在已公开的专利文献中,有关用于治疗头痛等方面疾病的内服用药其技术方案都作了公开的披露。比较而言,已公开的CN1181973A、CN1163134A、CN1169292A、CN1112424A、CN1097611A的专利申请,在治疗上述疾病方面所提供的配伍组方及制备方法,其各自的技术方案均有实质性的贡献及技术上的进步。然而,依治疗标准和疗效而言,仍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组方配伍、提高综合祛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去痛丹,该药剂能够有效地、涉及范围广地治疗顽固性头痛或不明原因引起的头痛等方面疾病。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本发明根据成病机理从治本的目的出发,将调配的药方建立在根治上述疾病的基础上,从而在广义上提供一种可供处方参考的用药标准。籍此,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去痛丹,其组分及各组分按克计的重量百分比是,川芎1-8克,藁本1-12克,荆芥穗3-12克,薄荷1-11克,黄芩6-18克,藿香3-12克,炒枣仁6-15克,三七花1-8克,生甘草1-5克,夏枯草6-15克,天麻1-11克,风花1-4克,香元3-12克,炒韭菜子3-13克,尖川贝1-11克。制备时,将所述组分中的川芎,藁本,荆芥穗,薄荷,黄芩,藿香,炒枣仁,三七花,生甘草,夏枯草,天麻,风花,香元,炒韭菜子,尖川贝共十五种原料药按量配齐均混一处经浸泡、大火沸、文火水煎熬,滤渣,取汤汁即可。
与现有技术及市售的产品相比,从治本出发,本发明突出了药物配伍之后的药理作用,而且,从用药的原料看,去痛丹不仅在防止药物的副作用方面入微到致,在减弱药物的毒性和刺激性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临床近千余例的疗效观察,总有效率几近100%。


图1是制备本发明涉及的去痛丹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本发明涉及的去痛丹其组分中的各味原料药均适于本草纲目的释义且又在基于国家药典的制剂通则下的制备。诚然可见,把握药性及各药的药量适配原则是构成去痛丹的关键所在。在临床实践中,去痛丹的组分及各组分按克计的重量百分比可按下述比例范畴出方川芎1-8克,藁本1-12克,荆芥穗3-12克,薄荷1-11克,黄芩6-18克,藿香3-12克,炒枣仁6-15克,三七花1-8克,生甘草1-5克,夏枯草6-15克,天麻1-11克,风花1-4克,香元3-12克,炒韭菜子3-13克,尖川贝1-11克。制备时,将所述组分中的川芎,藁本,荆芥穗,薄荷,黄芩,藿香,炒枣仁,三七花,生甘草,夏枯草,天麻,风花,香元,炒韭菜子,尖川贝共十五种原料药按量配齐均混一处经浸泡、大火沸、文火水煎熬,滤渣,取汤汁即可。也可以将上述十五种原料药各自研磨成粉末按量配齐均混一处后直接沸水冲服。
从治疗的适应性和普遍性角度讲,这里给出构成去痛丹的药物配伍的最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取川芎3-6克,藁本3-10克,荆芥穗6-9克,薄荷3-9克,黄芩9-15克,藿香6-9克,炒枣仁9-12克,三七花3-6克,生甘草2-3克,夏枯草9-12克,天麻3-9克,风花1-2克,香元6-9克,炒韭菜子6-10克,尖川贝3-9克共十五种原料药按量配齐均混一处经浸泡、大火沸、文火水煎熬,滤渣,取汤汁即可。
疗法及疗程口服,一天两次,每次一碗(100毫升),3~5天一个疗程。
从临床效果看,迄今为止,接受治疗的患者总计------1113人(次);其中,成年男性------611,成年女性------502,有效率------98.9%,
显效率------1.1%,无效率------0。
疗后跟踪观察,例数300例;方式随机巡访;时序治疗愈后2个月~6个月(以上);结果无一例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去痛丹,其特征是,所述的去痛丹其组分及各组分按克计的重量百分比是,川芎1-8克,藁本1-12克,荆芥穗3-12克,薄荷1-11克,黄芩6-1 8克,藿香3-12克,炒枣仁6-15克,三七花1-8克,生甘草1-5克,夏枯草6-15克,天麻1-11克,风花1-4克,香元3-12克,炒韭菜子3-13克,尖川贝1-11克。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痛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组分中的川芎,藁本,荆芥穗,薄荷,黄芩,藿香,炒枣仁,三七花,生甘草,夏枯草,天麻,风花,香元,炒韭菜子,尖川贝共十五种原料药按量配齐均混一处大火沸、文火水煎熬,滤渣,取汤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各种头痛而公开的去痛丹及其制备方法,它由尖川贝、香元、风花等15种原料药浸泡、煎熬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治疗各种头痛等疾病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经临床千余例治疗观察,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几近 100%且对数百例跟踪观察两至六个月以上无一例复发。
文档编号A61P25/04GK1672693SQ200410008958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2日
发明者李洪莲 申请人:北京万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