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93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酒,具体的说是一种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
我国现有各种风湿性关节炎(祖国医学称之为痹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3%,即4000万。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多为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但由于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很难坚持长期服药;中药治疗虽然不良反应较小,但其服药方式的不便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理疗及针灸治疗其远期疗效尚得不到肯定。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够对风湿性关节炎起到很好治疗或缓解症状作用,又能使患者乐于接受的中药剂型。它既可以作为药物,按照规定的剂量按部就班的服用,又可以当作含酒精饮料随意酌之。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根据中医对风湿性关节炎(痹症)的认识及辨证施治原则,按照中医组方和制备原则加工而成的药酒。
本发明的中草药是由下列组分组成的(用量为重量份,后同)宣木瓜9~18,关防风9~18,羌活9~18,川断9~18,威灵仙9~18,全蝎9~18,僵蚕(醋炒)9~18,苍术(麸炒)9~18,牛膝9~18,益母草9~18,钻地风9~18,苏梗9~18,桂枝9~18,补骨脂9~18,苏木9~18,甘草13~27,高粱支柱根(取暴露于土上的部分)6~11根(每1000克白酒,后同),40~65度纯高粱白酒1000~2000。
本发明的优选配比是宣木瓜13~16,关防风13~16,羌活13~16,川断13~16,威灵仙13~16,全蝎13~16,僵蚕(醋炒)13~16,苍术(麸炒)13~16,牛膝13~16,益母草13~16,钻地风13~16,苏梗13~16,桂枝13~16,补骨脂13~16,苏木13~16,甘草22~25,高粱支柱根(取暴露于土上的部分)7~9根,50~60度纯高粱白酒1200~1600。
本发明的最优配比是宣木瓜15,关防风15,羌活15,川断15,威灵仙15,全蝎15,僵蚕(醋炒)15,苍术(麸炒)15,牛膝15,益母草15,钻地风15,苏梗15,桂枝15,补骨脂15,苏木15,甘草24,高粱支柱根(取暴露于土上的部分)7根,60度纯高粱白酒1250。
将上述各组份置于容器中,倾入白酒密封,埋入地下阳光照射处30日后服用,每日2次,每次服用25~30毫升,1000毫升为一疗程。
本发明中的各组份在白酒中可起到通血脉、行药势、助药力之功效,因而能够祛风散寒、温通经络、除湿消肿、活血止痛、滋养肝肾、强壮筋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肩周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或缓解症状的作用,且本发明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适于长期服用。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如下宣木瓜15,关防风15,羌活15,川断15,威灵仙15,全蝎15,僵蚕(醋炒)15,苍术(麸炒)15,牛膝15,益母草15,钻地风15,苏梗15,桂枝15,补骨脂15,苏木15,甘草24,高粱支柱根(取暴露于土上的部分)7根,60度纯高粱白酒1250。
祛痹药酒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总结材料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系由于骨关节的退行性变所致,常以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其主要症状为疼痛。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多为采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但由于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理疗及针灸治疗虽然不良反应较小但其远期疗效尚难得到肯定;口服中药虽能克服上述缺点,但患者往往因嫌“麻烦”而不愿接受;还有市场上常见的如“麝香虎骨膏”虽然使用方便,但由于某些原料(如虎骨)的稀缺性从而使其疗效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在吸收古代经验,借鉴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对骨关节炎的认识及辨证施治规律,按照中医组方和制备原则,加工而成的研制出了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祛痹药酒),自1997年5月至1999年11月对7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全部来源于肥城市过村镇卫生院,共计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69岁,病程最长者17年,最短者半年,平均6.4年,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68岁,病程最长者16年,最短者7个月,平均6.2年。
2.诊断标准根据曾庆馀主编《骨关节炎》(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制订的诊断标准,包括疼痛、晨僵和胶粘感、以及肢体放射痛。并排除肿瘤、代谢性疾病和部分结构性疾病。
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以祛痹药酒,每次服用25~30毫升,每日2次,1000毫升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3天,连用4个疗程,其间停用其他药物。
祛痹药酒的组分为宣木瓜15,关防风15,羌活15,川断15,威灵仙15,全蝎15,僵蚕(醋炒)15,苍术(麸炒)15,牛膝15,益母草15,钻地风15,苏梗15,桂枝15,补骨脂15,苏木15,甘草24,高粱支柱根(取暴露于土上的部分)7根。将上述各组份置于容器中,倾入60度纯高粱白酒1250克中密封,埋入地下阳光照射处30日后服用,对照组给国产布洛芬0.4g口服,每日三次,连用2个月。
两组病例均于用药后第1周、第2周第1个月和第2个月观察主要症状和体征。
4.疗效判定标准采用Huskisson提出的百分计分法,即直观模拟疼痛标度尺(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 VAPS),即用100毫米直线,一端为无痛,另一端为最痛。病人定期于该日的同一时间在线上标出其疼痛的程度。结合临床实际,确定为临床基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了随访。
4级疗效的具体标准如下
临床基本治愈1.疼痛症状消失;2.VAPS<20。
显效1.疼痛症状明显减轻;2.VAPS在20~50。
有效1.疼痛症状减轻;2.VAPS在21~80。
无效1.疼痛症状减轻不明显;2.VAPS在80以上。
5.治疗结果治疗结果见下表表1两组疗效比较临床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治疗组11 139 586.84对照组6 8 7 11 65.62P值 <0.01 <0.01* <0.01*显效包括临床基本治愈和显效之和进行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临床基本治愈、显效率和有效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尿常规检查结果为了检测本药酒对肾脏的影响,对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做尿常规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说明本药酒对肾脏无毒副作用。
不良反应,本药酒用后可有轻度的胃内烧灼感,系酒精作用所致。勿需处理,过1~3小时可自行消除。
随访通过对治疗组有效的33人的半年随访,发现病情稳定者28例,占84.85%,5例有反复,经第二疗程用药后缓解,说明本药酒的远期疗效亦较好。
典型病例(略)讨论本药酒中的各组分在白酒中可起到通血脉、行药势、助药力之功效,因而能够祛风散寒、温通经络、除湿消肿、活血止痛、滋养肝肾、强壮筋骨,因而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肩周炎等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或缓解症状的作用,且本发明无明显毒副作用,使用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适于长期服用。
祛痹药酒课题组1999年12月12日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按照重量组份,由中草药置于白酒中密封30天而成,其特征在于,中草药是由下列组份组成宣木瓜9~18,关防风9~18,羌活9~18,川断9~18,威灵仙9~18,全蝎9~18,僵蚕9~18,苍术9~18,牛膝9~18,益母草9~18,钻地风9~18,苏梗9~18,桂枝9~18,补骨脂9~18,苏木9~18,甘草13~27,高粱支柱根6~11根,40~65度纯高粱白酒1000~20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酒,其特征在于,中草药按照重量份,可以采取以下组份宣木瓜13~16,关防风13~16,羌活13~16,川断13~16,威灵仙13~16,全蝎13~16,僵蚕13~16,苍术13~16,牛膝13~16,益母草13~16,钻地风13~16,苏梗13~16,桂枝13~16,补骨脂13~16,苏木13~16,甘草22~25,高粱支柱根7~9根,50~60度纯高粱白酒1200~16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酒,其特征在于,中草药按照重量份,可以采取以下组份宣木瓜15,关防风15,羌活15,川断15,威灵仙15,全蝎15,僵蚕15,苍术15,牛膝15,益母草15,钻地风15,苏梗15,桂枝15,补骨脂15,苏木15,甘草24,高粱支柱根7根,60度纯高粱白酒12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它是以宣木瓜、关防风、羌活、川断、威灵仙、全蝎、僵蚕、苍术、牛膝、益母草、钻地风、苏梗、桂枝、补骨脂、苏木、甘草、高粱支柱根及纯高粱白酒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配方制成,具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除湿消肿、活血止痛的功能,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或缓解症状的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适于长期服用。
文档编号A61P29/00GK1583058SQ20041002416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9日
发明者刘正东 申请人:刘正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