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结核病的注射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300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结核病的注射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药,具体的说是一种注射药,用于治疗各类结核病。
背景技术
结核病俗称“痨病”,结核菌引起的传染病多由于呼吸道感染,也有发展到消化道感染,病理特征是结核形成和干酪样病变,肺结核最为常见,其它组织或器官如淋巴结、胸膜、腹膜、脑膜、心包膜、肠、骨、关节、泌尿生殖器官、皮肤等均可患此病,严重时经淋巴、血管播散而发生粟粒性结核病,有高热及毒血症等症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如异烟肼、链霉素、对氨乁扬、长介苗接种方法和结核药,本来这类病被医学界认为是有特效的药可用的非疑难病症,患病人数逐年减少,但奇怪的是近几年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发布,结核病正在重新开始在人群中泛滥,传统药由于结核菌产生抗药性而效果不理想,十分需要一种新型治疗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治疗结核病的注射液,可治疗各类结核病的注射用药,不产生抗药性,临床效果好,治疗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而且成分中原料易得,价位不高,有利于普及使用。
本发明的组成是15-20%的分析醇,其余为三碘甲烷;其制取方法为将分析醇和三碘甲烷按上述比例加入到乙醚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混合溶液,在常温常压下乙醚挥发,形成分析醇和三碘甲烷的均匀的粉状混合物,使用时取粉状混合物加入250-350%的乙醚重新溶解,得到注射液使用。以上为重量比。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杀灭结核菌效果极好,特别是产生抗药性后的结核杆菌效果独特,采取肌肉注射,病人一天一次,每次一毫升。本发明已经对患有骨结核、肺结核、淋巴结核、肠结核、脑结核、胸膜、肺膜结核、肾结核多个患者使用,都取得了很好治疗效果,得到患者认可和医疗部门的认同。
实施例115%的分析醇,其余为三碘甲烷;其制取方法为将分析醇和三碘甲烷按上述比例加入到乙醚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混合溶液,在常温常压下乙醚挥发,形成分析醇和三碘甲烷的均匀的粉状混合物,使用时取粉状混合物加入250%的乙醚重新溶解,得到注射液使用。以上为重量比。
实施例220%的分析醇,其余为三碘甲烷;其制取方法为将分析醇和三碘甲烷按上述比例加入到乙醚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混合溶液,在常温常压下乙醚挥发,形成分析醇和三碘甲烷的均匀的粉状混合物,使用时取粉状混合物加入350%的乙醚重新溶解,得到注射液使用。以上为重量比。
实施例318%的分析醇,其余为三碘甲烷;其制取方法为将分析醇和三碘甲烷按上述比例加入到乙醚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混合溶液,在常温常压下乙醚挥发,形成分析醇和三碘甲烷的均匀的粉状混合物,使用时取粉状混合物加入300%的乙醚重新溶解,得到注射液使用。以上为重量比。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结核病注射液,其组成是15-20%的分析醇,其余为三碘甲烷;其制取方法为将分析醇和三碘甲烷按上述比例加入到乙醚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混合溶液,在常温常压下乙醚挥发,形成分析醇和三碘甲烷的均匀的粉状混合物,使用时取粉状混合物加入250-350%的乙醚重新溶解,得到注射液使用;以上为重量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结核病注射液,可治疗各类结核病的注射用药,不产生抗药性,临床效果好,治疗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而且成分中原料易得,价位不高,有利于普及使用。本发明的组成是15-20%的分析醇,其余为三碘甲烷;其制取方法为将分析醇和三碘甲烷按上述比例加入到乙醚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混合溶液,在常温常压下乙醚挥发,形成分析醇和三碘甲烷的均匀的粉状混合物,使用时取粉状混合物加入250-350%的乙醚重新溶解,得到注射液使用。以上为重量比。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633996SQ20041004405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7日
发明者付广民 申请人:付广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