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50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物理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理治疗器。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人体某些部位的炎症或病痛是由于病灶区负电荷过度聚集,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有机体都存在微弱的生物电流,而人体病灶区的正常生物电流发生紊乱,负电荷过度聚集造成功能障碍。通过在人体皮肤表面加载安全电压的方法可以减少病灶区负电荷过度聚集从而减轻或解除病痛,基于这一原理,市场上出现了物理治疗器。
目前常见的物理治疗器采用两个输出端结构,两个治疗用的输出端通常分别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接地端相连,如图5的结构。虽然这种物理治疗器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这种物理治疗器的直流电源电压通常为10至140伏特,与人体接触的两个端子的瞬时脉冲电压也可能高达140伏特,它通过刺激体内肌肉的方法,使其放松而达到解除病痛的目的,但由于这种方式不能充分中和病灶区过度聚集的负电荷,因而治疗效果并不充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均会感觉到治疗器使人体产生的震动和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物理治疗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皮肤表面接触能彻底中和人体病灶区过度聚集的负电荷的非侵入式的物理治疗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采用两个输出端结构的物理治疗器,包含一个信号发生器,一个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信号发生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信号生器的接地端连接,第一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
利用半导体管中PN结的单向导电原理,控制通过半导体管的微弱电流,可以缓解人体病灶区负电荷过度聚集造成的不平衡,为此在上述方案的物理治疗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并联一个半导体管,所述半导体管的P型区引线与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半导体管的N型区引线与第一输出端连接。该半导体管可以是二极管,也可以是三极管,使用三极管时,只连接其中的一个P型区引线和一个N型区引线,其第三极空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采用三个输出端结构的物理治疗器,包含一个信号发生器,一个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信号发生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与信号生器的接地端连接,第一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端与直流电源负极及信号发生器的接地极连接。
为了缓解人体病灶区负电荷过度聚集造成的不平衡,在上述方案的物理治疗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并联一个半导体管,所述半导体管的P型区引线与第二输出端连接,N型区引线与第一输出端连接。在第二输出端与第三输出端之间并联另一个半导体管,所述半导体管的P型区引线与第三输出端连接,N型区引线与第二输出端连接。上述半导体管可以是二极管,也可以是三极管,使用三极管时,只连接其中的一个P型区引线和一个N型区引线,其第三极空置。
上述方案中的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为正弦波或脉冲波,可采用RC振荡电路、晶振电路、大规模集成振荡电路等等各种振荡电路来产生振荡信号,振荡信号频率优选范围为1Hz-40000Hz。
上述方案中的直流电源采用0.5-9伏特的电压,使加载到人体表面的电压为安全电压,产生的电流为微电流,从而达到中和人体病灶区过度聚集的负电荷目的而不会在使用中使人产生任何不适的感觉。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电源的正极作为治疗输出端,所以能充分中和人体病灶区过度聚集的负电荷,达到缓解和解除病痛的目标而不会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两个输出端物理治疗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装半导体管的两个输出端物理治疗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三个输出端物理治疗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装半导体管的三个输出端物理治疗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两个输出端物理治疗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加装半导体二极管的两个输出端物理治疗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加装半导体三极管的三个输出端物理治疗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信号发生器;2、直流电源;3、信号发生器接地端;4、第一输出端;5、第二输出端;6、半导体管;7、半导体管;8、第三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信号发生器采用RC振荡器,两个输出端输出的是正弦波。
实施例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在两个输出端之间加装了一个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输出端连接,阴极与第一输出端连接。
实施例3
图3为本实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为三个输出端结构,其中信号发生器采用晶振电路,输出是的脉冲波。
实施例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为三个输出端结构,在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与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分别接入一个NPN型半导体三极管,其中,一个三极管的P型区引线与第二输出端连接、N型区引线与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极空置,另一个三极管的P型区与第三极连接、N型区引线与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三极空置。
权利要求1.一种物理治疗器,含有第一输出端(4),第二输出端(5),一个信号发生器(1),一个直流电源(2),直流电源的正极与信号发生器(1)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与信号发生器(1)的接地端(3)连接,第二输出端(5)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输出端(4)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4)与所述第二输出端(5)之间连接一个半导体管(6),所述半导体管(6)的P型区引线与第二输出端(5)连接,所述半导体管(6)的N型区引线与第一输出端(4)连接。
3.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理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管(6)为二极管。
4.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理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管(6)为三极管,且只使用三极管中的一个P型区引线与一个N型区引线,其第三极空置。
5.一种物理治疗器,含有第二输出端(5),第三输出端(8),一个信号发生器(1),一个直流电源(2),直流电源的正极与信号发生器(1)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与信号生器(1)的接地端连接(3),第二输出端(5)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端(8)与电源负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治疗器还含有第一输出端(4),所述第一输出端(4)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理治疗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输出端(4)与第二输出端(5)之间连接有一个半导体管(6),所述半导体管(6)的P型区引线与第二输出端(5)连接,所述半导体管(6)的N型区引线与第一输出端(4)连接;第二输出端(5)与第三输出端(8)之间连接另一个半导体管(7),所述半导体管(7)的P型区引线与第三输出端(8)连接,所述半导体管(7)的N型区引线与第二输出端(5)连接。
7.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理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管(6,7)为二极管。
8.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理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管(6,7)为三极管,且只使用三极管中的一个P型区引线和一个N型区引线,第三极空置。
9.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物理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器输出振荡信号频率范围为1赫兹一40000赫兹。
10.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物理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0.5至9伏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理治疗器,含有一个信号发生器、一个直流电源、两个或三个输出端;采用两个输出端时,直流电源正极与信号发生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负极与信号发生器的接地端连接,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治疗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直流电源端正极与治疗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采用三个输出端时,物理治疗器的第三输出端与信号发生器的接地端及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必要时,在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与直流电源正极及负极之间各并联一个半导体管,允许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流向电源正极或电源负极流向信号发生器输出端的微电流通过。本实用新型具有充分中和人体病灶区过度聚集的负电荷从而达到缓解或解除病痛的目的,且使用时不会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
文档编号A61N1/18GK2721131SQ20042000924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2日
发明者玉骑 申请人:俞良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